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感使命重黄进琪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ud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八荣八耻人人须知》这首由著名词曲作家石祥、生茂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编创而成的格调清新、节奏鲜明、旋律动听的歌,先后在北京的各个军营、社区、院校、大街小巷唱响,首都军民的精神无不为之一振!
  《八荣八耻人人须知》歌,3月22日在《解放军报》、《战友报》首发,紧接着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老年报》将此歌曲向首都、全军、全国迅速推广。
  石祥、生茂是大家所熟悉的两位军旅老作家。他们合作创作的诸多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乃至几代人。可以说,不少人是唱着他们创作的歌曲长大的。但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也许是石祥和生茂的词曲不够“时尚”,抑或他们不愿随波逐流,在所谓“流行歌曲”满天飞的音乐界,这两位老搭档却显得有点沉寂。然而,从战士的行列和烽火的岁月中走出来的他们,依然默默地守着自己的创作理念,默默地唱着自己的歌。
  “为了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我们往往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自掏腰包,自讨苦吃!”石祥风趣地说。他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2004年,石祥为了宣传好党中央表彰的“为民模范”周国知,他不顾65岁高龄,深入英雄偏远的家乡——湖北恩施县,爬高山、钻茅棚,与土家族的山民们同吃同住,促膝谈心。当石祥把这组挟着高山之巅的霜雪、裹着深坳茅棚风尘的“为民模范歌”和一个整版的诗报告《民之魂——记“为民模范”周国知》奉献给全国广大群众时,立即得到了广泛好评。为此,民政部专门为他记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说:“这是首很好的歌,弘扬了一种很好的精神,这种精神要代代相传,这样的歌声将永远不落。”
  石祥、生茂这两位几十年的创作老搭档,离退休后仍然保持创作激情。近年来不仅深入高山哨所、海防孤岛体验生活,为部队创作了不少军歌、师歌、旅团歌曲,而且常去改革开放的前沿采风,精诚合作,谱写出《相聚在浦东》、《都市村庄小唱》、《太阳花》等脍炙人口的新歌。他们不计名利,不讲报酬,笔耕不辍,收获颇丰。
  当笔者问及编创《八荣八耻人人须知》这首歌的初衷和经过时,他俩显得异常激动。他俩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向全国广大干部群众提出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总政治部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贯彻胡总书记重要指示,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他俩立即敏锐地感受到,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向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发出的新号召,提出的新要求,既有针对性、时效性,又有系统性、警示性;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干部群众道德行为的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条准绳、一个座右铭,意义十分重大。于是,他们决心为胡总书记提出的这“八荣八耻”编创出一首好听好唱、易于流传的歌曲。石祥经过几个昼夜的思考、酝酿、构思和反复修改,终于编创出以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为中心内容的歌词。第二天天刚亮,石祥就带着写好的歌词,骑着自行车,来到近10里外的北京軍区休干所生茂家里。生茂手捧歌词,仔细地看了几遍,赞许地说:“这个词儿编得好。标题醒目,歌词的中心内容,原封不动地用了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很利于准确地传达党中央的声音;前面加的‘帽子’,便于导入和演唱,且准确、简练,概括性强,与‘八荣八耻’融为一体。”
  生茂告诉我:“这一次是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点燃了我们的创作激情。我们想,要把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重要指示,编成歌曲,插上翅膀,走进千家万户,就要下功夫,花气力,要调动我们所有的艺术积累,把它打造成一个精品,使它既是民族化的,又是大众化的,令人百唱不厌。石祥的歌词写出来了,而且写得也很好,既有引入词句,又使胡总书记的讲话原文一字不落地用上,把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其次,胡总书记讲话中的16个‘以’,在作曲时是很难处理的。在此前,石祥也曾走访好几位颇有名望的作曲家,他们对此也感到十分棘手。经过反复琢磨、推敲,这个难题终于被我们攻克了。曲子一谱好,我喜不自禁,就在电话里和石祥唱起来了。石祥也马不停蹄,又是骑着自行车,到我家里把稿子取回。为了尽快见报,他将稿子重新抄写了一份后,又骑自行车把歌片送到《解放军报》社。”
  歌曲《八荣八耻人人须知》和小评论《老搭档谱新曲》、《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见报后,军委领导给予很高评价:石祥、生茂两同志的政治热情十分可贵,令人感动,请尽快组织部队试唱,请尽快向全军推开。石祥、生茂深受鼓舞,他俩将歌曲打印多份,分发给附近连队,让人组织大家试唱。他俩还马不停蹄地亲自到北京卫戍区某团、三军仪仗队、平谷县炮兵旅等驻京部队为官兵教唱,受到部队广大干部战士的欢迎和好评。
  
  责编/何之
其他文献
湖南省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章法      近年來,由于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提高和老年人私有财产增加等原因,老年人立遗嘱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遗嘱是处理遗产的主要方式,及时订立完善、合法的遗嘱可以很好地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处分权,避免产生遗产纠纷,有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年人由于缺乏立遗嘱方面的法律常识,而存有误区,认为立了遗嘱就处理好了遗产。其实,一份完善的遗嘱,必须详细地述明相关内容
