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现实中打哈欠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在心理实验中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因为VR技术非常的方便,心理学家可以创建任何他们想要的环境,控制所有视觉和听觉的变量。
  当前的VR技术把虚拟场景弄得像真的一样,让人真假难辨,使人的大脑相信自己正处于所看到的环境中。即使你有意识地知道这是VR而不是真实空间,但是你的大脑将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融入虚拟现实构造中,好像它们是真实的一样。
  那在真实环境中和在VR环境中人的反应会有什么不同呢?
  VR测试打哈欠
  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利用VR来测试打哈欠。
  我们知道打哈欠是一种会传染的生理现象,当看到别人打哈欠时,大约有一半左右的人也会跟着打哈欠。可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人,比如你的领导,那你可能会停住不打哈欠了,因为你会觉得在领导面前打哈欠有点尴尬。
  研究人员将受试者置于VR环境中,当受试者看到在VR环境中有“人”打哈欠时,也会有一半左右的受试者被传染。可随后在VR环境中“领导”突然出现了,这时受试者并不会停住打哈欠。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引发传染性打哈欠的刺激物在VR环境中也有同样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抑制打哈欠的刺激物在VR环境中却没有起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有意识和潜意识
  研究人员发现人的大脑同时使用多个感官来构建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不同的感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比较,并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无缝的现实感。比如,当我们走进公园时,我们看到了鲜艳的花朵;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声;闻到芬芳的花香。这个完整的现实感是由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感观创造出来的。可VR体验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大脑并不一定需要所有的感官来构建每一个現实感。比如纯粹的视觉呈现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完整的公园美景。添加声音只是为了让公园美景的现实感更有说服力。
  所以传染性的打哈欠通过视觉和声音就可以触发,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然而,当打哈欠已经开始时,我们的意识就发挥作用了。就像我们可能被动地被外界突然发生的事吓一跳,但马上可以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一样。看到领导进来时,人们潜意识里是想跟着打哈欠的,但会觉得自己的行为不雅,就有意识地抑制打哈欠。而在虚拟环境中,因为知道来人是虚拟的,所以没有必要控制自己。因此,抑制打哈欠的行为不仅仅是潜意识的视觉反射,而且可以用意识的信念来控制。
  VR技术运用于心理治疗
  大脑有意识知道的东西和潜意识大脑的感觉之间存在着反差,就像你可以克服恐惧,但你无法抑制恐惧带来的紧张感。这给了研究人员更多的提示,VR技术已经涵盖了视觉和听觉方面的体验,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是触觉体验。这不仅可以让体验感觉更真实,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人对现实感知时大脑中各个感官模块相互影响,相互比较的过程。
  目前VR技术逐步被用于治疗心理精神疾病,如恐高、厌食、社交障碍、精神分裂等。
  在恐高症的治疗中,VR技术主要用来建立使患者产生恐高心理的虚拟情景,比如从高向下看、乘坐透明的观光电梯等,以此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厌食症的治疗中,让患者在VR环境中观看虚拟人物轻松完成一些对体形有高要求的任务,比如跨越一些障碍物等,以此增加患者改变自己体形的积极性;在社交障碍的治疗中,VR技术被用于建立虚拟的社交场景,在场景中让患者与虚拟人物一起参与社交活动,以此消除患者的社交恐惧;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VR技术主要被用于模拟精神分裂患者较常出现的各种幻觉,通过向精神分裂患者呈现虚拟幻觉,使他们了解幻觉产生的过程并接受专门的治疗,克服和消除各种幻觉。临床实践表明:在心理治疗中运用VR技术,治疗成果显著提高。
  VR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空间、时间的看法。未来VR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心理治疗的水平,成为一种心理治疗的常用技术。
其他文献
元阳梯田,是苍天和大地共同垂青的地方,层层叠叠的梯田像天梯一样。直上云天,把一座座山坡雕琢成经典的画卷。  这天早上,梯田上空晨雾弥漫,一群作家跟摄影家结伴,带着新鲜劲儿和发现的眼睛。行走在村寨和田野中间。在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边,遇见了一个上学的小女孩,一米出头。秀气的脸蛋上是一双想跟人打招呼却又十分羞涩的眼睛,穿一身明显小了一号的民族服装,服饰上曾经鲜艳的红红绿绿,在多次漂洗中褪了颜色。  晨雾
期刊
一条小河从菜溪中学流过,隔开了初中部和高中部。河的名字有点奇怪,叫木瓜河。小镇盛产黄瓜、冬瓜、丝瓜……,就是不产木瓜。木瓜是遥远的南方的物产。我在作文里写,掉进河里的人,会扑通一声。变成一只木瓜。  “老木头”在黑板前唾沫横飞,我看着窗外的河流发呆。这节课本来就不是“老木头”的,教美术的金老头请了长病假,美术课被几门主课瓜分。作为我们的班主任,“老木头”理直气壮地霸占了其中的大部分。  我发了一会
期刊
古老的钟在午夜不紧不慢地走着——嘀嗒,嘀嗒……时针指向12点,灰姑娘的舞鞋在铺着红毯的台阶上孤独地闪耀着光芒,王子没有来,他被华丽的舞会所吸引;当檀香木床长满青苔后,嘀嗒,嘀嗒……从青苔上滚落下来的水滴亲吻着睡美人柔软的嘴唇,睡美人被吻醒了,她想,亲爱的王子,你还是不要来了,你吻醒了我,我很快就会变老的……  在自己的幻想世界,我坐在华美的宝座上,带着瑰丽的王冠,傲视一切……  中考临近,大家端坐
期刊
所谓“读书”,不外借助文字、图像及声音,在知识的海洋里上下求索。这一寻寻觅觅的过程,是在挑战你的智力,锤炼你的意志,酝酿你的情绪,完善你的思考,等到你理清思路落笔为文时。其实已经是“水到渠成”了。即便不做学问,不写文章,这个紧张寻觅的过程,同样决定了你阅读的质量与乐趣。在这个意义上,“过程”的重要性,一点不比“效果”逊色。  20年前,记得是在北京前海西街恭王府,那时还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所在,我第
期刊
期刊
沿着浦溪河散步,见路边灌木上挂着一个“鸟巢”。“什么鸟筑的巢这么好看?”我惊叹着,脚步自然地移过去,还没走两步就被朋友一把拽回。“别过去,是马蜂窝。”  站定了再看,确实是马蜂窝。  马蜂窝并不像鸟窝那样随处可见,这么多年在野外行走,也只见到过两三回,且在很高的落尽了叶子的树梢上。土黃色的球形,硕大,孤独,如同废弃的城堡。这灌木上的马蜂窝和之前看见的不一样。形状像柚子,色泽又像刚出土的彩陶。我决定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 m处,从镜子里只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A.应后退到距镜2 m远处B.应前进到距镜0.5 m远处C.应后退到距镜4 m远处D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明代散文选注》,岳麓书社1998年版,标点有改动,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①诸
期刊
同学们一定看过动画片中的慢动作吧.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机械舞。大家也一定不会陌生!那一个个“断断续续”而又机械的动作.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种与其类似的照相技术——频闪照相.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