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九如山生态旅游的研究

来源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旅游是全世界最时尚的旅游模式,得到环境保护及生态保护体系的充分关注。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生态景区,创造出生态旅游的新思维、新概念、新时尚,让游客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这种生态旅游的新模式,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九如山;生态旅游;生态保护
  
  一、引言
  
  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位于山东泰山北麓的连绵群山之中,地跨济南、泰安,总面积36平方公里,可游览面积12平方公里,山水汇聚,峡谷延伸,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目前已经建成了以“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峰”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景观,以山、瀑、栈、溪为特色的大型国家级森林公园,其规模在中国北方首屈一指。九如山风景区于2005年9月1日开工建设,2007年9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已经开放的有深潭飞瀑、九如峡谷、天蓬瀑布、长城古道四大景观区域,正在建设的有生态休闲避暑娱乐区域——九如小镇。景区全部建成后,将会为中国北方旅游提供一个物超所值的生态胜地,同时还将向世人展示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全新理念。
  
  二、九如山生态旅游的新思维
  
  生态旅游是全世界最时尚的旅游模式,它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传入我国,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资源,生态景区一经出现,就在全球旅游界引起高度关注,并且得到环境保护及生态保护体系的充分关注。然而究竟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向什么方向发展?业界至今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
  由于生态旅游具有无比诱人的自然吸引力,又是旅游行业的年轻产业,所以,很多景区牵强的、超范围的、甚至是移花接木的使用了生态概念。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生态旅游已经被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景区进行了多样化的使用,名称混乱,概念模糊,行为乖离。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在郊外、山区、水库建造景观,就属于生态了。人们都喜欢挪用生态旅游的名号,为自己的景观增添含金量,甚至就连一些园林建筑、仿古建筑和庙宇神像,也都自称生态景点。“生态”二字往往被滥用。
  应该引起警觉的是,这些观念背离生态、行为有碍生态的趋向必须受到遏制,否则来自大自然的生态旅游就会误入歧途,真正的生态理念与生态环境将会受到亵渎。为了向世人展示100%纯净的自然山水,用实物来揭示生态旅游的真谛与境界,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在一开始就启动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思维模式,创造性地发挥了生态意识,把生态旅游与生态体验合二为一,用“贴近九如山,融入大自然”的理念来倡导新型生态旅游,取得了初步成功。
  生态旅游所崇尚的是原生态的旅游文化,寻找的是原本未受干扰的生态环境,绝不能烙上太多的人为痕迹。生态旅游中的人工痕迹只是为了游人的方便,并且在适当的位置略加点缀,借以增强自然景观的魅力。管理者在服务于游客的同时,也服务于生态。
  在九如山的生态旅游建设中,设计者和建设者启动了全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出于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理解,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其中包括山景布局新思维、水源利用新思维、旅游修路新思维、植被绿化新思维、游客关照新思维、生态保护新思维等六个方面,其中既包含对自然属性的考虑,也包含着人性化的考虑。
  1.山景布局新思维
  来到九如山,展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极目而舒,山色蓊郁,岚雾霭霭,满目苍翠,四面群山环绕,犹如两块被双手合捧的碧玉,划出一条纵深峡谷。这种布局,既来自于自然造化,也来自于慧眼识别。
