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出国门 巾帼谱新篇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百年女子留学生风云史
  作为中国留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子留学生们的故事直到今天,仍在激励着我们。
  自清朝光绪年间金雅妹、柯金英等人出国留学至今,中国的女子留学史已有近140年。140年里,中國女性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和男权社会的藩篱,勇敢地走出国门,远赴大洋彼岸寻找自己人生的目标,她们的身影,投射出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记录了中国女性天性觉醒、寻求解放的漫长历 程。
  新旧时代交替,沧海横流之时,女留学生们走上留学之路,归国后为中国职业教育建设做榜样,为妇女解放运动任先驱,为中国革命洒热血,在那个人心迷茫的黑暗年代,发出了属于中国女性的最强音。
  时至今日,我们仍受惠于她们的不懈努力,她们的精神遗产也将长久地哺育新时代中国女性的心灵。回望百余年前的女留学生,她们的形象和理想,原来是如此亲切而熟悉。
  挣脱千年束缚
  中国女性开始自我解放
  1840年,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此前被闭关锁国政策所蒙蔽的中国人,有些惊恐地发现,原来中国早已被西方世界远远甩在身后,传承两千多年的孔孟之道和原始的小农经济,已无法让古老中国走上现代文明的道路,也无力带动这架庞大老旧的帝国机器。
  主张“开眼看世界”的官员和知识界人士,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明成果的重要性。1847年,第一位留学生容闳踏上美国的土地,开启了我国的近代留学史。此后,不断有学生被选拔前往美国、日本等国学习。
  这时,中国人民的一半组成部分—女子,似乎完全被遗忘了。由于清朝“女禁”未开,男女大防甚严,千万中国女性仍然被禁锢在家庭当中,被封建礼教压迫,无法接受正规的现代教育,更没有途径和机会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在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总是承担着牺牲品和过错者的角色,往往要借身旁的男性才能在历史中留下一点痕 迹。
  然而,随着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的不断冲击,中国人的视野逐渐开阔清明,古板守旧的封建礼教已不能再阻挡女性发声的愿望,这一次,她们选择不再沉默。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中提到,“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没有妇女的解放,自然也就谈不上全社会的解放与进步,一批思想先进的维新派人士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
  1897年,“中国女学会”成立,讨论妇女教育问题和平等权利问题,并于次年创立中国第一所女子学堂中国女学会书塾,创办第一份妇女刊物《女学报》,迈出了我国妇女争取解放的一大步。尽管“百日维新”后中国女学会解散,但这仍不失为一次伟大的尝试。
  1903年,金天翮的女权论著《女界钟》发表,作者在书中痛陈女子所受苦楚,指出男权社会对女子的无情压迫,并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主张女子主动要求权利,追求解放并积极参与政治。柳亚子在为此书作序时,称其“浮云蔽天终见白日,平权大义道不终穷”,此书出版数月即告售罄,影响了后来无数的女权人士。
  同时,随着世界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国外教育家也提倡兴办女子教育并欢迎女子留学生前往学习。日本著名的女子教育家下田歌子曾表示:“我当七八年前,即思贵国女子来此游学,以求输入文明,我亦知贵国之人无肯信者,然希或一二人先尝浅,以观有效无效,不亦可乎。”随后,清政府开始向日本派出女留学生,但规定女子必须跟随家人才能出国。
  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不少女子如何香凝、陈缬芬、胡彬夏等人随父兄漂洋过海前往日本,她们在日本接受了比较完善的近现代教育,树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
  在日女子留学生们在刻苦学习之余,还开始写作论述和宣传女性解放思想的文章,力求推动妇女解放事业向更广范围、更深维度发展。胡彬夏发表《祝共爱会之前途》《论中国之弱女子不得辞其罪》等文章,在她的影响下,其他女留学生也纷纷开始写作,宣传女性权利,鼓吹妇女解放。
  俄国撕毁《东三省交收条约》并向中国提出七项无理要求后,中国开始进行“拒俄运动”,留学生们积极响应,女子留学生马上表示要加入“拒俄义勇队”,从军为祖国战斗,行动上也丝毫不落男性之后。
  1903年4月,胡彬夏、林宗素等十余名爱国女留学生在日本成立“共爱会”,宗旨是“拯救二万万之女子,复其固有之特权,使之各具国家之思想,以得自尽女国民之天职”。
  共爱会不仅要求男女平等的权利,这个组织思想更为深刻之处在于,女留学生们认识到,女子需要承担起国民义务,与男性不仅权利平等,义务也要平等,要求女性获得履行“国民天职”的机会。在过去,女子被打上“无才无学”的烙印,被列为男性和家庭的附属品,并非因为女性天然比男性素质低下,而是因为女性没有履行国民义务的机会,无从展现自身的能力和思想。因此,争取女子工作义务成为她们鲜明的旗帜,激励后来的女权主义者走上工作岗位,负起家国重任。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原来的“游美学务处”更名为清华学校,每隔一年向美国派出10名女留学生,她们在美国不仅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接触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对改变中国女性教育状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清末民初女留学生的思想和理念,标志着我国女性开始觉醒,在她们之后,不断有女性踏上先驱者开拓的道路,将她们作为自己指路的明灯。从此,我国的女性解放事业愈发蓬勃地发展起来,并抓住了自19世纪中期以来女性解放运动的末尾,成为世界范围内女性解放浪潮的一部分。
  发挥女子才能
  中国女性职业教育发端
