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4促进人骨膜来源细胞体外成软骨细胞分化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BMP4在骨膜来源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定向成软骨分化作用. 方法 采用人胫骨骨膜为材料,体外组织块法分离骨膜来源细胞,置于DMEM/F12完全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细胞计数法检测第3、9代骨膜来源细胞和BMP4诱导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图.随机分为对照组、软骨诱导组和实验组,分别加入完全培养基、软骨诱导液和BMP4加软骨诱导液,第14和21天分别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定量PCR检测软骨基因Aggrecan、Ⅱ型胶原和SOX9 mRNA表达. 结果 (1)骨膜来源细胞在体外贴壁生长,经成软骨诱导l周后可见类圆形细胞形成,2周后细胞呈多角形,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细胞生长曲线证实诱导分化后细胞与第3代至第9代细胞增殖能力相似.(2)第14和21天软骨细胞标志物阳性率(%)实验组蛋白多糖(分别为40.29-4.29、56.74±5.12)和Ⅱ型胶原(分别为19.27±3.71、38.31±4.25)较软骨诱导组(第14和21天蛋白多糖分别为28.12±3.25、41.23±4.18,Ⅱ型胶原分别为10.24±1.21、15.28±2.23)明显升高(P<0.05).(3)定量PCR:实验组Aggrecan (25.76±0.57)、Ⅱ型胶原(6.48±0.48)、SOX9(2.91±0.18)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软骨诱导组(11.12±0.38、2.24±0.41、1.54 ±0.35)和对照组(2.37±0.24、1.12±0.31、1.07±0.22) (P <0.05). 结论 骨膜来源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经诱导可定向成软骨分化,BMP4在体外具有明显促进骨膜来源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作用。

其他文献
显微外科是20世纪外科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外科的技术基础,优良的血管吻合是决定显微修复与再造成败的关键.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手术器械、显微缝线和手术显微镜的不断发展,手工小(微)血管吻合技术逐步成熟,可吻合血管的口径越来越细,手工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已成为显微血管吻合“金标准”,得到广泛的普及,显微外科也从最初的断指(肢)再植、再造,逐步发展到兼顾功能、外观的组织修复与功能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VSD技术处理配合带肌腱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和肌腱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创面污染的情况,清创后先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处理创面,7~10 d后选用带趾长伸肌腱的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6例,手部皮肤缺损范围3.0cm×4.0cm~11.0 cm×5.0 cm,第2~5指伸肌腱缺损长度为4.0 ~9.0 cm,切取皮瓣面积5.0 cm×4.0 cm~12.0 cm
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我科应用足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采用同侧大腿内侧全厚皮片无张力植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6~ 55岁.损伤原因:挤压伤5例,电烧伤3例;创面部位:(母)趾背内侧2例,第1跖趾关节背侧1例,第2、3跖趾关节背侧1例,第4、5跖趾关节背侧4例,均伴有骨质或肌腱组织外露.缺损面积:2.0
期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于上世纪50年代始开展手外科业务.1964年设手外科专业组,1966年6月断指再植术获得成功,成为国内首批开展断指再植的单位之一.1972年协办了广州“断肢再植经验交流会”。
期刊
目的 研究葛根素在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对骨骼肌及周围神经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或栓塞)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病例分成葛根素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在常规治疗相同的条件下,葛根素组术前即开始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每天一次静脉滴注,7d一疗程.同时分别于血管再通后即时、再通后24 h和再通后48 h采血.检测血液中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方差分析进
目的 回顾分析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共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累及颅底的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88例,按颅颌面缺损冠状位上硬脑膜、颅底骨和面部组织缺损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修复方法.硬脑膜无缺损者(37例)无需修复,对于可直接缝合的硬脑膜缺损(25例)直接缝合;对于无法直接缝合的硬脑膜缺损(26例)采用大腿阔筋膜(2例)、颞肌筋膜(2例)、颅骨骨膜(
目的 为足背并联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及临床应用依据.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对足背动、静脉系统进行解剖学研究,红色乳胶灌注新鲜成年足标本20侧,解剖观测足内侧区、第1跖背区、足外侧区的血供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外径、吻合支及其伴行静脉.结果 足背并联皮瓣足内侧区皮瓣的轴心血管是内踝前动脉及跗内侧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4±0.3)mm和(1.1±0.4)mm;足背并联皮瓣的第1跖
目的 探讨应用第2掌背动脉穿支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对23例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急诊采用第2掌背动脉远端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3例23指,示指17例,中指6例. 结果 术后23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皮瓣在2.0~2.5 cm可直接缝合18例,其余5例植皮处理,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完全成活.术后20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
目的 探讨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h皮瓣桥接断指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对7例外伤所致手指不全离断伤合并皮肤缺损的病例,一期手术采用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 皮瓣桥接断指血运.术后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度(%),检测皮瓣痛触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mm),检测患指关节活动. 结果 7例皮瓣及断指均存活良好,供区植皮存活良好.随访1~3年,皮瓣
1981年Wigand[1]首次报道在鼻内镜下成功修补脑脊液鼻漏,许庚等[2]于1994年报道神经内镜下成功修补5例脑脊液鼻漏.我科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该技术对15例脑脊液鼻漏进行了手术修补,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42 ~ 69岁.病因:鞍区手术后11例,外伤性2例,垂体瘤伽马刀治疗后2例,均经2~4周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均有不同程度经鼻或鼻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