  九如山的山,称不上高峻,但开辟者摘取了它的灵秀之气,汇聚了它的原始风貌。只要走进峡谷,步入层峦,一派自然气息就会扑面而来。深涧可探幽,生态可采风,林中闻鸟语,松根见灵芝。峡壁之上,藤萝攀附,缓坡之间,草树披依。天然植被正在楚楚依人,释放温情。这种山境,提供的是绝静人寰的空间,送出的是各种各样的生态体验,产生的是远离尘嚣的清爽感觉.
  2.水源利用新思维
  水是中国北方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生态景区最重要的活态资源。九如山得天独厚,拥有水量充足、落差悬殊的峡谷山溪瀑布群体,因此,九如山围绕瀑布群开创了与众不同的生态风景区,以瀑为景,以群增势,群瀑呼应,串联于整个风景区,让风景区的景观动起来。尤其是九如天池的水潭高耸于海拔800米之上,避暑过冬,面目不改,泽润山峰,呼唤万物,这种创意,极为新颖。
  九如山的水,算不上汪洋,但由于生态保护得力,水质清澈而明净,动态洒脱而奔放,尤其是在年降雨并不富足的齐鲁大地,山涧之水源源不断,峰峦有多高,流水有多长,众泉齐喷,四季汇流,显得是那样宝贵。只见水随山势,沿峡谷而下,阻石相隔,琼液含漱,流水叮叮,时而悬落急泻,形成飞瀑,时而波平水碧,汇成深潭。水动风移,送出弦外清音;泉流瀑挂,溅起雾里珠玉。八潭、九瀑、二十四泉相拥相抱,奔涌曲折,天开画境,景象殊变,既来自于天赐神佑,又来自于匠心疏导。
  3.旅游修路新思维
  九如山的游览道路有石路,有土路,有台阶,有平坡,尤其是长达十公里的木制栈道,最让人耳目一新。栈道的设计来自对生态的细腻考虑,建造者首先考虑的是保护山体原貌,然后是与众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九如山中,你会体验到,贯连于奇峰峡谷,环绕于清溪碧潭,一条条实木栈道凌空而起,蜿蜒而至,支撑于岩石稳重之处,构织出别开生面的游览脉络。最值得赞赏的是,长达十公里的栈道既把游客引入胜境,同时也给原始植被留下最大的舒展空间。铺设栈道,花费抬高,难度增大,但却充分考虑了景区的原生态状态,建造者用一种纯自然的观念去面对青山,慰化心灵,让游人贴近自然又不损伤自然。栈道虽窄,却避免了山体的裸露,保护了植被的生长。从景观学的角度看,跳跃于山问的栈道把清泉、瀑布、峭壁、峡谷连缀在一起,再加上木制观景亭台翘出其间,远风近景,顿时收入眼帘,称得上“天有神工,人有智慧”。
  4.植被绿化新思维
  在生态风景区的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植物的呵护与栽植一直是其重心所在。只有绿色渲染,才有山体美观。
  生态景区的植被来自于自然界,但具有比自然界植被更高要求的特性,这种特性就是,既要满足生态的原始需求,又要满足旅游观赏的需求。生态植被出于自然界,高于自然界。
  九如山的植被绿化,采取了新的思维模式。进入景区,石径两侧林荫婆娑,路边栽植生意葱葱。除了自然生长的物种之外,九如山还从国内外引进了许多名贵、濒危景观树种,充实生态植被,这是九如山绿化人员在树种移植方面所做的大胆创新。我们都知道,移植树种需要科学的态度,要对本地和原生地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空气湿度、土壤酸碱度、年降水量分布等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进行科学细致的调查分析,还需要移植后的保养与观察。九如山绿化者采用了容器移植、集中养护缓苗、适时移栽的科学方法,取得了骄人的树 种移植成绩,开创了假色槭、欧洲花楸、水曲柳、美国红橡、爆马丁香等数十种稀有濒危树种在山东地区移植成活的先例,为山东地区植物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星移斗转,树生枝长,九如山将形成色相、季相各不相同,花期、果期交错不一的自然植物景观。那时的九如山还将是山东绝无仅有的植物资源宝库。这种植被思维,实属超前意识。
  5.游客关照新思维
  九如山有许多为旅游者建造的休息场所,有云亭,有木屋,有平台,有扶栏,这些建筑充分考虑了生态与人性化的双重利益,既满足旅游需要,又不破坏生态环境。
  九如山按照游客观光线路的最佳休憩点来设置茶水供应点和餐厅,分布合理,距离适中。每当游客落脚歇息的时候,总有桌椅为之依靠,有云亭为之遮蔽,而且每处休息点都选择在风景绚丽的地方,让游客在休息中继续观赏美景,忘却疲劳。就连路边的长凳木椅,也会安放在树荫景象之间,有幽境的小景为之相伴。在每一处休息点,工作人员都准备了座椅、免费茶水、雨具、急救箱等保障物品,为游客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
  6.生态保护新思维
  九如山风景区内没有居民,为的是减少污染,就连常设的休息点也要考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尽量拉开垃圾箱与饮用水源的距离。九如山整体虽为花岗岩地貌,但其土质松软,石缝参差,分泉众多,便于涵养水分,也能卷走污水。所以,九如山的餐厅高度集中,在满足游客就餐的同时,也集中处理了废物垃圾。在九如山上,废物箱几步就有,而卫生问却间隔稍远。这种安排都是出于环保的考虑。
  为了保护九如山天然清洁的环境,设置在峡谷入口处的滴水崖餐厅,不从事原料的清洗和粗加工,工作人员在风景区外部无污染处进行食品原料初加工,不让点滴污水流向生态景区。餐厅的餐具也在山下集中清洗和消毒,无菌包装后送上山来。深山峡谷中的卫生间,每天密封处理排泄物,密封容器挑下山,在景区外进行有效处理。这样一来,山上不留任何污染痕迹,为景区保持了最佳生态环境。这种生态保护每每从细部入手,杜绝污染渠道,消灭污染源头,考虑得非常周到。
  
