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苦”孩子

来源 :爱你·阳光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在西澳珀斯探亲的时候,我陪叔叔带着他女儿凯丽去例行体检。医生发现凯丽有八颗蛀牙,补牙费用为1700澳元。回到家,叔叔立即让凯丽写下一张欠条:欠爸爸1700元,用于补牙,两年之后打工赚钱归还,利息5%。我惊讶地望着叔叔:凯丽刚刚12岁呀!
  我问:“14岁能到哪儿打工?”叔叔告诉我,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孩子从14岁必须利用假期打工。可供打工的地方有很多,只要有一双手就能赚钱。家里不差这个钱,但她也要打工。
  “我的老板非常富有,可他家的儿子这个圣诞假期也要去打工了。”叔叔说,“澳大利亚人让孩子打工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赚生活。这是让澳大利亚孩子为自己成年之后离家做准备:学会养活自己。”
  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无论贫富,18岁一到,孩子就要离家去獨立生活。独立生活的年轻人每人每周会得到200澳元的基本生活补贴。如果不离开父母,这笔钱他们拿不到。
  凯丽上七年级。她的校服是在超市购买的,买得很大。父母之所以买这么大的衣服,是防止因为凯丽长得快而太快变小,反正校服都一个样。12岁的姑娘了,站着和她妈妈一样高,凯丽却还不知道臭美。说起这个,凯丽妈妈说:“她敢臭美吗?敢跟校规作对吗?”
  澳大利亚要求中小学生在校统一着装,“奇装异服”会被拒绝进入校门。叔叔家里有很多间房子,却没有一间里有衣橱。统一配置的只有衣帽间:双门冰箱大的地方,凯丽的衣帽间只有寥寥几件衣服,比我这个要随时动身的旅行者还少。
  凯丽12岁生日一到,叔叔就让她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公交卡是“一卡通”,可以在进校门、去社区图书馆借书时通用,家长充值就行。公交卡刷一次0.7元,是正常收费的十分之一。
  澳大利亚有严苛的儿童保护法:12岁之前,无论在家还是外出都必须有成人陪护,否则会遭到处罚,严重的会被剥夺监护权。乍一看,澳大利亚的法律处处庇护孩子,其实,在更多情况下,澳大利亚的孩子过得很“苦”。这种有意为之的“苦”,却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打下基础,是真正爱孩子的方式。
  在国内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是不是也应该要做出一些改变了?
  (摘自《家庭》2017年第11期 图/千图网)
其他文献
如果你眼前出现了一位魔法师,他说他特地前来告知你的未来,你会怎么办?  A.不必急在此时此刻,在必要的时候再让魔法师告诉你。  B.你虽然有兴趣,却不渴望知道未来。  C.你认为事先知道往后的人生,可避免无谓的烦恼,因此务必请魔法师赐教。  D.暂且让魔法师告诉你明日整天的情况。  答案解析:  A.你是个理性主义者,具有个人的见解主张,能迅速地处理事务。  B.你属于态度认真且不惜努力的类型。你
期刊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新的数据传输技术,可望用于开发超高速Wi-Fi。一般无线网络的最快速度为每秒500MB,科学家成功克服技术障碍,利用“太赫茲”电波传送数据,速度可高达每秒50GB,快了约100倍。  现时无线网络主要以微波传输声音及数据,太赫兹的波长介乎微波与红外线之间,它的频率较高,可携带更多数据,应付日渐增加的Wi-Fi上网需求。  研究员用高清电视节目进行传送实验,结果显示,太赫兹系统以每
期刊
好多多公司要招聘几名员工,开出的薪水高,办公条件也非常好,笨笨先生决定去应聘。  夜里两点钟,笨笨先生就起床了。他用了1小时40分钟把衣柜里所有的衣服都穿了一遍,但他仍然不知道穿什么好。他急得直挠头,围着桌子转了5圈后,他想到了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穿什么。于是,笨笨先生终于做出了最为“重要”、最为“英明”的决策:就穿他第一次试穿时的那件新夹克衫!  笨笨先生开始吃早餐了,他喝了一大杯牛奶,吃了两根油
