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及建议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r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国有林场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就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有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评价;建议
  中图分类号S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234-02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提出以保护森林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该工程的根本宗旨是从根本上遏制生态坏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森林资源经营方向的调整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等措施,从而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1]。
  国家自1998年试点实施,2000年全面推开。龙里林场根据国家、贵州省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有关精神,于1999年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工程实施10余年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投入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成效。现对其基本情况、绩效评价及建设论述如下。
  1天保工程基本情况
  1.1工程区概况
  龙里林场始建于1957年,属省林业厅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林场。林场建制正处级,现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职工571名,其中在职职工258名(专业技术人员68名,技术职工190名),离退休职工313名。林场建址于贵州省龙里县,与贵阳市毗邻。龙里县是西南出海口的必经之道,经济相对其他县市较为发达。全县总面积1 521 ㎞2,下辖14个乡(镇),159个行政村,人口20.7万人。
  根据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龙里林场有林业用地面积13 059 hm2,森林蓄积量66.54万m3,其中有林地9 732.9 hm2,占74.53%;生态公益林9 280.1 hm2,占71.06%;商品林3 779 hm2,占28.94%。经营范围跨越龙里县9个乡(镇),31个行政村,分布人口1.84万人。
  1.2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一是公益林建设。实施天保工程10余年来,共完成公益林建设2 934.6 hm2,其中人工造林213.1 hm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230 hm2,封山育林1 821.2 hm2,以植代播670.3 hm2。二是森林管护。完成森林管护面积11 396.1 hm2。现有天保森林管护人员81人,其中护林人员69人,管理人员12人。实行层层负责、分片包干、分片管护、责任到人的办法,做到每个片区每个管护人员职责分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使国有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天保工程实施的绩效评价
  2.1生态成效
  龙里林场自1999年实施天保工程后,调减了木材生产计划,木材生产量大幅度降低,其中2001—2002年没有木材生产计划,到2010年累计减少商品材95 800 m3。通过对森林管护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森林面积、蓄积明显双增,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资源面积从1999年的11 588.3 hm2增加到13 060 hm2,森林蓄积量从434 070 m3增加到665 407 m3。森林覆盖率从67.30%增加到83.08%,净增15.78个百分点,实现了净增14个百分点的目标。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维护和改善,以前频发的自然灾害得到一定的遏制[2]。
  2.2经济成效
  天保工程实施前,林场主要经济收入30%靠财政拨款,70%靠木材生产、林化工、木材加工、车辆营运、花卉苗木等收入来维持。由于过度采伐,森林资源枯竭,可采伐的木材逐渐减少,木材经济不能维持林场的生存和发展,林场逐渐陷入困境之中。又由于林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及林业,随着畜牧业、采矿业的发展,煤价上涨,烧材人数不断增加,林区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管护难度加大[3]。1999年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禁伐,大量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从事森林管护或其他产业,林场逐渐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全场职工纳入省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退休职工在省社保局按时足额领取了退休金,职工生病有医保定点医院看病,职工经济收入逐渐提高,居住条件和环境条件逐渐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3社会成效
  一是实施天保工程后,参加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加了职工收入,加快了林场发展步伐。二是实施天保工程后,加大了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强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了保护森林资源能力,确保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量的增加。三是实施天保工程后,调整了产业结构,组织建立了梨园、猕猴桃园、森林公园等后续产业,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长远建设奠定了基础。
  3建议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动植物种群数量、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加,生态功能等级不断增强,森林生态系统逐渐趋于平衡;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生活得到保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期望得到实现。但是,一旦天保工程结束,森林管护失去费用,森林管护能力将大大削弱,森林资源管理的难度将加大。另一方面,职工要生存,必须加大采伐计划,森林资源消耗将大大增加,要不了几年,刚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将恢复到从前。因此,天保工程必须长期实施下去,才能稳定生态系统平衡。同时,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大后继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投入,加大林区周边老百姓的扶持力度,让他们离开木材仍然可生活得很好,促进林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使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真正实现[4]。
  4参考文献
  [1] 王珍贵,谢兰,汪洋,等.盐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综合效益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6):97-100.
  [2] 刘志文.长江上游地区天然林保护的政策目标[J].林业经济问题,2002(6):192-194.
  [3] 王砚峰.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几个问题[J].林区教学,2010(1):121-121.
  [4] 徐贞基.云贵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226-242.
其他文献
小区播种机是培育新品种和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等田间试验时所用的专用播种机。提出了圆形孔盘式送种机构,介绍了圆形孔盘式送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定位装置及种钵大小的计算。圆形
以天然植物油为原料,碱异构化合成CLA.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天然植物油用量等因素对CLA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异构化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5~3 h,
结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为目标,对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得
介绍了宣城市宣州区红壳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红壳竹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目的:评价MS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SCT对58例活体肾移植供体行平扫、肾动脉期、肾静脉期及排泄期扫描,原始图像传入AW4.2工作站,运用VR、MIP、MPR
花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需求旺盛,发展花卉产业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福建省罗源县在发展花卉产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气候、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介绍
茶皂素的提取一般可分为水提取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这两种方法生产的茶皂素颜色深,影响了其使用价值.为此,对茶皂素的脱色进行了研究,采用5种方法进行比较,确定了最佳脱色方
为筛选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效农药,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福戈水分散粒剂120g/h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二化螟的防效好.杀虫防效
论述"轻可去实"理论的原意及历代医家对其内涵的扩展,并总结"轻可去实"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主要研究在稀碱条件下米糠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工艺及所得蛋白的一般特性.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并优化了工艺参数.在此工艺条件下,米糠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可达36%,纯度可达75%.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