期刊
如果说老干部工作要做好,地方经济基础是先决条件的话,那么,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金溪县老干部工作却始终在抚州市名列前茅,就不能不是一个奇迹。2006年,金溪县委老干部局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人事厅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自1992年以来,连续14年被省委老干部局評为全省老干部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荣获全市老干部工作综合考评第一名;2002年至今,连续四年荣获职能目标考评先进单位,
期刊
为妥善解决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超支问题,建立和完善解决离休干部医药费超支问题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认真解决群众当前最关心的若干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赣发[2006]11号)精神,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摸清全省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超支的基本情况     首先必须摸清全省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超支的详细情况。由省审
期刊
艳阳高照,金风送爽。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各地不断传来换届选举的消息,又有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退下来,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了省市党的主要领导岗位。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回忆起以往参与这种报道的感受,最难忘的是党的十三大召开前,江西省委原第一书记、老红军白栋材换届离职时对新华社记者发表的那篇高风亮节、感人至深的谈话。这篇谈话通过新华社报道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弹指一挥间,20多年过去
期刊
姚力志在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人事处除了组织协调全系统老干部工作之外,还具体负责省局机关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六年来,他踏踏实实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服务工作,为老同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赢得了广大老同志的称赞和局领导的肯定。   2002年8月,组织上委派姚力志组织老干部到海南考察学习,这是质监系统垂直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省局首次组织老干部外出。为了确保老干部出行顺利,做到万无一失,他事前从老干部的衣、食、
期刊
在中共情报史上,阎宝航无疑是一个神秘而闪光的名字。   在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解密后,阎宝航鲜为人知的往事公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份举世公认最有价值的情报:希特勒德国对苏不宣而战,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决策南下太平洋。在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曾自豪地说:“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我们事先也已获得。”   这个让周总理自豪的中共情报人员就是阎宝航。除此之外,阎还提供
期刊
老妈一直热衷于收集民间小偏方,以备家里人身患小疾时之用。有一天,她听人家说在网上能够查到一些小偏方,既方便又快捷,于是让我帮她试着查了几个。结果,收获还挺大。老妈顿时起了兴致,竟提出让我们教她上网。   在我跟妻子的悉心指导下,很快,老妈就掌握了基本的上网操作,不仅能自己搜索小偏方,还能为其他人提供解答,交流养生心得。   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老妈拿出一张邮政包裹单递给我,问道:“亮,这是谁从上
期刊
意识到父亲患病,是在我大学刚毕业那年。当时,我应聘到了一家企业做出纳,平时住在单位宿舍,只有到了周末才回家。平时很疼爱我的父亲一见我,总是喜不自禁地说:“小宇,你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可让我啼笑皆非的是,过了不一会儿,父亲从里屋出来,看到我的时候,仍然会很惊喜地说:“小宇,你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母亲笑他“老糊涂了”,他听了不好意思地笑。而我和母亲当时并未意识到父亲已经有了痴呆症的征兆。
期刊
情系青少年     妻子过早病故,儿子因脑膜炎半痴呆,生活无法自理,还有一个从小抚养的侄孙女先天性残疾,家庭的不幸没有把他击倒。退休后,方世宏自告奋勇地担任了镇关工委主任。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健全关工委工作机构,组建中小学校外辅导站,配备校外辅导员。他亲自担任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深入中小学开展道德、法纪教育讲座。几年来,先后为中小学生上革命传统、时事政策、道德法纪教育课120多场,听课师生达2
期刊
在北京旅游期间,我抽空看了一个摄影展,摄影展的主题是“俺爹俺娘”。据摄影作者介绍说,每次回乡下探亲,他都要用手中的照相机拍摄自己爹娘的一些生活片断。30年了,不知不觉给他爹娘竟拍了12000多张照片,留住了活生生的爹娘。爹娘去世后,他突发奇想,举办一个摄影展,就叫“俺爹俺娘”。没想到,展览竟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和轰动。许多观众在图片前流连忘返,心潮起伏。作者向观众声情并茂地说了这样一席话,让人回味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