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陈凯歌的“哲理唠叨”所迷惑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row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明网刊发署名文章说,近年来,作为“电影产业”,很多新老导演不遗余力地耕耘,收获颇丰。在种种“禁区”之外,努力挖掘聪明才智,真的是“蛮拼的”。之所以大家伙都直奔“好看”一途,说到底是为了“保险”之故。资金的体量太大,一旦打了水漂,谁都吃罪不起。所以我就格外理解像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也直扑商业电影。如今对他的《道士下山》差评很多,我倒是不以为然。你拿“正剧”说事,它当然破绽百出;可是你把它视为武侠片,就会觉得那些精彩打斗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要被他不着边际的“哲理唠叨”所迷惑,他就好这一口,明明是商业片,却要微言大义地弄点情怀。你循着这条道走,就会觉得不着调,甚至觉得那些游离于戏外的说教性抒怀好生可恶。但是,你若视之为武侠片之外的“画外音包装”,就不会在乎其“朗诵”得得体不得体,画面漂亮打斗漂亮就OK啦!
  如果“大导演”能放下身段,承认电影产业某种被戏称为“娼”的本质,或曰“取悦”的本质,就不会犯下“又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错误。很多时候端着的身段会让自己陷于被动,比如陈凯歌面对记者“你觉得在这个时代,什么是‘下贱’?”的套子,他就钻套了,说出“只拿电影换钱,就是下贱”的“名句”,引发网上一片哗然。你一边自编自导、老婆当着总制片人“拿电影换钱”,一边又说“只拿”是“下贱”——那么,“拿”和“只拿”怎么区别?你说得清楚么?难道因为你在影片里咕哝了几句貌似哲理的抒怀,你就成“艺术片”了?观众又不是傻子,打动的是哪个层面,大伙都心里一本账。说实在的,撇开这些口水官司,《道士下山》还是蛮“好看”的啦!如果不苛求它的“意义”,不苛求它的情节合理性,只是作为武侠片欣赏,它是值得看看的——你给它“合理定位”,那就没啥可气的了。
  有人分析陈凯歌身上的矛盾——“他一直想和时代妥协,却又不愿意和过去的自己对立。遵循内心,内心又无可循。这种精神世界的老无所依,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或许是致命的。灵魂会在分裂的左右互博中渐渐耗尽,或是重生?我们只有静观其变。”这个分析是一言中的的。即便是大导演,往往对自己的局限无法看清,极度的自尊和自大,会让自己循着惯性去任性。但过于道貌岸然,有时又会导致自陷窘境。明明是娱乐商业片,你又在那儿义正词严地斥责“只拿电影换钱”为“下贱”,这下好了,有人就用“正剧”跟你掰扯了——比如就“激怒了道教界权威人士”,此权威人士指责其妖魔娱乐消费道教,还对《道士下山》发出了七大质问,其第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的中国,今天文艺作品都有其要表达的思想,在娱乐性同时要有思想性,请问陈导和主管部门,此作品符合习总去年的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吗?是宣传正能量吗?是表现什么旋律?”你仿佛感觉那不是逍遥游的道士在责问,而是某些文化官员在责问,那种语言和口气,似乎想把一部武侠片当做当年的《武训传》,非得置之死地而后快。唉,那一半还不是你自己惹的?你就说是调侃之作多好,人家可以调侃少林和尚,我为何不能调侃道士?一句话就可息讼。而你一“认真”,人家也就跟你认真起来了。电影里“比剑”,现实中令人无语地“比贱”,呜呼哀哉!
