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十二)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4题(14分)
  
  生活的诗意
  
  ①这不仅是一个诗人的问题,也是一个读者的问题,即在一个价值混乱、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什么诗意可言?我想,在此疑问中所包涵的潜台词是,诗意是优美的。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能正符合人们对于诗意的认识:语言流畅,意味隽永,有淡淡的哀愁……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也就到这个水平,他们向诗歌要求自我原谅、自我撒娇、正面的道德价值、小布尔乔亚情调。
  ②为了反对这样一种浅薄、庸俗的时代趣味,中国的青年诗人们努力拓展诗歌的写作题材,强化写作力度。但或许是由于阅读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创造力不足,或许是由于思维的群体惯性,时至今日,中国的诗歌形成了一种新的陈词滥调:要么描述石头、马车、麦子、小河;要么描述城堡、宫殿、海浪、玫瑰;贫血的人在大谈刀锋和血;对上帝一无所知的人在呼唤上帝。他们说他们已经“抵达”——抵达了哪儿?他们反复引用里尔克的“挺住意味着一切”——他们为什么要挺住?乡村、自然、往昔、异国、宗教,确有诗意,但那是别人的诗意。
  ③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在文学写作中扮演着陌生的角色,但当代中国诗人退到远方和过去,并非真能从远方和过去发现诗意,而是发现了那些描述远方和过去的词汇。那些词汇由于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过,因而呈现出一定色泽,其自身就包含着文化和美学的积淀;它们被那些懒惰的、缺乏创造力的家伙们顺手拈来,用进自己的诗歌,而这样的诗歌既不提示生活,也不回应历史,因而完全丧失了活力。我并不是说只有今天的诗人们才如此省力地写下他们的作品,释皎然在评价大历年间诗人们的作品时就曾指出:“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已有,吾知诗道初丧,正在于此”。
  ④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于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⑤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使,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选自《关于诗学中的九个问题》)
  1.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①段看,人们认为“诗意”是_____________,而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的“诗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文中划线的“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一句,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从本文②、③段看,中国当代诗人寻求诗意的现状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中国读者读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已经没有诗意。
  B.作者批评了当今中国的青年诗人在诗歌写作方面的错误倾向。
  C.当代诗人在寻求诗意时表现出一种浅薄和庸俗的趣味。
  D.诗歌创作中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
  E.无论禅味或是幻想,无论美丑或是善恶,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
  F.“远方”和“过去”的确有诗意,但那是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诗意。
  
  二、阅读下文,回答5~9题(17分)
  
  读张爱玲
  
  ①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地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班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地叫好,且不论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秦香莲、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般在水里一连串地漂过去,溅起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招听,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
  ②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忽忽。她明显地有曹雪芹的才情,又有现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 以类比。
  ③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又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字的人, 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
  ④与许多人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是那种才气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活着,还和我们同在一个世上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
  ⑤《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5.作者认为张爱玲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5分)
  (1)张爱玲散文的特点是:(每项不超过4字)
  ①思想:□□□□ ②文体:□□□□ ③语言:□□□□
  (2)“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张爱玲小说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
  长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运用了不少比喻,揣摩这些比喻,回答下列问题。
  第①段中说“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这两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文中结尾部分引用了《西厢记》的“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中“油头粉面”指的是低劣的散文作品,第三段中“耍弄些文字的人”指的是带有偏见的狭隘的文艺批评家。
  B.张爱玲的散文,性急的人看不得;读她的散文,感觉如同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看风景。
  C.张爱玲尽管是天才作家,才情可敌曹雪芹,但浑淳不及沈从文,因而引别人的非议与抨击。
  D.一些大作家的作品读多了也能模仿,因为可以探出其规律;张爱玲的作品则不能模仿,因为她所反映的生活离我们很远。
  E.“读张爱玲”这个题目含有两重意思,既指读张爱玲的作品,又指读出了张爱玲的个性与才华。
  F.愈是天才的大作家,读者愈是能探出其思维规律、能循法可学。
  9.你喜欢哪种风格的散文,试举一位作家的作品为例简述之。(10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14分)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付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之事。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十里竹林勃勃生气,一片青翠无限春光!
  逢夏,老竹新变,绿荫可人,疏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锤然有声。无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团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的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娇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表意部分从“木”呢?
  并非贬低,草自有苹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娜娜婷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纵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便由这位大学士大丈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唯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了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千,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荫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何必口口金钗,梨园百辈,只须置身于清风静响中也。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作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真想隐匿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在任潍县知县时,郑板桥送给巡抚一幅墨竹,上面题着这样的一首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然而,那样的黑暗政治, 区区七品芝麻官可奈其何!幻想破灭之后,他辞官归去,将一腔悲愤,融入笔墨之间。他看不起王摩诘赵子昂辈,痛责他们“试看其平生诗文,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
  这便可知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中国成语中,有竹林□贤,竹溪六逸的典故。阮籍吟啸竹林,李白纵酒竹溪,都是白眼看世界的佐证。
  “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处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霜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卑微的用途中,有着一种质朴无华的奉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10.填充。(3分)
  (1)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钗 竹林□贤(限填数字)
  11.第二、三自然段不说竹,却说梅、兰、菊、莲、松、 柳、枫、梧桐,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文中不依四时的次序来说竹的品性,那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以下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写意墨竹体现的是人的风骨精神,摒弃了外在的形式和颜色。
  B.阮籍、李白的“白眼看世界”,就是不满黑暗现实的高洁的品格。
  C.郑板桥不只以竹为友,更是以竹的品格自律。
  D.本文的思路大抵是:先实写竹的长处,然后由实到虚,阐发竹的象征意义,最后则以总结竹的广泛用途收尾。
  E.本文结尾处化用了陶渊明的名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4.根据文意,作者认为竹具有多种内涵,请具体指出。(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15~18题(10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①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白居易与梦得同在洛阳,刘梦得任太子宾客分司,白居易任太子少傅,均为闲职,无所作为。
  15.梦得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字,曾写过著名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写凭吊金陵历史遗迹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从内容看,颔联和颈联是写同沽美酒时的真挚热烈和闲情欢乐,然而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字却暗示了两人同病相怜、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字的真意实则是借酒浇愁,令人不禁感叹满腹经纶的才学只能如此空消磨。(3分)
  17.从“相看七十欠三年”句中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放达之中含有对身世的感慨。
  B.“更待黄菊”是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再聚。
  C.末句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的意思是舒畅快乐的样子。
  D.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感情沉郁悲壮,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合为时而作”的文学主张。
  
