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悬浮颗粒有机絮凝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带电子探针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测定了长江口悬浮颗粒样品,在不同盐度的试样中,首次发现了大小、形状,组成各不相同的有机絮凝体.作者根据长江口的物理化学环境和悬浮颗粒的性质,探讨了有机絮凝体的形成机理,认为二步桥联模式能比较园满地解释长江口悬浮颗粒有机絮凝体的形成.
其他文献
本文给出解Stiff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多导混合单步法,讨论了它们的L-一稳定性,并进行了数值试验。
EXAFS谱学是近十几年才发展到实用阶段的一种原子近邻结构的测试方法,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透射法为例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S为样品,其厚度为x;I_o
本系统是显微电视图象处理系统.是在微处理器控制下,用经典平板法,使用图象处理技术,与计数法和二维图象面积的测定,对微粒图象进行实时处理. 在医学领域,即在医院临床血常规
本文把Kermack-Mckendrick模型推广到非线性情形,建立具有非线性接触率和传染力的流行病的微分方程模型,应用定性理论得到系统的全局性质和流行条件.
目的:观察补充纳米生血铁对高强度运动大鼠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体重(160±10)g,随机分为4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n=15)、B组为高强度运动对照
通过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役4名优秀男子跳高选手的起跳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选手普遍存在H1值偏低,H3值偏大的现象;胡桐和徐欣过杆技术差;张树峰起跳腿缓冲幅
本文结合华东师大校园网络,阐述了大学校园网在方便科学计算,提高设备利用率,支持自动化方面的意义.并提出了适合国情的校园网体系结构,以及在文件传输,终端仿真,远程打印,远
利用地震数据划分沉积旋回主要是解决二个问题:沉积界面和沉积旋回体,而沉积界面是基础。地震剖面携带着大量的奇异性信息,是地下地质体的沉积、旋回性、波阻抗等综合反映。小波
在室温至77K范围内,测量了YBa_2Cu_3O_7高T_c超导体中Cu的核四极共振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磁化矢量的增长服从单指数规律,自旋晶格弛豫主要由于磁偶极相互作用.弛豫时间与温度
介绍一种新的产生NaI(Tl)探测器响应函数的方法。利用半经验方法,根据探测器的分辨率,在自定义参数的NaI(Tl)闪烁体探测器表面任意距离处,产生能量小于4MeV的点源在探测器的响应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