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营造仪态万方的“半亩塘”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秋,我博士毕业回母校工作。一天下午,在行政楼旁的林荫道上,碰到了到原中文系主任、我的老师金长民先生,秋日的阳光透过香樟树浓密的枝叶洒在他满头银发上,显得更加儒雅、精神矍铄。其时他已退休多年,但对文学院的事依然十分挂心,对我这个昔日学生能回母校工作甚是欣慰。先生曾是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先后出版的《写作运思学引论》、《写作感知学引论》、《实用写作学》等著作,均得到学界好评,参与编写的《现代写作教程》被教育部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当年,金先生给我们上写作课,讲写作运思的学问,理论性强,严谨周密,可惜我们都不大听得懂。听说我也教写作课,非常高兴,叮嘱我一定要把课上好。后来我去参加全国写作学会年会,得知我来自信阳师范学院,不少人托我转达对先生的敬意和问候,自豪之余,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人文厚重,文脉绵长。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何景明的生身故地就在校园内,先賢的华章风采既是文学院的奠基资源,又是中文专业研习不尽的文学传统和人文精神,加之金长民、杜福磊、陈登报、焦素娥等老师在写作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多年耕耘,造就了广受赞誉的“信阳师院小作家群”。上世纪80年代初,刚从河南大学毕业的程光炜老师(现已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是颇有名气的青年诗人,由他发起成立的“远方诗社”带动了朱根亮、杜超等一批学生诗人,光阴荏苒,远方诗社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大学生优秀社团,诗社编撰的刊物《远方》也越办越好,在全国大学生社团期刊中有一定声誉。散文、小说创作也成绩不俗,2003年以来,在校学生公开发表各类文艺作品200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6部,陈渐的《大学桥》、《地狱传媒》、火传鲁的《一九八三》、严晓峰的《先生秀》、李刚的《犁与刀——百年中国忧思录》等长篇小说和学术专著产生较大反响。“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追踪报道,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关注。著名作家二月河对陈渐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许戈辉专程采访小作家李辉。近年来,“小作家群”成果丰硕,多名学生在全省、全国各类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奖。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学生李应获得第八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感动中国”全国新创词曲大赛一等奖,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五届“中华脊梁——共和国行业杰出人物”国庆61周年座谈会及国庆庆典。2008级学生张涵荣获全国“寻找中华绿色小记者”博文大赛一等奖。2008级学生李丰山以古体诗《访三苏园》荣获由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三苏杯”诗歌大赛一等奖。在由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的2012—2013“爱上阅读 书写梦想”活动中,程贺、苏亚丽、李昭知等138名学生的152篇文章获奖,大赛组委会特编辑了“信阳师院文学院方舟文学社专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集中展示了文学院学生的整体创作实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对创意写作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如何将金长民等前辈老师多年来在写作教学上积淀的经验和成果发扬光大,如何为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使“信阳师院小作家群”这棵文学之树枝繁叶茂,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责任。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积极推进写作教学改革,大力倡导“学习—生活—写作”“三位一体”的写作教学观,使写作训练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努力建立写作课程与其它各门课程的有机关联,打破写作教学的孤立性、封闭性,在“写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写作”,使学习活动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努力建立写作实践与学生个人生活的有机关联,即通过写作教学和实践训练,引导学生检视人生、关注自我,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渴望,激发青春的激情和向往,把对未来的渴望转化成行动的力量。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自我建构的需要,当学生开始关注自我生命体验、珍惜自己的人生经验时,那些独特的生命体验将成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也成为大学生自我建构的有效途径。其次,大力倡导非虚构写作。20世纪50、60年代至今,世界范围内的非虚构写作方兴未艾,非虚构写作根植于现实土壤,与广袤的大地、鲜活的生活休戚相关,是一种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的写作。非虚构写作尤为强调写作主体的“在场”和“行动”,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考察和体验,强调写作主体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介入与担当。通过非虚构写作,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使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民生和现实生活,思想更接地气,视野更开阔,胸怀更博大,精神更充实,对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宗旨大有裨益。2016年9月,我们成立了“大别山非虚构写作中心”,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文学采风、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思考种种社会现象、热点问题,并及时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整理、深化与提炼,写成文章。第三,举办“作家讲堂”,邀请作家进校园,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沟通,畅谈文学,指导写作。文学院“作家讲堂”自2014年启动以来,先后邀请了周大新、李佩甫、乔叶、刘庆邦、田中禾、朱秀海、何建明、邢军纪等著名作家莅临讲学,营造了浓厚的写作氛围,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了审美鉴赏能力。尤其是作家们对学生习作的亲自审读和批改,对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激发写作兴趣都有很好的作用。