  五、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6分)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缕,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疾,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曰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字:(4分)
  今闻其(嗣)又甚焉( ) 室不(崇)坛( )
  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 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
  20.翻译(6分)
  ①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珍异是聚,观乐是务。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阖庐只是善于统率他的人民,就在柏举挫败了楚国。
  B.闽庐只会用民。 (不会用兵,)以致于在柏举为我军挫败。
  C.只因阖庐善于统率他的人民,故此在柏举挫败了楚国。
  D.阖庐只使用他的百姓,就可以在柏举一役中战胜楚国。
  22.不属于楚败于吴的原因是(2分)
  A.(阖庐)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23.文中子西说的一番话,隐含了治国的一个基本道理,概括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古诗文名句作答)(2分)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24~26题(9分)
  
  甲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乙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24.甲乙两文中的“将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25.对付曹操,甲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原文作答,文字尽量简省)。(4分)
  26.针对甲文“势力众寡又不可论”的观点,乙文针锋相对地指出(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写作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1990年10月,以美国科学家为首的“人类基因计划”启动,开始对人类基因进行解码工作。在中、英、日、德、法等国科学家的合作下,1999年2月,国际人类基因小组宣布,他们完整地破译出人类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人类在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在总结成功经验时,他们都将之归功于不带偏见的科学合作。是的,合作,不仅在科研领域需要,在其他领域也需要,国家间需要合作,个人与个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团体间更需要合作。
  关于合作,你有什么感受、经历或见闻?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其他文献
对于二次方程x~2/a~2±y~2/b~2=1的曲线形状、几何性质我们都非常的了解了,现在我们对这两个方程作一些变异性的思考:(1)将方程中的两个分数都取倒数;(2)将其中一个分数取倒
代表结构一线工人、科技人员、党政领导占30%左右2014年4月24日至26日,北京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650人。工会工作
短与长是相对的。文中的耶鲁大学校长在建校300年校庆盛典上的致辞,可以说短得惊人,而内容确是简而赅,要言不繁。正是300年的校史,铸造了耶鲁大学的显著成绩,寥寥100多字涵盖
本文对国内外社区主导发展(CDD)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各种观点及争论,认为CDD是一种提高扶贫效率和改善扶贫效果的有效机制,但是,其实际运行受到社区内外各种条件的制
一提起蚊子,人们都会一摇头,撇撇嘴嘟囔着:“讨厌的家伙,真是讨厌的家伙!”可见,蚊子在人类的心目中多么可厌可憎,它们只会招来人类的唾骂。如果我是蚊子国的国王,我必定不会让这种有辱我们蚊子族尊严的现象继续下去!  如果我是蚊子国的国王,我将要彻底改变我们蚊子族在人类心中的坏印象。我要教化我的臣民,让它们不再胡作非为,危害苍生,放肆地吸食人类的血液。我要和臣民们一起钻研医术,学习医术,用特殊的医术改变
黑政办发[2014]10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黑龙江省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4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消防监督工作日趋复杂,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消防监督工作需要,推进消防监督模式的社会
职校生活结束了,回顾寝室的成长过程,不就是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吗? 第一阶段彬彬有礼门一打开、与想像中的差不多。最吸引我们目光的是早到一步的坐在床边的室友,他们转过头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书香一缕对一只蚂蚁的敬意(流沙,2) 心中有光(马国福,3)享受青春(严凌君,4)富兰克林的人生信条(5)一垛木柴(邓康延,6)泥土的微笑(栖云,7)美的源泉([苏联]苏霍姆林斯基,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