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哉!鲥鱼何故遭“张恨”

来源 :大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说的是长江名贵鱼鲜——鲥鱼,却须借了曾被称为2011年中国文学“里程碑”的刘心武续写《红楼梦》破题。
  何故?近闻刘先生心武大师正在沪上文学刊物开讲他的“红故事”——当然不是小冬子那老掉了牙的“红星闪闪”什么的旧话往事。说白了,无非要为现如今被时人评为“真正没有看过《刘心武续红楼梦》的正是作者自己”(《文学报》2012年3月8日)的这部无人光顾的“续红”大著免遭“还魂纸”厄运,而使出浑身解数造势助阵。
  所以,尽管刘先生以他的生花之笔通过“红故事”大夸“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对他在美国某大学讲演《红楼梦》所给予的“精彩”以至“伟大”的赞扬。但却因此使我联想到了一年前,热心的记者报道“刘续《红楼梦》后二十八回”隆重推出,“盛大转载”之时,还特别披露了曾被夏志清几乎穷尽了汉语字典里所能有的包括“不朽”在内的“顶峰”赞词热评的张爱玲与《红楼梦》相关之“恨”。
  突然想起了张爱玲平生有四大恨事:
  海棠无香,鲥鱼多刺;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还有一大恨事是什么来着……(《刘心武续写〈红楼梦〉》,《中华读书报》2011年3月2日)。咱们也不必故弄玄虚,莫问“什么来着”的“还有一大恨”了,因为在这之前,已有报刊载文评述“续写《红楼梦》”而列举了所谓“张爱玲平生四大恨”,故也算不得“突然”。但我跼居斗室,乍见之仍不免“少见多怪”起来,首先是为“鲥鱼多刺”鸣冤叫屈!
  郑板桥有诗云:“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阳春三月,鲥鱼、刀鱼、河豚,号称长江“三鲜”。据《辞海》解释,鲥鱼于每年春夏之交,溯江产卵,初入长江时体内脂肪肥厚,肉味最为鲜美,堪称江鲜极品。可惜的是,进入1990年以后,由于污染和滥捕,鲥鱼数量一年比一年减少。近两三年来,真正的“长江鲥鱼“已经绝迹。就连“清明时节江鱼鲜,恣看收网出银刀”(苏轼)的刀鱼,也越来越稀少了。数年前花头20块钱就能从马路边拎上斤把重一串的长江刀鱼,现如今亦成了上市极少的奢侈品,二三两一条的“银刀”,每斤攀开到了四五千以至七八千的“天价”了。
  照此说来,品尝鲥鱼美味,已成难以返回的历史。咱们岂能因为张爱玲曾被吃过黄油面包的夏志清吹捧为“伟大”“不朽”,就跟看鹦鹉学舌去“张恨”——恨鲥鱼。况且,鲥鱼之所以是“肉味最为鲜美”的名贵鱼类,端在于其“体内脂肪肥厚”,真正味鲜而多刺的,乃是那瘦长无脂的刀鱼。若谓旧时“请客吃饭”,沿江城镇,又逢早春时节。第一,河豚虽鲜而剧毒,故绝不贸然端上餐桌。“拼死吃河豚”,谁敢;第二,清蒸刀鱼,既时鲜又价格适中,虽多刺味甚美,是一道最“普通化”的待客佳肴;第三,鲥鱼上席,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也是宴请贵客上宾,价格高昂的极品“江鲜”。若照现今“银刀”之价的三五倍“套现”,则一条500克(一市斤)重的鲥鱼,至少得两三万元,再加上一两瓶“十五年陈”国酒茅台,这一席“官吃”,非十万以上不办,呜呼。
  当然,我非美食家,亦无缘“官吃”,故还是谨守草民本份,回归“文吃”——即堆放在书摊上的“张学专著”中的“张爱玲美食”,却未见有“张吃”鲥鱼之记载。我因此断定,所谓“张恨”鲥鱼,实属恨之不当,恨之不该,完全恨错了。诚然,张女士到了美国之后,虽曾写过“谈吃”的“美食万言书”,并对《金瓶梅》书中屡见之“嗄饭”即菜肴作了颇具卓见的考证。但她对中国菜品的了解,甚为有限,对“江鲜”可以说几近无知。我因而怀疑,很可能是将她早年做“上海小姐”时,从马路边饭摊吃那廉价但骨刺多得无从下口的刀鱼之“恨”,一古脑儿发泄到了鲥鱼身上。或者说是从未“深入群众生活”的张大小姐,实乃“鲥”“刀”莫辨,误将郑板桥笔下之“江南鲜笋趁鲥鱼”,当成了苏轼“恣看收网出银刀”啦。
  然则,本文开头引录的被记者津津乐道之“张爱玲平生有四大恨事”,其“恨”究竟缘何而起,由何而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诚哉斯言,伟人至论。谨查张氏“行状”,早年曾就难于“十里洋场”之上海教会学校,其“恨”舶来乎?非也,再考张氏身世,乃出“阀阅”豪门,“恨”自家传乎?非也,那么这“四大”之恨,定出其首则乎?非也。
  三向皆非,看来“张恨”出处,惟有从故纸堆里爬梳查答案了。
  真叫不查不知晓,一查全明了:为着抬举刘心武续《红楼梦》而于一年前出台的张爱玲“四恨”,绝非张氏“原创”,而是从现今被捧为“国学经典”,实乃归时供教读四五岁娃儿的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在内的“蒙学读本”之《龙文鞭影》“渊材五恨”注释中偷来的。应当说明的是,近数年来,被作为“传世经典”,广为流传的这些读物,虽抄袭了前人的注释,却不写明出处,文字之讹误尤为惊人。诸“渊材互恨”注中“鲥鱼多刺”一语,鲥鱼竟然讹变成了“鲋鱼”(按,“鲋鱼”即今通称之鲫鱼)。
  为此,有必要将原典——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渊材迂阔好怪》条“渊材互恨”移录如下:
