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件名称:我们心脏的功能
涉及学科:小学健康教育
开发平台:Flash MX 2004、Dreamweaver MX 2004
课件大小:6.2MB
下载地址:http://fmsx.whedu.net/001/index.htm
E-mail:wuyun791001@sina.com
“我们心脏的功能”是小学健康教育第八册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工作原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网络课件的先进技术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在本课件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课件的优势,以一个活生生的心脏跳动引入心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立即被吸引,并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欲望。再通过动画形象地演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和心电图的产生,以及正常的心跳声音和异常的心跳声音的对比。最后通过动画指一指自己的心脏位置、数一数自己的心跳次数和“健康游戏”,让学生一起来呵护自己的心脏,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件设计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上机操作),体验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健康饮食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课件主要以知识内容介绍和健康互动为出发点,其具体设计如下。
1.“知识内容介绍”页面。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否则,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一方面是对重要信息的选择困难;另一方面会使容量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超载。这里,通过几个小动画,充分、形象地介绍心脏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知识,内容上既能满足一般学生的需要,又考虑了程度较好学生的知识延伸,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引其观、诱其思、导其问”,到“探其源、穷其理”,最后帮助学生“排其难、解其疑”。
2.“健康互动”页面。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这里的两个互动环节“小试身手”和“健康游戏”实际上就是两个小任务,让学生们自己去操作、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课件实现
素材准备
所有素材都经过认真挑选、仔细加工而成。课件首页是利用Fireworks MX 2004的切片功能及层的运用来设计的,从而突出主题。子页面的整体框架是运用Flash MX 2004制作的简单图形,同时还参考了一些医学网站的资料。
结构和使用
课件主页以柔和的线条勾勒出抽象的人体形态,并且通过若隐若现的心脏和深沉的音乐背景,衬托出本课的课题和教学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引人入胜。页面上方是本课的课题,下有6个栏目条,底部设计的有音乐开关和课件制作人及联系方式,如图1所示。
“心脏听诊”页:通过动画介绍心脏的听诊部位、正常心音、常见杂音和附加音、常见疾病听诊音。让学生们对其有初步认识,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情感。
“小试身手”页:引导学生指一指自己心脏的位置和数一数自己的心率,这也是学生获取、整理、加工、分析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巩固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达到学以致用和温故知新的目的。
“健康游戏”页:通过一款学生自己操作的游戏,了解对健康有害的物质是黄曲霉素、胆固醇、杂质、有害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益的物质是维生素E、维生素A、植物甾醇、亚油酸、亚麻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游戏中,只要健康卫士接住一个有益的物质就能为心脏加分,反之扣分,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快乐的游戏感觉,如图3所示。
制作心得
本课中我们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健康教育教学的策略。更重要的是社会、学校、教师有责任在网络中创设更多的适合学生浏览的信息,让他们接受更多的课外知识。制作过程中,我们采用网络课件形式,运用大量的动画演示,使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然,该课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广大同仁给予指出。
教学反馈
该课件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良好,教师对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学生学习兴趣高,特别是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该课件在芜湖市小学健康教育课件评比中获一等奖并被推荐至安徽省参加评比,在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主办的2006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一等奖。
涉及学科:小学健康教育
开发平台:Flash MX 2004、Dreamweaver MX 2004
课件大小:6.2MB
下载地址:http://fmsx.whedu.net/001/index.htm
E-mail:wuyun791001@sina.com
“我们心脏的功能”是小学健康教育第八册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工作原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网络课件的先进技术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在本课件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课件的优势,以一个活生生的心脏跳动引入心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立即被吸引,并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欲望。再通过动画形象地演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和心电图的产生,以及正常的心跳声音和异常的心跳声音的对比。最后通过动画指一指自己的心脏位置、数一数自己的心跳次数和“健康游戏”,让学生一起来呵护自己的心脏,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件设计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上机操作),体验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健康饮食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课件主要以知识内容介绍和健康互动为出发点,其具体设计如下。
1.“知识内容介绍”页面。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否则,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一方面是对重要信息的选择困难;另一方面会使容量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超载。这里,通过几个小动画,充分、形象地介绍心脏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知识,内容上既能满足一般学生的需要,又考虑了程度较好学生的知识延伸,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引其观、诱其思、导其问”,到“探其源、穷其理”,最后帮助学生“排其难、解其疑”。
2.“健康互动”页面。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这里的两个互动环节“小试身手”和“健康游戏”实际上就是两个小任务,让学生们自己去操作、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课件实现
素材准备
所有素材都经过认真挑选、仔细加工而成。课件首页是利用Fireworks MX 2004的切片功能及层的运用来设计的,从而突出主题。子页面的整体框架是运用Flash MX 2004制作的简单图形,同时还参考了一些医学网站的资料。
结构和使用
课件主页以柔和的线条勾勒出抽象的人体形态,并且通过若隐若现的心脏和深沉的音乐背景,衬托出本课的课题和教学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引人入胜。页面上方是本课的课题,下有6个栏目条,底部设计的有音乐开关和课件制作人及联系方式,如图1所示。

“心脏听诊”页:通过动画介绍心脏的听诊部位、正常心音、常见杂音和附加音、常见疾病听诊音。让学生们对其有初步认识,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情感。
“小试身手”页:引导学生指一指自己心脏的位置和数一数自己的心率,这也是学生获取、整理、加工、分析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巩固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达到学以致用和温故知新的目的。
“健康游戏”页:通过一款学生自己操作的游戏,了解对健康有害的物质是黄曲霉素、胆固醇、杂质、有害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益的物质是维生素E、维生素A、植物甾醇、亚油酸、亚麻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游戏中,只要健康卫士接住一个有益的物质就能为心脏加分,反之扣分,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快乐的游戏感觉,如图3所示。
制作心得
本课中我们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健康教育教学的策略。更重要的是社会、学校、教师有责任在网络中创设更多的适合学生浏览的信息,让他们接受更多的课外知识。制作过程中,我们采用网络课件形式,运用大量的动画演示,使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然,该课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广大同仁给予指出。
教学反馈
该课件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良好,教师对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学生学习兴趣高,特别是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该课件在芜湖市小学健康教育课件评比中获一等奖并被推荐至安徽省参加评比,在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主办的2006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