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加强金融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的金融监管模式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实行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模式,出现了监管空白、重复以及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实现金融业稳定发展的目标,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监管的意义,根据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总结我国金融监管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加强对宏观金融监管体系的改进;创新金融监管工具,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本研究对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常态;金融监管;对策
  金融危机过后旧的金融秩序被摧毁,变革总是在危机后紧接而来。新常态经济论点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更为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和开始浮现的金融风险都对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1]。未来的金融和金融监管改革需要主动适应全球经济金融的新格局和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常态,实现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与维护金融安全的有机统一。
  1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监管的意义
  1.1金融危机凸显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2008年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金融海啸对各国的经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当前,随着各主要经济实体相关统计数据指标的好转,整体呈现企稳向好的趋势,全球经济发展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然而此次金融危机不论是从波及的范围还是破坏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促使我们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各国都在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实现本国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
  其中美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作为一个标榜自由,素来以强调法律规制政府行为的国家,随着国内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演变,可以看出美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减少,监管实质性作用下降。特别是金融监管能力远远跟不上金融创新的发展变化,创新过度也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关键原因之一。毫无疑问,美国次贷危机成为各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的典型反面教材,也更加凸显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必须与其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做到最大范围的风险覆盖,既充分发挥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又能为其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2]。
  1.2经济新常态下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意义
  全球金融海啸凸显了各国金融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金融改革提供了动力。经济新常态下,各国充分认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已经开始或正在积极着手准备对本国的金融监管不断进行完善和提高。不可否认,高效有力的监管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和强化金融监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市场经济的本质来看,金融市场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市场失灵现象,如规模不经济、外部性及垄断等所造成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金融监管正是试图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纠正弥补金融市场失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剧增,经济的一体化及全球化更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性,提高公众金融信心更显必要性,强化金融监督职能实现对金融市场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补充。其次,经济新常态下切实发挥金融监管应有的作用,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金融竞争环境,降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秩序的正常合理化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通过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增进社会福利,切实保护公众的利益,促进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再者,通过金融监管可以实现金融机构经营行为与央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发挥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作用,向金融市场传递风险信息和国家调控信息,实现金融监管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促进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同时维护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从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下行压力下风险的关注,充分揭示了一个现实悖论:中国经济粗放发展的这些年,已经潜存太多风险,转型势在必行;然而,转型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新的风险又难以预测,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是新常态下的金融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然而新常态下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必将推动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从而促使金融监管体制和模式与时俱进地变革,金融监管的变革势必在金融领域改革和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回顾过去,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中央银行专门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的初始阶段(1985—1992年);整顿式、合规性监管阶段(1993—1994年);金融监管进入有法可依阶段(1995一1997年);改革深化阶段(1997—2003年);实行“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阶段(2003年~)。經过2003年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以中国银监会成立为标志,中国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即以银监会为主体的银行金融监管体系、以证监会为主体的证券期货监管体系和以保监会为主体的保险监管体系。但从总体来讲,中国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还不够健全,立法层级还比较低,模式还比较落后、传统。
  在当下央行负责宏观调控,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下,金融监管已疲态尽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严格的分业监管限制了银行、证券和保险扩散性的发展,在这种监管模式下不利于金融的创新发展,从而使金融监管市场失去活力。另一方面,监管手段的落后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金融环境,造成监管效率低下。基于此,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监管手段、监管方式也急需鼎新。
  3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同时国内经济市场也在打破区域、行业壁垒,我国金融市场不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这就要求金融市场不断推进开放,实现广域融通,从而给金融监管带来重大挑战。可是审视我国目前金融监管现状,不难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3.1宏观金融监管框架不够完善
  宏观审慎政策主要包括宏观监管的目标、治理的结构、工具、实施与传导以及评估五大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决策部门对监管事项的决策,同时政策部门又受决策部门的影响,根据决策部门的方案来执行任务,政策评估部门在决策的全过程实施评估检测的职能。这些职能与金融机构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监管的有效性。我国宏观金融监管的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当前金融监管的总体布局大多采用传统的监管模式,金融监管中的许多弊端凸显,主要表现在:监管方法上依然重视微观审慎监管而忽略宏观审慎监管;监管模式上采用传统的分业监管;监管手段上主要靠行政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动性。
  3.2创新与监管之间的矛盾,难以对金融创新进行有效监管
  金融的深化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监管对于创新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一方面只有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使金融创新在良好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为其发展奠定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的过度容易造成金融压制,阻碍金融创新的发展。正是由于金融监管的过度使金融产品得不到良好发展甚至夭折。因此,为了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避免金融机构的过度压制,监管机构应对金融创新采取适度审慎的态度[4]。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之所以很难对金融创新进行有效的监管,其原因在于,一是对于金融工具的创新监管机构很难预测,所以不能有效预防其存在的潜在的风险;二是因为新的金融工具存在的潜在风险只有当应用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导致监管机构对于金融工具的监管只能是事后的补救;三是因为金融工具的创新没有引起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视,仅仅是金融机构直接引导创新。正因如此,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矛盾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3.3监管标准与国际化要求还有差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融为一个整体,金融的国际化也日趋明显,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让金融监管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与金融监管相关的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指导规章等)。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并且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很多问题。这些国情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制定这些文件时有所保留,没有很好的吸纳国外先进的监管思
  想,使得我国放宽了一些监管的制定标准,遗留下监管的空白。这样就会导致我国和国际的监管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4 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为了推动金融监管模式转型顺利进行,未来应该以微观审慎监管模式转向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转向由央行和金融监管局共同监管为目标,发挥市场的自动调节能力,通过市场自律创新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5]。
  4.1加强对宏观金融监管体系的改进
