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并发症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yer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液是疾病治疗的基本途径,如果输入体内的药液被细菌或是热源都会产生发热反应。输液并发症引起的发热会使人处于休克阶段,或是產生其他的并发症,严重的时候是会直接导致死亡。针对这种情况,医学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输液并发症——发热反应的的原因及预防是什么,一起来探讨和分析。
  1.输液发热反应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输液一般大家都是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引起发热反应常见的包括药液变质,药液液体不纯,药液被空气污染。此外,如果在配置上药物的过程中用药不当或是输液速度过快都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的反应。具体来看下引起输液反热反应的因素:
  (1)配药措施不当。有的诊所在给患者配药或是加药时安全措施没做好,如安瓿在切割的时候不注意卫生或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消毒措施都会造成污染。有时候加药针头刺破瓶塞的时候容易造成颗粒污染,加药注射器是液容易受到污染,所以在输液的时候这些准备一定要做好,不然会引发患者出现发热反应症状 [1]。
  (2)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静脉穿刺是针头斜面容易滞留微颗粒污染,静脉留置导管有时候也容易受污染。
  (3)输液器具塑料管中的会存留没有被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是终端滤器的微颗粒没有滤掉等都会引起是发热反应。
  2.输液发热反应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2.1严格把关输液器具
  有关输液需要用到的器具,药液的的相关标签,日期时间,药瓶是否完好,是否正确等都应该检查仔细。尤其是需要给患者输液的药液要检查药液的澄明度,防止药液出现杂质。输液的时候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是否受到损坏,坚决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这是防止输液发热反应最基本的预防措施。
  2.2用现代科技合理安全配药
  (1)加药进针习惯。在加药的时候要注意将垂直进针的习惯改为斜面进针,并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以此来减少胶塞碎屑或是其他杂质进入瓶中,避免药液受到污染。
  (2)安瓿的割据与消毒。传统开启药瓶的方法是用镊子或其他物品敲开,很容易污染药液,这种方式现在应该禁忌使用。有的医生会选择两次消毒得的方式减少药液污染,如开启安瓿前后各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增加操作难度,不太适合使用。有医学研究者采用了安瓿锯痕消毒的方式能够达到无菌的效果,如选用强力碘和酒精可以进行一次性消毒。这样的操作方式简单,方便,很适合静脉输液操作使用。
  (3)吸药方法要正确。在抽药液的时候要注意操作方法,不能横握注射器,也不能将安瓿倾倒,针头应该在安瓿的中下部适宜。如果在抽药液的时候将针头放置在安瓿的颈口处,会很容易接触到微粒污染。在针头处于底部的时候污染较少,但是会引起钝针。尤其是在向输液瓶中加药或是注射的时候,应该讲针管内的空气逐渐排出,务必要将空气排干净,然后将针管垂直静止一会。同时尽量要减少药液瓶的摆动幅度,这样可以减少微粒进入瓶内,降低体内微粒进入,防止患者出现发热反应 [2]。
  (4)避免多次穿刺是瓶塞。当药液瓶中需要添加药液的时候,一定要一次性加入瓶内,不可多次或是反复将针头刺入瓶塞中。一般抽药液的时候用一枚针头,插入瓶塞作为固定的针头另选一枚针头。抽药液的空针也不能多次使用,会增加瓶内的微粒污染数量。
  2.3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1)首先配药室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时定期的对输液器具进行消毒。当给患者静脉输液之后要及时用消毒液洗手,才能进行第二次穿刺,这样的操作方式极大的降低了微粒污染。目前有的医院已经采用袋装的液体来防止空气污染,有的医院选用的净化工作台,降低污染的效果也很不错。
  (2)避免输液操作受污染。在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方式进行,针对瓶塞和需要穿刺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多次或反复穿刺时需要更换针头。采用一次性输液的时候需要有终端滤器,这样可以阻止任何途径的污染源,解决了输液污染带给患者的伤害。
  2.4合理选择留置导管针,控制输液速度。
  静脉留置导管针多用于大手术,重危患者或是长期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等。一般采用Y型配套管便于固定,降低污染,方便加药。如果在间歇期静脉留置导管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局部还应该保持清洁干燥,每天在进行常规消毒后需要采用无菌纱布将留置导管遮住。静脉输液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速度,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密切相关。输液期间的速度要均衡,不可过慢或是过快,以免引起患者发热反应 [3]。
  总之,输液发热反应多与输液时的操作和器具使用有关。要切实避免输液发热并发症,需要做好消毒措施,合理用药,正确操作室关键。
  参考文献:
  [1]郭亚欣. 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4):2051-2052.