  无论何时,女性要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经济独立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唯有参与工作方能有经济来源,工作则需有相应知识。女留学生们认识到,两亿中国女子中,能够像她们一样出国学习的幸运者毕竟是极少数,还有无数在国内的女子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工作自然也无从谈起。
  女留学生在外认真学习,在内则大力宣传女子教育的必要性,以舆论力量敦促清政府重视女子教育。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之下,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纳入到学制当中,当年初等女子学校有91所,女学生11936人,同年上海、天津、浙江等地成立了一批女子师范,还有一些省份建立了女子事业学校。   尽管清政府下令开班的女子学校模仿的是日本的“两性双轨制”,仍以培养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为目标,封建意味比较浓厚,但此举无疑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理念,使广大女性有了接受教育的可能,并为辛亥革命后的女性教育奠定了基础。
  民国建立后,女性教育不断进步,学校也逐步向“男女同校”方向改变,归国女留学生为推动我国女子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女子留学兴起之初,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主要以家政、工艺和师范为主,回国从事的职业以教师居多,女留学生大大提升了新式教师的比例,担负起了培养国民的重要职责。此外,由于当时我国缺乏女子职业教育的土壤,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制度也很匮乏,女留学生们的知识对建立女子教育体系,完善女性职业教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917年,由于当时女子教育教师缺乏,中华民国教育部预备发展高等女子师范教育。并于当年改组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为各地女子学校提供师资力量,女留学生是这一群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以后,女教师在各地逐渐普及,如北京最初女教师人数很少,但五四运动后许君可在《妇女杂志》上撰文称,“各校女教师,有多至与男教师相等的,少者亦不下三四人,简直没有一个学校没有女教师了”。这反映出我国女子师范教育培育人才不断增多,人才质量不断上升的趋势。
  辛亥革命后,原本“贤妻良母”的培育理念逐渐被大众所摒弃,女性留学开始选择生物、物理、医学等专业。其时政局动荡,军阀派系争斗时有发生,国外侵略者虎视眈眈,对医疗人员特别是西医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为学习先进的医疗知识,掌握现代医疗科技手段,女留学生们纷纷出国学习医科专业,回国后不仅治病救人,更传道授业,为我国的女子医疗职业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第一位出国留学的女性金雅妹,从小被美国牧师家庭收养,毕业于纽约医科大学并在纽约医院担任过住院医师的她,本可在美国享受优渥的生活,但她毅然决定回到中国支持女性解放和职业教育。1907年,金雅妹在天津设立医科学校,教授西医理论知识,传播西医科学思想,训练职业护士,用自己的才能为中国医疗事业培养人才。
  1920年,留学密歇根大学的石美玉,在上海创立伯特利医院(今上海九院前身),包括一个医院、两个药房和一个护士训练学校,照顾病人的同时,还培养专业护士。她将英文医学书籍译成中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疗教学资料。
  曾在美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妇产科的杨崇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妇幼保健事业,她创办助产教育,大力推行节制生育。1929年,杨崇瑞在北京成立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及附属医院,这是我国助产教育的发源地,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助产教育人才,因为这些人的努力,中国的母婴死亡率大大降低。这所学校的成立,是我国助产教育发展和医疗水平进步的一大里程碑。
  在革命不断发展、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断推动下,除师范、医学外,其它各种形式的女子职业教育学校、女子实业系统也相继出现。如1911 年6月,北京地区建立了工艺研究所。1912年4月,安徽省创办了桑蚕讲习所,以培养女子从事蚕业。
  1927年《生活》杂志刊载了其在广州地区女性从事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女子工作者中已有三四百位西医、数百位产科医生、数十位牙科医生,还有音乐、绘画等领域的杰出人才,这表明女子从事的工作领域十分广泛,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纺织等小手工行业。女子不再是足不出户,且需要他人供养的对象,而是有经济能力和独立人格的新时代女性。
  得益于女留学生们出色的才干和坚定的爱国思想,我国的女性职业教育尽管起步艰难,路途坎坷,但终究在20世纪初融入了世界潮流,发展壮大起来。
  投身革命
  女性亦能陨身报国
  孙中山先生曾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女留学生作为留学生群体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样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她们的勇气和抗争的精神,完全不输于同时代的男性留学 生。
  在清政府统治下走出国门的女留学生们,经历过资产阶级改良派失败的“百日维新”,见识到国外先进的政治制度与现代文明,逐渐认识到,不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便无法真正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女性解放事业必须与中国民权事业同步发展。一些思想更为先进激烈的女留学生,选择走上革命道路。
