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开得这么美,你还不来看

来源 :意林绘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guo3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花开得这么美,你还不来看?”我盯着手机愣了很久。看着你发来的照片,那是一朵在蒙蒙雾气下绽放得格外清新脱俗的白茶花。那时的北方已是寒风肃杀,南方依旧艳阳天。我只惦记着香山红叶,竟忘了曾经那般钟情的山茶花已经悄然开放。
  茶花,又名山茶花,不似玫瑰娇艳,不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她的清新让人格外喜爱。总是温柔地坚持,冬开春落,但每一次的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地开放,美若江南女子。
  印象最深的还是尚在初中时,对茶花格外迷恋,盯着教室外的茶花,一眼就是一天。


  茶花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放在晴空,含蓄轻柔中寓刚。宛若春风的白色茶花,那是怎样的白呀,像飞瀑溅出的水花,又像极了无邪少年的微微一笑。鲜艳热烈的红色山茶花天生丽质,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红得格外令人觉得温暖。
  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那份美丽。山茶的骨朵是一日又一日,一季又一季地积蓄下来的,攒着好一股特别的劲儿,花的力气这么大,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还记得一次暴雨酣畅,我惦记着那些花儿,急匆匆地跑到校园里。一层层深绿的茶垄映入眼帘,茶垄下还堆着朵朵经雨水打落的茶花,掉落的茶花上面还残留着露珠,混合着泥土的腥味,脑中瞬间浮现的是黛玉葬花那一幕。
  你淡淡地说,总要谢的。我浅笑不语。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一不留神,已然数年。回头下望,那散落一地的记忆,被风沉吟着碾过、卷起。我喜爱山茶花,是因为山茶花在我的眼里很特别,看似低调又分外醒目。我喜爱山茶,因为有一起看花的你。
  我说,《天龙八部》中金庸对于茶花的叙述,真是写到了极致,段誉在王夫人面前头头是道地讲解茶花,红妆素裹、抓破美人脸、落第秀才、十八学士、二乔、八宝妆、满月、眼儿媚和倚栏娇……连名字都美得不可方物,后来才知这些并非都真的存在。
  你说,《茶花女》里玛格丽特才是典范,将纯真无邪、了不起的魅力、理想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是茶花的花语。
  茶花的花期往往能从冬到晚春,在霜雪中仍能花盛叶茂。陆游诗云:“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世间能如此耐久的,有谁能比得上茶花呢?说娇弱,谁又能这般坚强地不畏寒冬?
  不知道你可曾留意,山茶不像其他花朵,枯败时整个花朵掉落下来,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这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却又开得如此不顾一切……惹人心疼。而今又是茶花逐渐盛开的时节,凉意已重,时光夹杂着浅浅淡淡的香味,一点点流逝。
  我能想象茶花正在拼了命地开,染红了属于南方的冬季!那,等到我们再相遇,都要笑着问一声:你好。
  好嗎?约好了。
  纵使每走一步,我们都带着怀旧的忧伤,也无法阻挡花开如海的满心欢喜。或许,所有那些往昔美好的记忆,都不适合沉浸,或许也只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需要寄托。
  但,都不重要了。我最钟情山茶花了,但我想你,与花无关。
  (本刊原创)
其他文献
岁月荏苒,花开花落。毕业季悄然到来,空气里到处弥散着送别的味道。青春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朝夕相处的同学情、同桌情和室友情,到了分离之際,想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你会用什么方式作为毕业分别的纪念呢?互相写同学录、拍美美的毕业照抑或是……惜别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古代有才的诗人词人们送别友人所作也别有一番情味,一起来品读吧!  唱骊歌送别篇: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
期刊
【考点·速用详解】  论述类文本有一个明显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特点,就是它往往观点鲜明。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有时,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有时,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  文本的结构上,思路往往非常清晰。通常,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且分论点之间往往非常注意过渡衔接。  题材上,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篇幅上,都是超过1000字的文本。题型上,除了传统的简答题型,还有选择
期刊
巡回画展期间,观众最关心的问题是“画一幅画要多长时间”。在4个不同的展览场地,不约而同有人提出这个画家没有注意的问题,叫画家也不得不认真思考。这真是难题。  曾经我目睹画家挥毫,几片墨荷叶,两朵荷花,一只翠鸟,不到半小时,一幅“荷塘清趣”出来了。观众大力鼓掌过后,没人评价这幅画是好是坏。他们纷纷议论:“三两下子,这么快的?”最后他们说出的心底话是:“不用半小时,就要卖几千块,做什么行业也没当画家好
期刊
情窦初开是最初的爱慕练习,是一种对视都小心翼翼的羞怯……但对每一个人都意义非凡,不圆满也并没有关系。注定的错过并不遗憾,埋藏在心底的美好更值得想念。  1  城西的高中就要拆了。好友给我打电话:“是采用爆破的方式哦,‘砰’的一声就炸了,好像是要在那里盖一座商场。”我感到胸口有点堵得慌。好友还在絮絮叨叨:“你说啊,我们上高中那会儿每天开玩笑说要怎样炸学校,这一次可真的要……”  “什么时候的事儿啊?