  三、九如山生态旅游的新概念
  
  九如山应该成为生态旅游的典范,因为它展示的是纯净的自然山水,不但要求管理者对生态的呵护,更要求顾客对生态的体验和投入。不体验难以投入,不投入难以体验。为此,九如山的管理者在人与自然之间架起了一座足以畅通、可以融入的生态桥梁,面向社会公布生态旅游的新思维、新概念、新时尚,让旅游者在游览之前就了解生态保护和生态体验的新概念,伴随着他们踏上九如山的第一步而去感受大自然的呼唤与亲近。
  或许某些学者和利益者对生态旅游还有另外的解释,但九如山以它自身的建设和感悟,向世人展示了对生态旅游最科学的解释,这就是:生态旅游必须是在相对未受到干扰的自然区域内,为满足人们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体验自然、融入并享受自然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种活动应以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及保护生态环境为最终目的,并能将保护的成果留给子孙后代。九如山提倡了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
  九如山在建园之初履行的就是一种“新思维、新概念、新时尚”的生态思路。出于对大自然的尊重,全部景区不设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没有普渡众生的庙宇和神灵,也没有人文杜撰的传说和故事,更没有雕刻于山体的诗赋和墨迹。这里炫耀的只有100%纯净的自然山水,提供给游客一个能够充分享受自然生态的九如山。不设雕梁画栋,为的是还原山光水色的本来面目;没有庙宇神灵,为的是抚慰生态万物,亲近自然;杜绝香火朝拜,为的是不让原生态再受红尘亵渎。九如山还有自己最深刻的一个生态理解,那就是放弃社会流行、人云亦云、无中生有的人文故事杜撰,让每一立方空气都在散发天然氧吧的健康气息。别开生面,不落俗套,物竞天成,返璞归真,绝不让人为刻画涂抹真实自然,这就是九如山在生态旅游方面的超前理念与英明开发。
  当代很多山体景区都喜欢修建索道,依靠索道穿梭,省却徒步登山的劳累,以至于旅游观光变成了快速交通,游人在自然界变成了匆匆过客,走马看花般的旅游失去了品味大自然的乐趣。还有的景区大造居室别墅,自然界的美景秀色被挤得支离破碎,生态原貌大打折扣。而九如山的建设者绝不肯损伤大自然的原始面貌,甚至铺路开道也都爱惜山体水面的每一寸肌肤。面对这样的生态理念,你会发现,九如山对自然山体的亲吻是那样纯情可贵。当游客来到九如山,眼看着彩蝶轻舞,耳听着林鸟奏鸣,手扶着古树垂藤,那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便会急促而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游人能够足踏苍苔浸绿的涧石,呼吸富氧清新的空气,去尽情触摸大自然的原始肌肤,感受原生态的正常体温,领略人与自然的天生和谐与完美融洽,这样的感受,绝不是一条索道就能完成的快速体验,也不是山中建筑所能攫取的心灵沟通。
  只要靠近九如山的大门,人们就会率先感受青山美景的靠拢。这座大门既不追求高大,也不追求华丽,简单的山石拱造,平开的木栏设置,显示出了古朴简约的风格。这是在向游览者宣称,致力于生态旅游的人,绝不会和大自然去一争高下,不大让高大建筑向天然风光去炫耀身份。这座看似简朴,寓意深刻的石木建筑,恐怕更能体现景区建设者的意向与信心。九如山景区不愿让人工建筑遮挡大自然广阔视野,只求必要的人工设施去合理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九如山在栈道石径之间,修建了很多木质云亭,这是为游人提供遮雨遮阳的休憩据点;九如山在高山峡谷中树起座座露台,这是给游客提供的最佳观景平台。云亭露台原木原味,不多修饰,朴实无华,表现出了“人工不夺天工”的生态概念。这种适当点缀,显得回归自然,并且锦上添花。谁都相信,当欣赏完九如山纯净的自然山水,真正体验到生态旅游的真谛之后,回头再来品味九如山的人工建筑风格,就会感觉到它与自然的贴身与亲切。
  最有价值的是,九如山倡导的生态旅游,在于人对旅游的理解,这绝不是过去那种户外运动的概念,也不是单纯的观光赏景,而是游人与大自然、游人于生态环境的亲密融合。这种融合,以人类对生态的充分理解为前提,以保护环境为要素,以人体健康为目的,以欣赏和体验为效果,最终获取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鸣。所以,在九如山生态旅游过程中,看似爬山,不似爬山,胜似爬山。山融合于心,身体自会轻松。如果没有生态观念的融汇与心理感应的承受,单凭体力,单去游览,就会失去很多意义,也会感觉劳累。
  往日的风光旅游,常把大自然作为消费对象,构成一种商品交换关系,而九如山唤起的则是对大自然的尊重与关爱。人与自然应该象一对互相依偎的恋人,当你抚摩对方的同时,一定要感受她的呼吸和心跳。正是如此,来过九如山的游客,总感觉和其它景区不一样,因为在九如山,大家多了一份生态参与,少了一份体力付出。这就是生态融入旅游的新概念。
  
