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法家,败也法家——商鞅、韩非法治思想异同论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faa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朝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帝国,之所以成于法家,也败于法家,是因为商鞅和韩非两位法家代表对政治和谐在法治走向公平过程中的价值认识和处理方式不同,即在法与权、君与臣、治与力三对关系的处理上出现重大分野所致.在法与权的关系上,商、韩二人一个奉行的是“中法”式独断,强调“任法而治”,一个选择了“不共”式独断,强调君权第一,从法第二.两种君权独尊路径的不同导致法与权关系和谐的相异,最终使商鞅造就盛世,韩非导入暴政.在君与臣的关系上,商鞅强调以法治臣,提倡君臣合作,共同治理国家,使秦国获得强国富民所需的和谐的政治关系与稳定的政治秩序.韩非强调君臣利益的对立,坚持以术御臣,造成君臣关系的极度紧张,严重破坏了国家政治机器中的自我调整、自我纠错的公平和谐发展机制.在治与力的关系上,商鞅注重以法生国家之力,使秦走上了一条"刑生力,力生强
其他文献
综合考察当今中国各地的地方治理,我们会发现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出现:一方面,国家权力在向基层社会延伸,并在地方治理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基层社会自主性逐步加强,基
《唐律》将受所监临财物罪列为“六赃”之一,是立法体例上的一大进步,它有效地防范了官吏投机取巧、收取不义之财,颇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借鉴受所监临财物罪增设非法收受财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大转型的帷幕,同时标志着执政党转型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因历史任务和生存环境的巨大变革,
目的检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与行为题库》(《题库》)编写的科学性、严谨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可理解性,并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与建议。方法随机选择江西和四川两省9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也在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呈现出规范化、生活化、民主化、科学化、社会化、隐形化、主体化、现代化等一系列全新的发展态势
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人们在治理评估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通过运用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着重关注两个问题:我们评估什么?评估将基于谁的意见之上?通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类型学分
5.12震灾中的慈善捐赠既发挥了中国传统模式的作用,也展现了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重大作用。在此背景下,多元化的慈善主体和慈善方式已经逐渐形成,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环境依然
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施压的双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台湾地区侵犯著作权犯罪刑事立法分别于1992、1993、1998、2003、2004、2006、2007年进行了
中俄均重视东北亚国家外交,今后两国将在四个方向上加强战略协作。它们是:我国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互动;东北亚地区能源及环保合作;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东北亚
社会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可以把交往主体区分为类同主体和差异主体两种不同类型.差异主体由于存在交往障碍,导致主体间隔离,由这种隔离形成的"群沟"现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