  渊材迂阔好怪……尝曰:“吾平生无所恨,所恨者五事耳。”人问其故。渊材敛目不言,久之曰:“吾论不入时听,恐汝曹轻易之。”问者力请说,乃答曰:“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蓴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闻者大笑,而渊材瞠目曰:“诸子果轻易吾论也。”
  以此对照张爱玲之“恨 ”,略有不不同者仅在其落脚点:将“曾子巩不能作诗”改易而为“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其他之“恨”,悉抄自渊材这也无怪其然。盖曾子固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而自称“吾论不入时听”的刘渊材(按,应为“彭渊材”)之“时”在北宋,乃与曾巩同时代人耳。现今最“入时听”的时髦之论,不正是“启蒙”吗?然而,如果咱们不明张氏之“恨”所由来,不知其所以“恨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乃是从八九百年前“恨曾子固不会作诗”的“迂阔好怪”的渊材老夫子那里剿袭而来。从而,跟着那些所谓“著名”学者、教授的“张学权威”、“红学专家”起哄称道“张恨”,那岂非成了新的“童蒙”。
其他文献
高中的时候,一次下课,同学们都抢着到外面买盒饭。一女生为了比别人先到,绕了个近道走,结果前面窨井盖没盖好,掉了下去!一会儿她撑着井沿往上爬,很是狼狈。一群初中小孩惊骇地从身边走过,她竟急中生智,一边爬一边说:哎!真难修啊……
期刊
某君住院,第一天为他检查的是眼科,第二天是喉科,第三天是呼吸系统,第四天是消化器官。第五天进病房的是一個带着铁桶、布片和刷子的人。这位病人惶惶不安地问:“今天还要检查什么?”这人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不,我是来抹玻璃窗的。”
期刊
有一妇人到报馆的广告部, 要登一段讣文, 她说丈夫刚死了。 “你要登哪一種讣文呢?”广告员问。“随便好了。”妇人红着眼睛答。“那么就刊在第五版吧。”广告员建议说:“我们是按寸收费的, 每寸5元。”“天呀,那岂不是要花费一大笔钱?”妇人吃惊地说, “我的丈夫有6尺5寸长啊!”
期刊
心灵的升华  ◆荷花  心灵,就是人拥有灵性的心,是隐藏在内心的东西,它不是我们的肉体,它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心脏里,在我们的每一寸肌肤里。当一个人向往真善美时,心与灵就能立刻感应、共振;当一个人长久地向往真善美时,就可拥有完美的心灵,使人的思维、意识达到天地合一的境界。  什么是心灵美?形象来说,心灵就像一个卧室,有的卧室干净整洁,简单朴素;有的卧室富丽堂皇,高雅华贵;有的卧室杂乱无章,乱七
期刊
一日,我正在批评6岁的女儿作业写得不好。夫人进来:“把这个瓶盖打开!” 我故意拿一把道:“看着小的,还要照顾大的,幸亏家里就两个女人。”夫人愤愤道:“我每天回家后就没闲着过,挣钱还比你多!” 我问心有愧,无可奈何地说:“就当是你花钱买我回家吃闲饭的好了。” 夫人得理不让人地说:“还不如当初买个更好的。”女儿高声地插嘴:“就是,妈妈,以后打折的东西不能买!”
期刊
2012年5月8日,镇政府召开关于养生保健的会议,会上要求每人写篇3000-5000字的文章,于20日左右参加养生保健论坛。这是硬任务,写什么,怎么写,思来想去,构思了几道方案结果都未采用。最后想出了这样的文题——《敬读百岁寿星,探寻保健启示》,并征得了镇领导的认可与支持。  我早就想写此类文章,出发点有二:一是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印象最深的标准有两条:除了看GDP水平,就是看国民的教育
期刊
闺蜜收到了999朵玫瑰,好生羡慕,就跟男友讲,男友安慰我说:“放心吧,我也买得起,不就是点花儿么。”  晚上男友买了十桶爆米花,并跟我说:“爆米花也是花,而且只要火候掌握得好,花开得更灿烂。还有,你数数,这10桶爆米花绝对不少于999朵。”
期刊
1.李三宝,86岁。中国远征军53军130师390团战士,参与滇西反攻战斗。该部起义后从中国人民解放军14军40师120团服役,和独子居住,独子有些智障,生活较贫困。  2.阿代玛,83岁。与女儿和孙子居住,常年患病,需要医疗费用方面的帮扶。  3.李清,79岁。双目失明,两老人独自生活,生活比较困难。  4.杨灿,21岁。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靠其父打工攻读,学费困
期刊
凡事都有先兆,中风也不例外。如能提高警惕,尽早发觉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信号,就能抓住机遇,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阻止中风的发生。  头痛剧烈:其程度比较剧烈,部位可在头的颞部、后枕部及全头部,并由间断性转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等。这是脑部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的,甚至是脑动脉瘤发生小的裂缝、少量出血而引起的。  眩晕明显:突然发现天旋地转,房子、家具甚至自己的躯体都在转动
期刊
女儿:“爸爸,您不是说阿姨今天来吗?都晚上九点了,怎么还没见阿姨的影子呢?”  爸爸:“阿姨今天不来了。”  女儿:“为什么?”  爸爸:“还不是你那该死的妈妈今晚出差回来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