  四、九如山生态旅游的新时尚
  
  提倡游览100%纯净的自然山水,是中国生态旅游乃 至世界生态旅游的新时尚。这种新时尚被九如山抢得先机,赢得赞誉。这种时尚荣誉,来自于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对大自然的透彻理解与自身感悟。
  1.九如山的景点名称充满时尚
  九如山提供了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峰的生态景观,其中景观的起名就考虑了贴近自然,趋向时尚的依据。比如说,二十四泉就以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命名,显得自然,显得亲切。泉水取名二十四节气,将水景与大自然春夏秋冬、斗转星移的无穷魅力结合起来,充分对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园理念,本身就蕴含深刻寓意。八潭和九瀑的名称全都取自《易经》中天盘和地盘的方位代名词,挪用于景观命名,不但避免俗称雷同,还能充满想象,这也是一种时尚。
  “九如山”的“九如”,含义深刻,意境高远。“九如”词义最早来自于《诗经·小雅》中的天保篇,原意是说:热爱大自然的人,会在自然中得到无穷无尽的恩赐。这种恩赐“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形同山岗丘陵那样博大厚重;这种恩赐“如川之方至”,像河川奔流那样顷刻而至;这种恩赐会给靠近它的人送来“如月之恒”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送来“如日之升”的成功事业,送来“如南山之寿”的健康、长寿;于是,受赐于大自然的人自然也会得到“如松柏之茂”的血脉传承,家族兴旺,子孙繁盛,代代都有出息。拥抱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得最大利益,是一种永久性的时尚。
  2.九如山的旅游线路设计充满时尚
  旅游线路的设计,一方面取决于资源优势,一方面也来自心灵感悟。只有能够发现最佳线路的人,才能获得旅客的最佳赞赏。
  九如山的栈道线路最具匠心,远对峰峦连绵的广阔视野,近靠右侧石壁的舒适倚仗,脚踩软硬适中的木制栈板,攀延山溪飞瀑的流淌线路,绝不会错过每一处景物。凡是观赏瀑布的地方,凌空栈道总会跳跃而至,或仰望其落差,或俯视其倾泻,或侧观其流动,或步履其尾声。每当遇到美景的时候,九如山栈道会不辞辛劳,远绕近回,输送游人前去最佳观赏地点。期间跳跃山崖,穿越激流,折转危石,直扑坦途的功能,就不是其他途径所能企及的了。建造这样一条富含古貌的栈道,启动的都是时尚意识。
  九如山的开辟者还发现一条明清时期的山间石板古道,从景区一直延伸到齐长城遗址,为此,九如山开辟出长达十公里的古道游览区域,让更多的游客去感受历史的变迁。长城残垣,古道沧桑,松随风啸,乌啼鹊鸣,也是一条很有意蕴的游览线路。
  3.九如山的人性化服务充满时尚
  来到九如山旅游的人,会接受到很多的人性化服务,雨中有人送伞,渴时有人沏茶,若逢岔路,自有游程咨询员指示方向,引你渐入佳境。景区的建造者在铺设石径山路的同时,早已在道路两旁载上了观赏林木,形成林荫通道,为游客遮阳送凉。若是盛夏季节,他处骄阳似火,这里唯我独凉,一处绝好的避暑胜地,用人性关怀的磁力来呼唤知音。九如山得益于天赐,也得益于自己的努力,是所谓:天赐九如,山水无疆。
其他文献