  2017年9月,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文学院招收了首届创意写作本科生,从大学本科层次抓起,培养创意写作人才,并将此作为中文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打破中文专业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中文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创意写作能力。该专业方向聘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先生担任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凸显创意写作特色,除中文专业核心课程外,大量增设写作类课程;培养方式上,强化实践教学,创设写作实践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大量写作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夯实人文知识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一年来,大别山非虚构写作中心的成员和创意写作班的同学们都非常努力,牛紫宇、陈姝雅、顾盼盼、夏欣、李珂慧、刘可人、张世星、翟云央等同学在《诗歌月刊》、《牡丹》等全国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本地综合性报刊《信阳周刊》更是常见学生们的作品。这本《半亩塘文萃》是学生们的近期习作精选,这是第一辑,我们计划每年出一本,长期坚持下去。我们认为,《文萃》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学生作品集,还是他们成长的足迹和青春的记忆,它凝聚着何建明、刘庆邦等文坛前辈的教诲和期盼,也凝聚着文学院创意写作教學团队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文学院创意写作教学团队的老师们教学、科研任务都很重,孩子小、家务忙,承担的创意写作类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大多不同,但他们不惧困难、不计报酬,勇敢迎接挑战,在新的学科领域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积极进行创意写作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挤占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生活,观察社会,积累写作素材。更不用说反反复复帮学生看稿、改稿、荐稿,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4点要求: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四有”好老师。
  长期以来,“作家不可教”、“中文系培养不出作家”的观点一直颇有市场,但刘庆邦先生以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经历,给出了肯定回答:文学创作可以教。汪曾祺也多次谈到西南联大时沈从文的写作课令他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但这种教,不仅仅是传授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天赋和激情的挖掘、唤醒或激发,从而使写作者少走弯路、节省时间。珍妮特·伯罗薇是一位有着30年创意写作教学经历的美国作家,她说:“写作练习只是一个途径,它激发你去发现更多素材,激发你去写更多的东西,仅此而已”。杜甫有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也许,你觉得自己天赋不够,也无意以写作为生,没有关系,因为创意写作不仅可以发展你的写作天赋,提升你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更可以通过写作,提高你的思维力、鉴赏力、判断力、表达力和创新力。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籍印裔作家奈保尔说:“写作,更准确地所说,指的是洞察力,一种观察和感觉的方式。用文学之眼,或借助于文学,从这当中看到很多东西。”珍妮特·伯罗薇坦言,她教了30年的创意写作,虽然真正以写作为生的只有4人,但那些没有从事写作的学生都认为:学习创意写作丰富了他们的人生。
  时至今日,文学院已为社会各界输送了近万名毕业生,事实证明,那些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有文学前辈的引领和指导,有老师们的悉心关怀和帮助,相信文学院的小作家们一定会珍惜时光,把握机遇,朝着理想的自我奋力前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以源头活水、天光云影等澄净灵动的自然物象,阐发读书治学、求知明理的普遍规律,言简意赅、脍炙人口。校园核心地带重点打造的一方水景便以“半亩塘”名之,曲径回廊、飞瀑流泉、柔美晚樱、璀璨红枫、火红杜鹃……更有碧水中娴雅游弋的天鹅,“半亩塘”一年四季、晨昏冬夏无时不风姿绰约,确实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我们以“半亩塘文萃”命名学生佳作,一来是相信它能带给读者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和美不胜收的审美感受,同时,更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拥抱生活,广泛吸纳新知,勤奋耕耘练笔,用心营造自己仪态万方的“半亩塘”。
  (作者介绍:沈文慧,文学博士,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
其他文献
高考是学生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之一,高考之所以被冠以“中国的第一大考”这样的称谓,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的难度,更是因为其在应考者身体和心理施加的压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压力
水土生态修复建设是以有效的生态建设伟标准,合理的分析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思路,合理的分析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综合经济建设的维护管理,确保我国社会的生态水土保持符合实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相和大曲的出现,使我国的歌曲,舞蹈,乐曲,相互融合.推进了整个歌舞艺术的发展,在整个歌舞大曲的时代中,相和大曲一直处于独领风骚的地位.
期刊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rn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
期刊
游走在烟雨长廊,不急,慢慢走。  沿河长街,笼着一层薄烟,走过去,脸上会湿润许多。滑腻的石板缝间,浅草淡绿,放眼望去,虽稀稀疏疏,却迷了我的心。  一側是酒吧和特色小店。酒吧只有在晚上才会热闹起来,现在只是静默着,仿佛隐藏着许多秘密。起早了的人们拆下门板,燃起灶火,飘出了古镇的第一缕烟,淡淡绿豆汤和酒酿圆子的清香随即溢满了大街小巷。旁边有骑着车和打着伞的人,老式的车铃声清脆悦耳,伴着渐渐响亮的叫卖
期刊
目的:ICU重症监护过程中,分析和研究血糖控制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ICU病房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患者.其中,对
期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代表着“一带一路”合作战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拥护,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重镇,将迎来新疆发展以来的重大机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