期刊
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扮得了嫩,卖得了萌,做得了霸道总裁,演得了凶汉……演什么像什么,这演技让人叹为观止。如此强大还比常人更拼命努力,让人不得不服气。  最近中国观众对一位印度男星,而且是年过半百的大叔痴迷,不得不说说这位印度大叔的非凡魅力了。这位男神,就是印度电影的“全能王”阿米尔·汗,演员、编剧、配乐、演唱、导演、制片,样样擅长,而且因为关心社会民生,被称为“印度的良心”。  暴肥又减重,
期刊
“在下”这一谦辞出自《詩经》,它跟古人的一种服饰密切相关。  《诗经·采菽》铺排了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芾(音“服”),熟皮制成,用于祭祀、朝见等隆重场合,遮在礼服的膝前,故又称“蔽膝”。  “邪”通“斜”,古人用一块布斜着裹在小腿上,这就叫“邪幅”。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解说:“邪幅,如今行縢也,逼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汉代时的“行縢”,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裹腿布。当时
期刊
白米饭,是主食,却不是主角。  一碗饭,也许只为管饱。有人嫌其过于平淡了。可我偏喜欢吃白米飯。不用什么好米,只要煮熟,我就能吃下几碗。因此,还得了个“饭桶”的“雅号”。  “吃饭!作业先放放,饭会凉的!”是老妈的喊声。打满满一碗白米饭,坐回位置。饱满的米粒,紧紧挨在一起。每一粒米都很细长,却又有踏实的质量。水蒸气中,似乎有生命在舒展。  一直以来,米饭的味道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这次,我在好奇心的驱
期刊
“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或者高官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这个称谓最早与饮酒有关。  爵是青铜所制的古代酒器,最早出现于夏朝晚期,盛行于商周时期。爵的基本形制为深腹、圆底、三尖足,前有流(倾酒的酒槽),后有尖锐状的尾,侧面有把手,口沿上有的分立两柱。流和尾的造型是为使爵平衡和美观。爵的整体造型舒展空灵,取的是雀的形状,在古代,“爵”读作“雀”。前面的流好像雀的长喙,后面
期刊
在很久以前,经常有两种怪动物出现在人们面前,一个叫作“犹”,住在山林里,它的样子很像狮子,只是腿很短,它的听觉非常灵敏,据说能听到非常微弱的声音。因它生性多疑,一听到什么声音,就怕有人来伤害它,立刻爬到树上,要等半天看不见有人来,才敢从树上慢慢下来。下来以后,还是很不放心,东张西望,忽然一溜,又上树去了。这样,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上上下下反复折腾好几次才罢休。另一个叫作“豫”,它的形体和猴子差不多
期刊
此刻我站在苹果树下,年轻又飘逸,  身旁的小屋活泼轻快,我幸福美好,绿草如茵,  幽谷上的夜空星光灿烂,  时光令我欢呼雀跃  眼中的盛世金碧辉煌,  我是苹果小镇的王子,马车迎送,无比的荣耀,  很久以后我像君王一样拥有森林和绿叶  沿途长满雏菊和大麦  河岸上微風吹拂洒落的阳光。  此刻我青春无忧,声名赫赫,四周谷仓座座,  幸福的庭院深深,我一路欢歌,仿佛农场就是家园  阳光也一度年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