<正> 优化青少年成长的法制环境,要遵循保护培养、教育引导的原则,改造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预防为主、打击为辅的原则,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而在具体的优化法制环境工作中,应从下列五个层面去展开。 一、强化立法手段,完备青少年保障法规——这是优化法制环境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71页中有一段话:“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
针对建筑设计教学现存的若干突出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包括以设计方法教学取代类型建筑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与要求的阶段性、强化设计前期工作内容训练、探讨教学组织的科学化
本文介绍了铁路系统高低压电缆故障点的几种常见实用的测试方法.结合朔黄铁路电力电缆的实际运行情况,利用相关的电学理论和数学方法,探讨了几种精确度不太高但十分经济实用
【正】近年来,我区各级财政行政政法部门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总体要求,加强公共财政理论研究,深化改革,调整支出结构,不断提高对行政政法经费保障程度,强化支出管理,
<正> 信古与主张复古,不论在古代还是近代都不乏其人。在五四时期——这个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力主复古的人物与力主西化的人一样,都很有些特点。五四时期的复古者,不同于对西方文化愚昧无知的封建顽固派,而是些有较多西学知识,有的并且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如维新时期的中坚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杨度;辛亥革命志士章太炎、章士钊;两大翻译家严复、林纾;通晓多种欧洲文字,以了解外国而著称的辜鸿铭,还有如杜亚泉、梁漱溟等人。他们由疑古而信古,由革新转向保守,由向往西方
苏州海洋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由留美回国人员王琰于2000年6月创立,是一家从事海洋生和技术开发应用,专用精细化工产品(天然产物)开发和食品领域新技术研究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本着
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下,滨海旅游业加深了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关系,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滨海旅游业与海洋渔业在资源投入的空间、功能的复合叠加特征,采用皮尔斯曼相
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当采用自身操作动作的方式来记忆动作事件时,对该动作的记忆效果要好于仅仅以看她人操作或者听该动作描述的记忆方式,这种效应称为操作效应。这些研究
目的探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与干化学法在尿隐血检测中的差异。方法对103份住院患者的晨尿标本同时以干化学法、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进行测定,分析对比两种方法检测尿隐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