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国谊宾馆(国务院第二招待所),有一位烹饪技师郭仁喜师傅,他不仅厨艺高超,象棋棋艺也十分精湛。提起他,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那可是我们的象棋大师!”为此,老郭得了个雅号——“郭大师”。的确,出生在象棋世家的他4岁就会下棋,曾多次获得单位、系统象棋冠军,又是象棋国家级一级裁判。
然而,这些都不稀奇,郭仁喜真正令人称奇的是——他擅长象棋排局,尤其对爱国题材情有独钟,曾创作过《钢铁战士》、《南征北战》、《八一字型局》等排局。其中,抗日象棋排局“狼牙山五壮士”被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收藏。
从小痴迷象棋
郭仁喜生于1949年6月,祖籍山东德州。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象棋高手,从他咿呀学语时,父亲郭宗寿就教他“马走日,象飞田”,4岁的郭仁喜已经能拿着棋子像模像样地与人对弈了。
迷上象棋后,郭仁喜说自己的状态可以用8个字形容:如痴如醉,不吃不睡。勤奋再加上精心钻研,郭仁喜“有两手”的名气很快传了出去,不时有高手找上门来对战,遇见厉害的,打不过,他就自己翻棋谱想招数,“都是些野路子”,他谦虚地笑着说。
16岁那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从北京各中学选拔公务人员,郭仁喜从北京14中入选,进入学员培训班。1965年,他被分配到外交部做实习炊事员。1969年,他又被调到国一招(现国谊宾馆)当起了厨师,专门为政府官员和外国首脑做饭,“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吃过我给他们做的饭”,可见他厨艺之高。工作之余,棋瘾极大的郭仁喜随身总爱带着一副袖珍磁性象棋,见了棋友和高手,甭管是高堂、陋室,还是马路牙子,就地一摆便可对战,他美其名曰“便于随时学习、切磋”。
1980年,多次获得所在单位、系统象棋冠军的郭仁喜被单位推荐到什刹海体校,跟着教练王国栋系统学习象棋知识。寒来暑往,几年下来,他棋艺大进。90年代,他又考取了国家一级象棋裁判员证书,并多次执法全国象棋比赛和北京市象棋比赛。据说,一位象棋界巨头看过郭仁喜下棋后大发感慨:“他是北京象棋裁判中棋下得最好的人之一!”
近年来,郭仁喜又发展了新爱好:他集中精力研究象棋排局,尤其对爱国、革命题材情有独钟,他创作的一系列象棋排局屡屡见诸报端。代表作之一《狼牙山五壮士》2006年9月被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收藏。
《狼牙山五壮士》象棋排局的诞生
说到《狼牙山五壮士》的创作灵感,郭仁喜说这源于2005年到河北省狼牙山的一次参观经历。2005年,郭仁喜的单位组织党员们到狼牙山五壮士陈列馆参观,那里陈列着当时缴获的一些武器和装备,有抗日战争时使用的马鞍、提灯、小油灯、烙铁、妇女支前做的布鞋,打仗的长矛和手雷等等,看着展品,人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五壮士当年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战斗只剩下五人的艰难时刻,临危不惧,英勇抗敌,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到日落。最后五位壮士,毁掉枪支后义无返顾地纵身跳下万丈悬崖。听到这里,郭仁喜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回到北京后,郭仁喜想,自己也应该为宣传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做些什么。可是,我一不是作家,二不是音乐家,采用什么形式呢?要是能用象棋把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表现出来就好了。
这虽然是个新课题,但难不倒爱钻研的郭仁喜。他苦思冥想,遍寻棋谱找线索,一天无意中翻到的一则排局“抗日轶事”启发了他——1939年,著名象棋棋王谢侠逊曾先后发表《兴中扫日》、《扫除丑虏》、《锄奸诛伪》、《共纾国难》等爱国题材的象棋排局,表达团结抗日的思想,成为中国象棋史上创作抗日排局第一人。在抗战期间,周恩来曾和谢侠逊纹枰对弈,赞誉他是“爱国象棋家”,这成为中国象棋史上的一段佳话。