  [2]段道朋, 冯丹. 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2):499-500.
  [3]乔莉. 门诊输液发热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附95例报告)[J]. 黑龙江医药, 2014, 27(5):1241-1243.
其他文献
胆囊肉息是一种多发病症,患上胆囊肉息会给人们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患胆囊息肉的病人在不断增加,而且有的病人息肉会因其他原因发生恶变,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针对胆囊息肉这种疾病是需要手术才能有效治愈的,那么患上胆囊息肉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手术治疗?我们一起来探讨和分析。  1.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胆腔突起的一种病变,息肉的形状可能就是球形或是半球形的。患上胆囊息肉也不需要太多
期刊
摘要:静脉炎是静脉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热敷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本文对热敷法预防静脉炎的作用机制、国内外研究进展、热敷的温度、时间、方法和效果进行了综述,认为热敷法可以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使用热敷法之前应注意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和血栓,建议使用热敷法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热敷用物,热敷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热敷效果和热敷不良反应,并为热敷法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热敷;静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对于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应用奥马哈系统对32名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 结果 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了奥马哈系统后,就患者的认知、行为、现状进行评分,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患者在认知、行为方面(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而现状方面(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马哈系统在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
期刊
摘要:原发性气管肿瘤为临床罕见呼吸疾病。研究其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对帮助患者恢复呼吸系统功能、提高早期治疗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征,重点阐述了当前用于诊断、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方法与手段,以供诸位参考。  关键词: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断;治疗  引言  就原发性气管肿瘤发生机制而言,其产生于环状软骨到隆突范围内,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从发病情况来看
期刊
相信大家对于腹泻都不应该感觉陌生,腹泻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病症,也经常被人们称之为“拉肚子”,主要指排便次数显著,已经超出整日的习惯性频率,粪质呈现出稀薄状,水分明显增多,每日排便量已经超出200克,或者伴随尚未消化的食物、粘液等。当出现腹泻症状人们的排便急切感、肛门不舒适感、失禁等症状会更加强烈。正常人通常情况下每日约排便一次,个别人群每次的排便次数控制在2次到3次亦或者每2日到3次排便一次,粪便
期刊
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样本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样本来源: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前后,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身体健康、心理情绪、物质能力、社会能力)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观察组身体健康、心理情绪、物质能力、
期刊
摘要:近年来,时有精英死于心梗的新闻爆出,年轻人心肌梗死的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度因此,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接受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等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一、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主要是因为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部分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逐渐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对于健康事业和药学相关工作来说,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其需求,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工作内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需要对医院药学工作模式进行进一步转换和优化。本文对医院药学工作的模式转变过程的现实需要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路径进行阐述,并探讨了该学科的发展前景,以供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卫生管理部分采用,以及为医院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药学;医院
期刊
摘要: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依赖于肿瘤抗血管生成药。从当前的肿瘤治疗情况来看,肿瘤抗血管生成药有望通过与TKI、免疫治疗、化疗以及其他靶向药物组合进一步提高肿瘤的临床治疗疗效。本文基于国内外与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有关文献资料及新闻报道的分析整理,重点讨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手段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关键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引言  有数据表明,我国现在每年新发肿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的相关风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肛周脓肿将患者分为并发组76例和非并发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并通过脓液培养筛查病菌感染情况。同时,比较糖尿病患者肛周脓肿并发组与非并发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