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政策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千百年来,教书育人已成为教师职业的根本使命,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已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资格成为教师和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根本标准.虽然我们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但教师的师德师风最终落实在立德树人成效上,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即体现在教书育人使命的践履上.
其他文献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是理解当代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主要就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逻辑前提、行动路径、内容与机制等一些基本问题进行阐释和分析.我们认为,在改革开放土壤中生长和发展壮大的社会组织,凭借自身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从一开始就深刻嵌入到教育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并在“国家主导”的框架下,循着“补充式参与”的路径,在参与国家宏观教育决策、地方教育创新和学校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治理的语境中,社会组织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本身就构成对教育治理的回应,其本质意义在于建
以乡村地区教育改革、发展、振兴为核心价值关切,县域教育研究已成为中国教育学领域的一 个重要路向,并已积淀起一定传统.但县域作为一种特定空间,至今尚未在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上引起必要的关注,进而也未能在相关研究中真正确立起其应有的知识地位.在新时代中国乡村与城市社会不断整体深度融合、县域成为城乡融合性空间的适切尺度和表征形式的背景下,“县域”应当正式进入教育学研究的概念、方法与价值体系,进而作为纯粹“乡村”教育逻辑、“城-乡”教育二分逻辑之外的第三种空间逻辑选择.县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度推进和真实发生的
学校自主权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长期关注、持续调整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TALIS2018-PISA2018链接的宏观数据,试图呈现参与国家和地区在各种类型学校自主权上的宽松程度和多样化程度,以及学生阅读成绩和学校革新氛围的总体质量和均衡程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学校自主权的宽松程度和多样化程度,对于学生阅读成绩和学校革新氛围的总体质量和均衡程度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应根据学生学习结果和学校革新氛围的总体水平、差异系数和预期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赋权政策.从提高学校革新氛围均衡程度角
学区是学校、政府、社会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而结成的跨组织治理单位.本研究参照制度分析框架,构建学区外部治理结构的层次性分析框架,以S市为例对学区外部治理结构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学区外部治理结构的构建呈现出一些创新举措:一是供给与办学分化,展现治理结构的多元性;二是增加供给主体,提升了治理结构的开放性;三是治理角色具有可变性,增强了治理结构的灵活性.然而,学区外部治理结构的整体活力受到高层次治理活动的抑制,主体权力边界不清的问题造成了治理结构的惰性,配套制度不到位的问题滋生了治理结构的漏洞.研究最
测验是教育评估的基础,决定着评估的质量.如何开发合理、有效的测验是当前我国教育评估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基于原则的评估设计在弥补传统模式弊端的同时,为教育评估和测验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基于原则的评估设计方法主要包括证据中心设计、BEAR评估系统、评估工程和认知设计系统四种.它为测验的建构界定、项目设计和分数解释等提供了系统的框架.本文详细阐述了这四种方法下测验的设计、开发和实施的整体思 路,对比分析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与联系,以期为我国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当前,我国教育步入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面对两个大局新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新变化以及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格局.为此,需承载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理性选择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rn牢记初心使命,做出育人新贡献.面对人才培养的未来形势和现存问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培育大学生为人民服务,努力为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服务,认真为国家战略和中国梦的实现服务.全面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整体推进研究生教育模式创新,优化类型结构,注重交叉
期刊
我国后脱贫攻坚时代的减贫事业面临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解决相对贫困、多维贫困,反贫困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统筹等新形势,职业教育在提升贫困风险个体的经济、人力和社会资本,助力脱贫乡村经济转型和产业兴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解决相对贫困等方面均具有相对优势.在脱贫攻坚战略指导下,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东西协作、对口支援机制,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培养与培训供给能力、教育质量有效改善;通过精准培训提升劳务输出水平与规模,为东部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
增值评价不同于以往基于学生学业横断面数据的评价,而是采用纵向数据的设计,连续追踪学生不同时间内的学业进步程度,以此作为衡量学校绩效的依据.它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引导学校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业发展,促进因材施教,对我国现阶段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增值评价产生的缘起、概念和特点以及增值评价的基本模型和方法,并对国内增值评价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述评.然后基于上海PISA2009和PISA2012的数据构建两种增值评价模型,发现增值评价结果与传统评价方式有很大不同.同时,通过对两种增值
通过对某边境村落的田野调查和对北京、天津、云南城乡小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儿童与其父辈的童年期相比发生了从“自然人”到“图像人”的代际变迁,具体表现为当代儿童接触各类媒介的年龄低幼化,图像世界挤占生活世界;进行媒介活动的类型多样化,图像表征内容更丰富;占有媒介资源的方式私人化,图像互动参与深度加强;获取媒介信息的渠道有分化,图像世界存在城乡区隔.为此,当代教育有必要认可学习者认识活动图像化的事实,重视多种表征方式的教育价值;理解图像意义表征的文化符号属性,警惕影响教育公平的潜在危机.
政府主导、走特区绿色通道式的发展模式曾是我国博士后政策的显著标识,随着时代变迁,带有较强计划体制特点的政策体系在促进我国博士后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博士后政策35年来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新时期面临的发展困境,并从时代变革、政策体系和社会评价等多个维度探寻其陷入困境的内在缘由,从而立足我国实际,把握时代性和规律性,探索未来我国博士后政策改革的有效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