“弈棋不忘爱国,爱国结合弈棋,就用象棋排局!”象棋排局是人为创作出来的象棋艺术化作品,具有构思精巧、引人入胜、寓意深远的特点,一般为红先胜或红先和。许多象棋爱好者都以创作或破解排局为乐。郭仁喜决定综合毕生所学,仿照棋王谢侠逊创作的爱国抗日排局。

经过近一年努力,他终于创作出《狼牙山五壮士》排局。棋盘面上由6红2黑8个棋子组成,红方的5个兵代表狼牙山五壮士,其中两个红兵已在棋局重地——九宫占据了有利位置,但还不能马上成杀;而另一路线上的3个红兵在代表日寇的黑车面前不惧艰险,前仆后继,最终置敌人于死地,生动地表现出当日五壮士与敌军对峙的场景。郭仁喜还为棋局设计了破解方法,根据他的方法,最后三个红子“跳崖”牺牲,两个红子幸存,这与五壮士跳崖后两壮士获救的史实正好吻合。
创作完成之后,他激动得热血沸腾,无比自豪。为了怕有疏落,他还找了北京象棋高手、多届北京市冠军获得者魏国同先生给予把关、复核,得到充分肯定,证明着法成立。
从此对爱国棋局创作情有独钟
2006年9月25日“狼牙山五壮士”跳崖6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经两届东城棋王称号获得者、北京宣武区棋协秘书长马学辉先生的奔走推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决定将郭仁喜的抗日排局“狼牙山五壮士”作为珍品收藏。
9月22日,郭仁喜向馆方无偿捐献了他的作品,馆方代表王家淼先生接受捐献之后向郭仁喜颁发了收藏证书。“《狼牙山五壮士》这则抗日排局,题材新颖,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着法精彩。以象棋排局的形式纪念抗日战争和烈士事迹,在我馆藏品中还是第一个。”文物保管部副研究馆员王家淼说。
在创作完成《狼牙山五壮士》之后,郭仁喜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创作了《钢铁战士》等排局作品,甚至把“八荣八耻”也编进了排局。最近,他看完大型歌剧《长征》后,又对70年前红军长征的那段历史产了生浓厚兴趣,目前已经创作出《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排局,听说,中国军事博物馆有关方面正在考虑将他的排局纳入收藏。
郭仁喜并不满足,他说今后还想多创作一些排局,题目都想好了,有“英雄儿女”,有“孤胆英雄”、“南征北战”等,都是爱国历史题材。
责编/曹阳
然而,这些都不稀奇,郭仁喜真正令人称奇的是——他擅长象棋排局,尤其对爱国题材情有独钟,曾创作过《钢铁战士》、《南征北战》、《八一字型局》等排局。其中,抗日象棋排局“狼牙山五壮士”被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收藏。
从小痴迷象棋
郭仁喜生于1949年6月,祖籍山东德州。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象棋高手,从他咿呀学语时,父亲郭宗寿就教他“马走日,象飞田”,4岁的郭仁喜已经能拿着棋子像模像样地与人对弈了。
迷上象棋后,郭仁喜说自己的状态可以用8个字形容:如痴如醉,不吃不睡。勤奋再加上精心钻研,郭仁喜“有两手”的名气很快传了出去,不时有高手找上门来对战,遇见厉害的,打不过,他就自己翻棋谱想招数,“都是些野路子”,他谦虚地笑着说。
16岁那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从北京各中学选拔公务人员,郭仁喜从北京14中入选,进入学员培训班。1965年,他被分配到外交部做实习炊事员。1969年,他又被调到国一招(现国谊宾馆)当起了厨师,专门为政府官员和外国首脑做饭,“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吃过我给他们做的饭”,可见他厨艺之高。工作之余,棋瘾极大的郭仁喜随身总爱带着一副袖珍磁性象棋,见了棋友和高手,甭管是高堂、陋室,还是马路牙子,就地一摆便可对战,他美其名曰“便于随时学习、切磋”。
1980年,多次获得所在单位、系统象棋冠军的郭仁喜被单位推荐到什刹海体校,跟着教练王国栋系统学习象棋知识。寒来暑往,几年下来,他棋艺大进。90年代,他又考取了国家一级象棋裁判员证书,并多次执法全国象棋比赛和北京市象棋比赛。据说,一位象棋界巨头看过郭仁喜下棋后大发感慨:“他是北京象棋裁判中棋下得最好的人之一!”