期刊
初二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体育老师。我们听说将要给我们上课的这位体育老师很幽默,他的课上得很有意思。  体育委员把同学们带到操场,等待着体育老师的到来。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老师来了之后,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还讲了上课规则、考试情况什么的。我心想,也不过如此嘛,哪有传闻的那样神乎?  我们班共36个人,属于小班级。体育老师清点完人数后,让全体班干部出列并一一认识了他们。  老师说让我们36人
期刊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从我记事时起,我、小美和子阳就是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三人之中,我的年龄最小,子阳已经参加工作,小美也可以独立生活,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读书。所以,子阳和小美都很照顾我。  我最喜欢吃小美做的饭了。从前,每次做饭前,小美都会问我:“安安,中午想吃什么啊?”我便会仰起脑袋想一会儿,然后说:“我喜欢红烧鲤鱼。”这时,一旁的子阳便酸溜溜地说:“我不喜欢。”小美说:“那你喜欢吃
期刊
下课铃声刚响,我就冲到教室后面,拿起放在筐里的篮球,与几个同学一起簇拥着跑出了教室。今天下午放学后,我们(1)班将和(2)班进行一场篮球比赛。我们两个班的小队员们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在今天的比赛中大显身手、一决高低。  我刚跑到篮球场,就听到身后有人喊我:“木子,‘π的余数’喊你到教室去一下!”  唉,真扫兴,“π的余数”为什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喊我?要知道,我可是场上的前锋,是主要的得分手,
期刊
人们常说,吃饱了就困。这个特质在凌维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每天在家里吃完早餐他就开始犯困,到了学校也打不起精神;中午吃完饭恨不得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晚上回家吃完晚餐,他就有种眼睛都睁不开的困意……  凌维感觉自己比别人更容易打瞌睡,同学们也给他取了个外号:“特困生”——特别爱犯困的中学生。有同学打趣他:“为了当学霸,昨天晚上挑灯夜读去了?”天知道,每天晚上他都睡得又香又沉。  后来,转学生刘涵
期刊
窗外的阳光穿过飞扬的柳絮洒落在玻璃的一角,我的思绪飞扬,于记忆的无涯里细数着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印痕,数着数着,我的双眼就潮湿了,只因心中的那个身影——父亲。  记得在那些日子里,每每接到放学的我,无论你的心情如何、身体是否疲惫,你都会看着我的眼睛,亲切地问一句:“今天过得如何呀?”我也总是笑盈盈地回一句:“嗯,还行呀。”  然后,你拉着我的手横过马路,当我们在绿化带停留面对下一轮车流时,你总会和我换
期刊
寝室已被铺好的床铺上静静躺着一张纸条,纸条上清秀而熟悉的笔迹如一条长河一直流进我心里。将纸条缓缓拾起,字迹在眼中放大,我如同多日未曾进食的饿狼般贪婪地读着纸条上的文字,一遍又一遍。  “女儿,不知道你想吃什么,我带了些葡萄放在你柜子里。妈妈爱你!”  我仿佛看见奔波数小时的她气喘吁吁地坐在我的床鋪上,顾不上休息就起身为我铺床。她用她那双过早爬上皱纹的手,仔细地抹平床单的每一个褶皱。也许她会看着自己
期刊
学校地处山地,常年缺水,遂在低洼处挖吊井一口。只是少雨季节,我们仍然要从山下挑水上来。  若干年后,时兴压水井,校方遂又雇人掘了两口井,细细的水柱压上来,全是黄浊的,真是“浅水无蛟龙,高地乏良井”。  后来,学校请来了地质钻井队,高高的井架竖起来,轰隆隆的钻机声響起来,一根根圆柱状石头压出来。这样就能打出水来?我真怀疑。  奋战了二十多天后,他们忽然兴高采烈了,说是钻头猛地一沉,准有戏了。果然,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