  我国知名的女性革命家秋瑾曾指出,要真正实现妇女解放,必须要给妇女创造一个解放的环境,因此必须首先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否则妇女解放永远只是一句空话。在日留学期间,她先后加入三合会(反清组织)、光复会,决心进行社会革命,主动寻找有革命意识的同志,并结识了孙中山、宋教仁等人。1905年9月,秋瑾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担任浙江分会会长,成为同盟会革命立场最坚定,行动力最强的几位会员之一。
  随着同盟会在日逐渐兴盛,成员不断增多,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实行镇压政策,日本政府文部省随即颁布《取缔清朝留学生规则》,明令禁止留学生的进步活动,对留学生进行严格的检查,强迫他们遵守清政府的法令。由于种种限制,几千名留学生愤而回国,秋瑾也在1905年12月返回中 国。
  回国后,秋瑾一直坚持组织革命有生力量,并着力推动国内妇女解放事业。1907年1月14日,她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该报发刊词明言创办此报的目的是“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为女界之总机关”。1907年2月末,秋瑾被正式公举为军校大通学堂督办,负责军校的实际工作,并在此后组建了一支革命队伍,准备在1907年7月6日起义,但由于起义计划暴露,7月12日,她被清政府逮捕,就义时年仅31 岁。
  秋瑾放弃了几次逃离机会,并说道:“男子之死于光复者,则自唐才常以后若沈荩史坚如吴樾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在她身后,民主革命的事业开始不断增添女性勇敢无畏的身影,林宗素、唐群英等人都是坚持斗争并成为辛亥革命中坚力量的杰出代表。   辛亥革命后,看到新生的民国并未让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胸怀救国大志的有识之士们开始寻找其它出路,向警予便是其中之一。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在家乡创办学校希望通过教育救国,但很快发现,如果不改变中国仍然存在沉重压迫的社会制度,仅小修小补无法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的未 来。
  不久之后,向警予应蔡畅的邀请来到长沙,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参加毛泽东和蔡和森等成立的“新民学会”。她认为,女性寻求解放的运动应该与社会革命同步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女性真正的进步,“我们既挟雷霆万钧的大力从事改进革新的运动,应当朝个较高的较进步的理想走。20世纪之前的旧文明已经过去了,残败了,一点不能适用了,大家眼巴巴的一线希望就是20世纪的新文明,我们女子的改进运动也要能够与它并驾齐驱才好。”
  为寻求理想的革命道路,她与蔡畅、蔡和森及他们的母亲葛健豪参加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归国后,她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大上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長,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1924年,她领导了上海一万多名女工的大罢工,组织“妇女解放协会”,培养妇女干部。
  1925年,她又远赴莫斯科东方大学进修,学习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在1927年回国投身革命事业。由于叛徒出卖,她在1927年被捕,于1928年5月1日英勇就义。在她被捕期间,各界人士为营救她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甚至连国民党阵营的萧瑜也为她奔走活动,并表示“她虽然是一名共产党人,但这并未减少我对她的尊敬”。
  而随着革命事业不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女留学生投身其中,她们带着国外学习到的先进马列主义知识,凭着不输于男性革命者的一腔热血,为我国的解放道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向警予的同窗好友和革命伙伴蔡畅,继承她的革命遗愿,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妇联主席。刘清扬、郭隆真、张若茗等也都是女留学生投身革命的杰出代 表。
  回首百余年女子留学史,女留学生们感染我们的远不止是她们刻苦学习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她们代表着百年前饱受禁锢的中国女性面对时代变革,突破陈旧传统迈出国门求学并归国报效的勇气和精神,这种追求独立、不畏艰险的可贵品质,在今日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北洋女师范学堂:
  1906年创办,前身是1904年创办的北洋女子公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1913年5月学校改归省立,更名直隶省立女子师范。1928年,更名为河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前后,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许广平等,都曾在该校求学。
  上海女子政法学堂:
  1912年2月开学,标志着我国的女子教育已经开始培养从政治国的人才。
  湖北女子教育总会:
  1912年3月20日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女子教育领导机构,该机构以“扩张女学,补助共和,期达于完全美满之目的”为宗旨。
  金陵女子大学:
  1913年创立,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合并,1952年院系调整中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1952年改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 区。
