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47997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普遍认为该课程难,学起来比较吃力。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我们的改革经验与体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28-01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作用及特点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C语言的学习,对学生编程思维的建立,把现实问题转化为程序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语言又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其它相关程序类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C语言功能强大、应用广泛,这是它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经久不衰,被人们追崇的主要原因。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2],集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于一身。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把这门课教好、学好,是对教师很大的考验。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
  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我们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以下教学改革。
  1.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把该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它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它对应哪些工作岗位,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给学生做详细说明,让同学们充分了解这门课,对它有理性和感性的认识,才会有进一步学习它的欲望和兴趣。
  2.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听人们说,C语言是一门深奥、枯燥又难学的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确实给人这样的感觉。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改革,采用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 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积累了好多综合性的教学案例,在刚开课时,不着急讲解理论知识,选择一个综合案例作为项目,展示该项目的功能,并要求学生学完这门课后,在实训环节必须完成此项目。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成果,从而调动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和压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此项目为依据,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展开教学。把项目分成若干模块,比如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输出模块等等,每个模块都是一个任务,每个任务又包含若干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的完成都涉及若干知识点。这样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实现项目。这样,学习变得更加有目标、有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效果显著。
  3.“以赛促学”,增强学生自信心。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是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很好途径。我们组织学院级的ACM程序设计大赛,同学们都很积极、踊跃。赛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在机房练习做题,遇到困难时彼此讨论得热火朝天、争执得面红耳赤,运行成功时兴奋得欢呼雀跃,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同学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增强了他们的自信。通过比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ACM程序设计大赛,通过备战比赛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编程能力。去年,我们的学生取得了自治区三等奖的好成绩,比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表现得都好。通过比赛,同学们增加了学习C语言的兴趣,夯实了C语言编程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以在线学习与测试系统作为常态化学习工具。
  我们利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发的ACM在线学习与测试系统进行教学和练习,同学们网上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做题,编程提交后等待测试结果,若通过则显示红色的 “accepted”,同学们做题积极性很高。我们还利用北京大学在线裁判系统录入了自己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测试同学们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在线学习与测试系统,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做题、测试,还可以在编程论坛上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研究、分享,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总结
  C语言教学改革是很多老师研究的课题,怎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也是我们每个老师关心的问题。本文依据我院实际情况,就高职学生学习C语言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要想教好这门课,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改变教学理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环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志荣.高职程序类课程教学效果量化管理的思考——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6)
  [2]周长英、董翠英、陈颖.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对医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必须紧扣国家职业医师技能操作考核的标准,加强对医学生的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践训练,有利于医学生的对外科医学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操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实践教学 外科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
【摘要】本文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作为教学方法改革课程,阐述融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实际应用的情况。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激发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情景/探究型 CDIO 案例学习-专题研讨  【基金项目】2013年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
随着自动控制系统的普遍应用以及工业自动化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尽量减少甚至避免故障损失,提高各大型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对各种异常状态或故障状态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与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故障预测技术是随着维修理念的转变和维修方式的变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有效地实现了对故障的主动预防和实时监测,由基于智能系统的故障预测逐步替代了传统的事后诊断,一定程
【摘要】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其中蕴涵的唯物辩证法知识,将自然科学范畴的材料科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科学范畴的哲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对大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工程材料 唯物辩证法 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硅藻群落生物再生水玻璃旧砂机理研究(5140534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典型的人机一体化的助力装置。在生物医学、军事和民用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很大的实用和研究价值。它是一种可以让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正常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地下原油的不断开采,地层能量不能使油井保持自喷,潜油电泵采油是为适应经济有效地开采
近年来,分布式仿真作为仿真技术的一个热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分布式仿真的优点是可以多处理器并行运算,在不考虑数据传输延时的情况下,分布式仿真比单个计算机仿真有更加强大的
本文首先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背景知识,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基于GPS/GIS的城市交通信息平台的定义、背景及其应用价值。接着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