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的比较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近代以来西方的发展 ,人们往往归因于科技革命、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等 ,其中一个容易忽视的因素是西方社会的再世俗化历程。这个历程虽然比中国晚了十多个世纪 ,但正是在怀疑和脱离宗教的过程中 ,西方人多少有些意外地发现了个体存在的优良品质 ,导致了西方社会的巨大变化。中国则一直沿着依靠人类自身的力量来构建社会的世俗道路 ,个体在社会联系的格局中隐而不彰。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化和世俗化过程的比较 ,表明中国也需要一段个体充分发展的时期 ,但这种发展不是在和神的对照中产生 ,而只能是在和社会关系的对照中获取。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in modern times, people often attribute it to the revolu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t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ne of the most overlooked factors is the secularization of Western society. Although this course was more than 10 centuries later than China, it is precisely in the process of doubting and escaping from religion that Westerners somewhat unexpectedly discovered the fine qualities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and led to tremendous changes in western society. China has always followed the secular path of building society by relying on the power of mankind itself, and the individual is implicit in the pattern of social relations. By comparing the socialization and secularization of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China needs a period of ful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However, this development is not generated in contrast with God but only in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control of access.
其他文献
人力资本积累不仅具有递增收益特征,而且还能部分地替代物质资本,事实上,人力资源已成为全球国民财富中的第一资源,劳动力资源充足是我国惟一的比较优势.因此,根据我国社会发
根据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 2 0 0 2年的调查资料 ,介绍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女工的工资报酬、她们所享有的一般劳动权益和特殊劳动保护权益。在市场化条件下 ,现有的法律和法规对
胡锦涛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三个必然"的思想,阐明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必然性,对我党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本文作为《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的导论 ,简要介绍了 15 0年来西方人类学的演变历史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理论特征 ,阐明了该著作的选编原则
作者提出了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着力研究的几个问题作了分析.
唐代赋役令中对“蕃胡”征收货币税并非因为“商胡”的经营性质 ,税银羊的对象主要也不是“商胡”。内附“蕃胡”或诸国内附“蕃胡”主要指居于北方境内从事畜牧业的各少数民
本文在分析现地环境及生计活动变化过程的基础上 ,初步阐明当地农田及草地利用相互促进的土地利用机制 ,进而阐明该机制之产生与政府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还探讨了该地
本文是笔者对卡力岗地区民族志调查系列报告之一 ,即卡力岗回族村的田野调查报告。报告以卡力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德恒隆乡两个分别操藏语、操汉语的回族村为个案 ,首
外来劳务工是深圳市城市建设的主体,但是由于政策上的歧视和法律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他们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收入低、工作不稳定等问题,建议政府和社会积极关
文章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追踪研究1998-2002年的数据,将自评健康作为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对年龄范围在80-105岁的高龄老人考察自评健康与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