其他文献
中国艺术报刊文说,摄影艺术门槛低、易于学习和掌握,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群众性优势。而随着摄影器材、摄影技术和摄影审美的普及,再加上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都是传播者”的条件,基层群众已越来越不满足于做“读者”,更希望成为“作者”,拿出自己的作品。但其作品质量还不尽如人意,盲目跟风、过于自由化的创作现象比较突出。群众拍的作品,怎样才是好的影像?大抵有三个评价标准:史料性、评说性和艺术性。你拍的东西
期刊
每年的七月和八月,乃动画片的黄金档期——暑期档。一直以来,鏖战激烈。而今年,在一个月内就杀出两匹国产动画黑马:《大圣归来》的“燃”和《捉妖记》的“萌”令合家欢喜,大小通吃,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票房奇迹。光《捉妖记》一片,截止本刊发稿时,已突破20个亿。面对这样的“意外”,梳理一下其间的蕴义,大有必要。  有观众表达质疑:之所以有此票房奇迹,乃是因为没有一部好莱坞大片冲击,一旦冲击,国产动画片很可能稀里
期刊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海派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成立暨海派文化中心筹建在虹口启动。海派文化的传承发展,将进一步拥有“造血机制”。海派文化是近现代上海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吸纳吴越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并受到西方近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虹口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海派文化遗存,被赞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居地”。据介绍,海派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由虹口区会同上海
期刊
大凡文艺演出,“一票难求”“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已属火爆,然而近日,张火丁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京剧《锁麟囊》引发的观众热潮,远非一般火爆所能形容。  《锁麟囊》的演出时间安排在今年2月,两场,1月5日才开票。但是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上海大剧院的客服就不断接到观众电话。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灯迷”们的巨大热情,大剧院赶紧调整了购票方案,甚至到最后不得不推出“限购”措施:一张身份证只能买两张票。一方面,
期刊
“我出生画家的家庭,在别人看来,这种家庭的孩子长大做画家,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实正相反,因为自懂事起,听见的、看见的都是画,真想逃出去。自小我就是个坐不住的人,父亲说,你安安静静坐上五分钟,我就给你买冰激凌。就这样我也多半得不到这个奖赏。那时的我从来没有想到去画画。我喜欢戏剧和电影。如果不是父亲的过世和文化大革命,我恐怕一生都会浸淫在戏剧和电影里。”  见到傅益瑶是在由朵云轩主办的“朵云雅集”上
期刊
“西湖论坛”是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下,经中国文联党组批准,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共同创办。“西湖论坛”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青年戏剧评论家组织,搭建青年戏剧评论家的话语平台,探索文艺评论新模式,为培养青年文艺评论家拓展新空间。“西湖论坛”每年举行一届,将重点围绕戏剧领域年度重要作品和现象、热点话题等,聚集青年戏剧评论家进行深入研讨。今年,“西湖论坛”邀请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期刊
深夜,收音机里在播放轻音乐,带有田园牧歌色彩,很抒情。主持人开始插话,说:让我们在音乐中放松自己的心情,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自己”是现代都市休闲文化的一道咒语。可是,如果所谓“喧嚣”仅仅指的是有很多很响的声音的话,那么,在深夜里,城市里的那些声音都已渐渐平息下去了,四周已经很安静了。这样,深夜里所谓“远离城市的喧嚣”一说,就显得多余。  很显然,问题不在这里。播音员只是首先假定城市必然是喧嚣的
期刊
毛尖在文汇报刊文说,看完《道士下山》,感觉影评人这个行业已被彻底终结。狗血的剧情狗血的基情,还需要我们继续洒上狗血的评论吗?哪朝哪代的大侠像王宝强这样狞笑过,江湖世界中最璀璨的兄弟情什么时候委身过滚草地,心机婊的下流变成了武侠电影的新风流,是决裂的时候了,这一代是陈凯歌们领头的,也是被他们玩完的。电影史上没出现过这样危险的时刻。作为一个老影迷和一个新股民,眼看着国家队力挽狂澜于一场一触即发的金融危
期刊
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副馆长陈履生,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翔以及上海市文联、台州市委、上海美协相关领导等参加开幕式。本次展览由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刚泰集团共同主办。台州历史悠久,是五千多年前下汤文化及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自然风光旖旎。上海是“海上画派”的诞生地,海派绘画兼容并蓄、雅俗共赏,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
期刊
友人来访,谈笑间,他指着挂在墙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幅字的落款问我,“是不是写电影《李双双》的李凖?”我点了点头。他惊呼道,“真没想到,他的书法功力非同一般,线条多顿挫,结体以魏楷居多”。当他得知我还有李凖的字,便催我快拿给他看看。我从书柜中拿出一只信封,倒出几片残破的宣纸,说:“这是1974年李凖送我的一幅字。只因保存字画的无知,才酿成了破碎之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