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p880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是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是精神、心理健康。近年来,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忽略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学校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形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
  一、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一)厌学。一些学校在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使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不能适应沉重的学习压力,精神不振,垂头丧气,情绪低落,从而出现厌学心理,产生辍学念头。
  (二)沉迷网络。许多青少年迷恋“网吧”,网上聊天,网上交友,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而不能自拔。有的通宵达旦,夜不归宿,身心极度疲劳,荒废学业;有的涉猎不健康的内容,自甘堕落;有的零花钱不够消费,就结伴偷抢,甚至敲诈勒索,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早恋。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身心急剧变化,性别意识觉醒,他们渴望异性之间的交流,然而应试教育使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他们的学业,忽略对他们的青春期教育,从而使他们对性感到神秘和好奇,于是异性之间就出现发短信、聚会,甚至发展到送礼物、同居,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毁了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幸福。
  (四)暴力倾向。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拉帮结派、称哥们讲义气、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甚至抢劫盗窃,无恶不作,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导致他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原因。学校的教育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多年来,社会普遍以升学率高低来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以学历来衡量人才素质的高低。因此,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缓慢,学生学习负担偏重,从而给青少年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焦虑、忧郁等症状。
  (二)家庭原因。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因素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有的教育方法粗暴,以分数论“英雄”;有的不注重与子女沟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溺爱孩子,一切包办代替。致使青少年独立能力差,抗挫能力低,自私软弱,意志力薄弱,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三)社会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西方思想垃圾也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影视作品、暴力书刊充斥文化市场,赌博、色情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四)自我原因。青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相互交替,出现了人生第二叛逆期。具体表现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唯我独尊,爱慕虚荣等。对外界不良风气的诱惑和辨别能力较弱。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抓好家庭教育,走好人生第一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搞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认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从生活细节入手,以道德为载体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道德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观念和行为对子女具有引导示范作用。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从细微处入手,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出表率,培育孩子道德价值标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从沟通交流开始,在交流中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对孩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学校、社会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具体生活中,家长应经常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信任家长,把家长当作朋友一样,这样当孩子遇到困惑、迷茫时就愿意把心理话向父母诉说。
  (二)加强学校教育,发挥主渠道作用。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从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1.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包括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由于青少年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实践表明,青少年已从拘束、害羞到落落大方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的烦闷转变。
  3.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道德楷模。每一位老师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处处做好学生的榜样。
  (三)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网络合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民族兴。加强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亿万家庭的幸福,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1.大力开展法制教育,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令全社会头痛的问题。青少年犯罪固然有其自身文化素质、人格缺陷、冲动偏激等主观因素,但不可否认,法制教育的淡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因此,只有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什么是道德提倡的,什么是与道德相悖的,才能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辨别美丑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向上、向善、向美的心理素质,从整体上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2.努力净化育人环境。目前我国的育人环境令人担忧,随便点击网络,就会发现到处充满黄赌毒等内容,未成年人在此环境里成长,难免会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增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努力净化育人环境,使广大青少年在蓝天净土中健康的成长。
  作者简介:黄胜友(1969—),男汉族,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人,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教育局,中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学校活动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共存或共生的,如何由两者的共存关系通过良性的互动,实现两者良性共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实现良性的互动,应从互动的多样性、动态性、平等性和有效性着手。  【关键词】思想教育 良性互动 良性共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并且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多种形式,共存或共生这种形式是普遍存在的。共存或共生的各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
【摘 要】伴随着人民大众对教育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教师,而高中政治教师更是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培育着祖国的下一代和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水平,培养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政治教师肩背巨任。  【关键词】高中 政治教师 合格  一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要爱生如子。教师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
【摘要】讨论与交流是课堂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法,能够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缺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新的看法和动力,这也是目前中学课堂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讨论与交流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如何有效开展思想品德课堂的讨论与交流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讨论与教学 初中德育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引言  讨论与交流是近几年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每位为人师表者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教师优良的品质,健康的人格特征和严谨的教学风范是其教育学生之灵魂,对学生的性格和人生意识的形成,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既是良师,更是益友。教师的人格、道德、风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一是靠教
【摘 要】中国梦是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必须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二是要科学解读现阶段“中国梦”实现的具体路径;三要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使大学生生充分认识自己担负的责任,自觉将“中国梦”与“我的梦”结合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教育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班主任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的特点、体育精神的本质、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及体育和德育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说明了小学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师 班主任 体育 德育  一、背景知识介绍  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
自有政府诞生起,人们就开始研究政府怎样才能尽职尽责的将自身效力发挥达到最大化。纵观古今上下,政府的有效性作为一个被长期研究的问题,一直都处于历史舞台的最高点,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