  1912年1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成立,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可为女生开设裁缝课程 ,中学和初级师范学堂可为女生开设家政、裁缝课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后男女平权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北京大学在蔡元培领导下首开男女同校先河。
  1920年2月,北京大学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实施男女同校的大学。在其影响下 ,全国各地的高等学校都开始招收女生,据中国教育改进社调查统计,到1922年, 除了特别技能的职业(如交通、税务之类) 和两所专门的女子大学外,全国大学基本实现男女同校。
  1920年9月,以邓颖超等为代表的,请愿学生向教育部递交申请书,希望改革中学阶段女子教育,实现男女同校。虽然并未得到立即批准,但由于众多大学已开始招收女生,生源需求不断增加,已形成客观条件。
  1921年暑假后 ,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招收了一个班的女生,随后,上海、广东、湖南等地的中学也纷纷开始招收女生,中学男女同校风气逐步在全国形成。
其他文献
为什么留学生家长会出现焦虑心理?究其原因,其一是出于家长对孩子的担心;其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望在作祟;其三是家长本身没有调节好心态;其四是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存在问题;其五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度期待。  还记得热播剧《小别离》中的情景么?即将去美国读高中的朵朵,在机场和父母告别时,先是在妈妈怀里撒娇,难舍难分,出发时间到了就笑着和爸妈告别,一路小跑着进了海关,只留下在一旁还没反应过来的父母,愣在那
赫大人文学院副院长为中国人文类留学生支招。  来英留学却说不了英语 上课完全听不懂  “Hello,everyone, my name is Tom. I come from China.”(大家好,我叫汤姆,我来自中国)。这句话是Tom留学时练习最多的一句开场白。  每次要上台和组员做Presentation可能是Tom最头痛的时候,面对这么多英语母语的同学,他不仅要用英文演讲,而且还要清晰、准
每年的春节,都是身处英国等欧洲国家留学生心中一抹淡淡的忧伤,因为学制的关系,他们非但不能像在国内一样享受假期回家过年,还要在过年期间和平时一样上课、写作业、做实验、小组讨论,甚至备战考试频繁的考试周。  在英国留学的Zoe过去两年的除夕都在上课中度过,她表示:“即使留学生们在春节期间没有公共假期,没办法回国过年,还要照常上学、考试,但这些不利因素并不能阻止留学生们过一个红红火火、充满年味的春节。”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教育部要求,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清单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不得组织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清单之外的冠以“全国”“国家”“大中华”等字样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
市面上关于美国私立中学的信息较为零散,海外低龄留学第三方搜索和共享平台FindingSchool.com在其近日发布的《FindingSchool2017白皮书》中推出了三个排行榜,分别是“FS寄宿高中分类排行榜271所”、“FS私立走读学校分州排行榜100所”和“FS寄宿初中分类排行11所”。  其中,寄宿高中分类排行榜是业内指标最多(7大项共13小项),覆盖学校数量最多(共271所)的排行榜。
对于艺术类学生,作品集的优质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申请的成败。与文书一样,作品集的目的是需要学生在有限的展示内,集中并完整的呈现自己的艺术天分、特点及申请优势。  PS-ONE(Portfolio School-The Number One)国际艺术教育,是一家提供国际艺术教育、艺术院校申请、作品集指导的艺术教育服务机构,拥有一百位以上毕业于海外艺术名校的老师为学生做指导。  PS-ONE国际艺术教
在国内的孩子们,也许无从知道一个常年在他乡的朋友多么希望可以回家过个年。  一周前,我一朋友和我说到纽约,要待一阵子。我诧异着问她,不在家过年吗?她说,自从出国读本科以后,家里过年就散了,这么些年都習惯了。  2018年是我到美国的第八年,也是第八个不在家的新年。有的时候仔细想想,对过年的概念越来越模糊,甚至有的时候已经记不清腊月里都要做些什么,只记得古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可就连腊八粥,都已经八
9月,全球各大高校迎来开学季。前阵子清华大学2019级新生盛大开学典礼还历历在目,萌新学子已经摩拳擦掌在清华园大展宏图,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学却传来消息:该校50名本科生由于在2018—2019学年學业表现不佳或有违纪行为而被劝退。据悉,本次被哈佛大学劝退的学生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学术不端和行为不端。  天之骄子折翅断翼,着实令人嘘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作为学生却不能好好完成学业,都是“严重失职”的表
6月22日,爱尔兰司法与平等部長查理·弗拉纳根宣布为中国公民颁发5年多次往返签证新政策。该政策将于2019年7月1日生效,如果申请人有可靠的旅行记录,如爱尔兰、英国、申根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或美国之前签发的签证,并符合这些签证的条款,则可选择该选项。  该声明发布之际,正值爱中两国在都柏林会议中心庆祝爱中建交40周年,该声明承认中国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以及爱尔兰成为中国公民旅游较有吸引力的
香港非本地學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