  从整体上看,要想金融体系呈现稳健的局面,政府必须意识到“一行三会”所存在的监管空白和重复的问题,应该对宏观金融体系进行不断地改进,强化央行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日益变化的金融市场的需求。建立央行主导的综合的监管机构。从我国的金融监管的现状出发,要想建立统一、协调的金融体系,可以考虑组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让“三会”成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专业执行机构,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综合”的金融监管创新机制。其次,对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赋予央行独立实施国家货币政策的权力,充分扩大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权限。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确立央行实施各种金融监管政策的独立性。此外实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可以以功能监管代替机构监管。明晰金融业务的特点和功能,确立金融监管的对象,将监管的资源配置到风险系数最大的业务中去。建立国家金融监管紧急应对机制,防控系统风险。
  4.2创新金融监管工具,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创新金融监管的工具主要从金融监管的方式、方法以及手段等方面来进行,监管方法上由微观审慎监管转向微观与宏观结合审慎监管;监管模式上由分业监管转向混业监管;监管手段上由行政手段转向市场手段。通过创新金融监管工具,以建立防范风险的预警机制。
  第一,对金融监管方式进行完善,促进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紧密结合。从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方式来看,虽然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都有所运用,但这两种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特别是两种监管方式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美的结合,导致它们的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应该建立起统一、规范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强化对非现场监管的工具的改进,打造以事前预警为主的监管方式,摒弃传统的事后处理的机制。对于现场监管的改革,应建立起合理的现场监管评级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将监管的活动置于“阳光之下”,不断提高监管的透明化和公开化。通过对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改进,使非现场监管成为现场监管的目标导向,现场监管成为非现场监管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金融监管国情的监管方式。
  第二加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自我国加入WTO以来,金融风险不断扩大,加強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已刻不容缓。针对近几年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指标,提高数据的精确性从而提高金融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其次要健全国家、区域及地区的风险预警系统,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及时提出针对风险特点的预警模式,协调好各预警机构的工作。此外,还应该提高国民风险意识,加强防范风险的自觉性。通过对加强风险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投资者风险的防范能力和承受能力。
  4.3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国际金融监管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该意识到一方面金融监管的转型需要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应符合本国国情。在金融监管国际化合作中,应该吸纳国外良好的监管政策,改进监管模式使之适合本国的国情。扩大金融监管国际化合作,加强各国监管当局的协调一致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监管方式,增加监管的透明化和开放化;二是加强国际资本的流动和管理,建立资本实时监测机制;三是以巴塞尔协议为核心,完善金融风险的评估机制,加强跨国金融机构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视[6]。
  5 小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经济监管现状,指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问题,
  新常态下金融监管转型的问题不仅仅是本国金融发展的问题,更是整个世界稳定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型是金融业稳健发展的关键,我们应着力解决金融监管在转型中所遇到的问题。监管当局应认识到“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所带来的“地盘意识”、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建议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出发,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促进金融监管的公开化和国际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吕红艳.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监管问题探讨[J]. 科研, 2016, (11):00151-00152.
  [2]陈思妤.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J]. 金融经济月刊, 2016, (11):25-26.
  [3]张华. 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监管[J]. 消费导刊, 2016, (4).
  [4]孙磊. 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监管改革研究[J]. 商业故事, 2015, (18).
  [5]董剑飞.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对策[J]. 当代经济, 2015, (29):24-25.
  [6]郭灿仁,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5, 河北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资金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资金的投入,即便企业能够设计出完美的运营方案,那也是徒劳无功的。因此,资金是保障企业具有生产能力、正常运转、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策略  引言  企业资金管理是影响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企业提高竞争力,能在业界内占
期刊
摘 要:健全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得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助于维护事业单位发展的稳定性,确保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随着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创新优化,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与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出台了相应的新会计制度,出台的新会计制度和原有制度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文章针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会计制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大企业也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制定发展战略。而市场营销是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做好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至关重要。而在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中,客户关系管理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经营利润,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几条基于客户
期刊
摘 要:企业的财务状况最能直观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状况,对企业财务进行监控是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监控及其效率,并就企业财务监控的特征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于企业财务监控体系沟通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财务;监控;特征;体系构成  一、财务监控及财务监控效率  监控就是监视反馈并予以控制调节,但在学术界对财务监控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是财务监督和财务控制的结合。所以需要从财务监督和财务
期刊
摘 要:中日关系始终在政冷经热和政冷经冷中来回变动,但是,其划分的时间点始终不明确,本文引入chow检验,明确政冷经热和政冷经冷划分的时间点,并分析各段时间内,中日关系的特点。  关键词:中日关系 政冷经热 政冷经冷 时间划分  阙澄宇在《国际金融》一书中,将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划分为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其中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为影响汇率的长期因素,利率差异、各国汇率政策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企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EVA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财务管理理论,在目前的国企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EVA概念入手,介绍了其在国企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同行业者参考。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国企;财务管理;地位;措施  引言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EVA理论在当前
期刊
摘 要:树木的生长过程是漫长的,但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严重造成林业资源破坏问题,林业生态资源保护问题也备受重视,基于此,本文结合实现林业生态功能,加上进一步结合相关资料,简明分析了林业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阶段的必要途径,旨在提高认识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为林业现代化与生态化发展树立有效参考,以此推动林业生态建设长效发展下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纵观国内外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充分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即产融结合,宏观层面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上则有利于产业 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从国内外经验看,只要风险控制得当, 产融结合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及迅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产业资本 金融资本 产融结合  一、产业资
期刊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快、优劣,也关乎着我国的经济命脉。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机制改革这一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望能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我国与其它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国内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平台,中小型企业不断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的情况下唉,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销售数量,不惜做假账,坏账水平在逐渐增加,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不断下降,有的甚至破产。本文通过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水平。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应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