近年来,郭仁喜又发展了新爱好:他集中精力研究象棋排局,尤其对爱国、革命题材情有独钟,他创作的一系列象棋排局屡屡见诸报端。代表作之一《狼牙山五壮士》2006年9月被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收藏。
《狼牙山五壮士》象棋排局的诞生
说到《狼牙山五壮士》的创作灵感,郭仁喜说这源于2005年到河北省狼牙山的一次参观经历。2005年,郭仁喜的单位组织党员们到狼牙山五壮士陈列馆参观,那里陈列着当时缴获的一些武器和装备,有抗日战争时使用的马鞍、提灯、小油灯、烙铁、妇女支前做的布鞋,打仗的长矛和手雷等等,看着展品,人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五壮士当年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战斗只剩下五人的艰难时刻,临危不惧,英勇抗敌,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到日落。最后五位壮士,毁掉枪支后义无返顾地纵身跳下万丈悬崖。听到这里,郭仁喜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回到北京后,郭仁喜想,自己也应该为宣传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做些什么。可是,我一不是作家,二不是音乐家,采用什么形式呢?要是能用象棋把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表现出来就好了。
这虽然是个新课题,但难不倒爱钻研的郭仁喜。他苦思冥想,遍寻棋谱找线索,一天无意中翻到的一则排局“抗日轶事”启发了他——1939年,著名象棋棋王谢侠逊曾先后发表《兴中扫日》、《扫除丑虏》、《锄奸诛伪》、《共纾国难》等爱国题材的象棋排局,表达团结抗日的思想,成为中国象棋史上创作抗日排局第一人。在抗战期间,周恩来曾和谢侠逊纹枰对弈,赞誉他是“爱国象棋家”,这成为中国象棋史上的一段佳话。
“弈棋不忘爱国,爱国结合弈棋,就用象棋排局!”象棋排局是人为创作出来的象棋艺术化作品,具有构思精巧、引人入胜、寓意深远的特点,一般为红先胜或红先和。许多象棋爱好者都以创作或破解排局为乐。郭仁喜决定综合毕生所学,仿照棋王谢侠逊创作的爱国抗日排局。

经过近一年努力,他终于创作出《狼牙山五壮士》排局。棋盘面上由6红2黑8个棋子组成,红方的5个兵代表狼牙山五壮士,其中两个红兵已在棋局重地——九宫占据了有利位置,但还不能马上成杀;而另一路线上的3个红兵在代表日寇的黑车面前不惧艰险,前仆后继,最终置敌人于死地,生动地表现出当日五壮士与敌军对峙的场景。郭仁喜还为棋局设计了破解方法,根据他的方法,最后三个红子“跳崖”牺牲,两个红子幸存,这与五壮士跳崖后两壮士获救的史实正好吻合。
创作完成之后,他激动得热血沸腾,无比自豪。为了怕有疏落,他还找了北京象棋高手、多届北京市冠军获得者魏国同先生给予把关、复核,得到充分肯定,证明着法成立。
从此对爱国棋局创作情有独钟
2006年9月25日“狼牙山五壮士”跳崖6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经两届东城棋王称号获得者、北京宣武区棋协秘书长马学辉先生的奔走推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决定将郭仁喜的抗日排局“狼牙山五壮士”作为珍品收藏。
9月22日,郭仁喜向馆方无偿捐献了他的作品,馆方代表王家淼先生接受捐献之后向郭仁喜颁发了收藏证书。“《狼牙山五壮士》这则抗日排局,题材新颖,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着法精彩。以象棋排局的形式纪念抗日战争和烈士事迹,在我馆藏品中还是第一个。”文物保管部副研究馆员王家淼说。
在创作完成《狼牙山五壮士》之后,郭仁喜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创作了《钢铁战士》等排局作品,甚至把“八荣八耻”也编进了排局。最近,他看完大型歌剧《长征》后,又对70年前红军长征的那段历史产了生浓厚兴趣,目前已经创作出《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排局,听说,中国军事博物馆有关方面正在考虑将他的排局纳入收藏。
郭仁喜并不满足,他说今后还想多创作一些排局,题目都想好了,有“英雄儿女”,有“孤胆英雄”、“南征北战”等,都是爱国历史题材。
责编/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