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快乐学习
1、学习游戏在一起
游戏竞赛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首先对本节课有了一种认同感,一上课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自由的发散性,又轻轻松松达到了教学目标,何乐而不为?
(1) 实例:第一棒:从“苹果树比桃树多2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苹果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谁的棵数多呢?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苹果树的棵数多,苹果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7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2棵。)第三棒:求苹果树有多少棵,该怎样做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呢?(求苹果树有多少棵,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去计算)第四棒:列式7+2=9(棵)答:苹果树一共有9棵。
如此来,一个学生只说了一句话,却突出了思维的程序,还渗透了思维方法,并且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这对分析能力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猜猜”游戏能激发学生思维,可以训练优良的思维品质。例如“老师手里拿10根小木棒,藏到背后,让学生去猜,老师左手拿了几根小木棒,右手拿几根小木棒?”用这个游戏以此巩固10的组成,明显要比让学生反复背诵的效果要好得多。
实例:.“小擂台”。这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游戏。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在巩固新知时,设计一个套圈游戏。用圆圈套中下列小动物的分值为:小兔24分,小羊26分,小鸭31分,小猪15分,小猴子40分,小鹿39分。教师提问:(1)你喜欢套哪两种动物,应得多少分?算出结果。(2)套哪两种动物得分最多?是多少?谁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1)套哪两种动物得分最少?是多少分?(2)我套两种动物得55分,猜猜看我套中的可能是哪两种动物?(3)我两次套中的分比65分多,可能是套中哪两种动物?(4)每次套两种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套法?(5+4+3+2+1=15)。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15种套法,并把每种套法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进行搭配,使学生亲自体验——搭配的数学思想方法。上述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严密性,突出了知识的重点。
2、探究合作的愉快体验
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以“探究”为核心,但不是挂在嘴边的“探究”而是把探究融合在实际课堂中去,努力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假设”——“合作与交流”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探究方法。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四(2)班有男同学32人,女同学24人。体育课上,李老师要把28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让他们分成两大组进行练习,可以怎样分?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平均分,另一种是按男女同学的人数来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分法更合理,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探究的问题。
总之,通过实验探究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使个别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了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也共享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3、巧用语言幽默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机智和幽默。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教学生动风趣,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往往会感到生疏,甚至有些抽象难懂,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快“解惑”,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必须朴实,准确精炼,通俗明白,语调幽默风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多”、“等分除”、“包含除”、“平均分”……等名词,术语较多,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如冲破“纯数学课”的模式,讲一些简单的故事或用幽默风趣的笑话来描述,因为数学总是渗透在实际问题中,只有联系实际“讲得活”,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懂,记得牢,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讲“分数的意义”中的“平均分”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同时”时,老师不妨將“分子”、“分母”比作两个同学,要给他们分东西,一个分多,一个分少,再问“分子分得多”“分母分得少”行不行?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不行!”老师说:“噢,我知道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你看看‘分母’不愿意,生气了,该咋办?”“重分!”这幽默风趣的语调使同学们豁然开朗,心时眼里笑开了花,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所阐述的问题迎刃而解,理解得透,巩固得深。也就是说,幽默风趣的语调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学。
思考是艰苦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和骄傲,确实是一种无可能比的享受。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快乐学习
1、学习游戏在一起
游戏竞赛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首先对本节课有了一种认同感,一上课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自由的发散性,又轻轻松松达到了教学目标,何乐而不为?
(1) 实例:第一棒:从“苹果树比桃树多2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苹果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谁的棵数多呢?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苹果树的棵数多,苹果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7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2棵。)第三棒:求苹果树有多少棵,该怎样做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呢?(求苹果树有多少棵,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去计算)第四棒:列式7+2=9(棵)答:苹果树一共有9棵。
如此来,一个学生只说了一句话,却突出了思维的程序,还渗透了思维方法,并且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这对分析能力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猜猜”游戏能激发学生思维,可以训练优良的思维品质。例如“老师手里拿10根小木棒,藏到背后,让学生去猜,老师左手拿了几根小木棒,右手拿几根小木棒?”用这个游戏以此巩固10的组成,明显要比让学生反复背诵的效果要好得多。
实例:.“小擂台”。这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游戏。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在巩固新知时,设计一个套圈游戏。用圆圈套中下列小动物的分值为:小兔24分,小羊26分,小鸭31分,小猪15分,小猴子40分,小鹿39分。教师提问:(1)你喜欢套哪两种动物,应得多少分?算出结果。(2)套哪两种动物得分最多?是多少?谁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1)套哪两种动物得分最少?是多少分?(2)我套两种动物得55分,猜猜看我套中的可能是哪两种动物?(3)我两次套中的分比65分多,可能是套中哪两种动物?(4)每次套两种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套法?(5+4+3+2+1=15)。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15种套法,并把每种套法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进行搭配,使学生亲自体验——搭配的数学思想方法。上述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严密性,突出了知识的重点。
2、探究合作的愉快体验
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以“探究”为核心,但不是挂在嘴边的“探究”而是把探究融合在实际课堂中去,努力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假设”——“合作与交流”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探究方法。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四(2)班有男同学32人,女同学24人。体育课上,李老师要把28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让他们分成两大组进行练习,可以怎样分?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平均分,另一种是按男女同学的人数来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分法更合理,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探究的问题。
总之,通过实验探究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使个别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了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也共享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3、巧用语言幽默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机智和幽默。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教学生动风趣,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往往会感到生疏,甚至有些抽象难懂,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快“解惑”,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必须朴实,准确精炼,通俗明白,语调幽默风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多”、“等分除”、“包含除”、“平均分”……等名词,术语较多,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如冲破“纯数学课”的模式,讲一些简单的故事或用幽默风趣的笑话来描述,因为数学总是渗透在实际问题中,只有联系实际“讲得活”,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懂,记得牢,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讲“分数的意义”中的“平均分”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同时”时,老师不妨將“分子”、“分母”比作两个同学,要给他们分东西,一个分多,一个分少,再问“分子分得多”“分母分得少”行不行?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不行!”老师说:“噢,我知道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你看看‘分母’不愿意,生气了,该咋办?”“重分!”这幽默风趣的语调使同学们豁然开朗,心时眼里笑开了花,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所阐述的问题迎刃而解,理解得透,巩固得深。也就是说,幽默风趣的语调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学。
思考是艰苦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和骄傲,确实是一种无可能比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