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启思维。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想象和联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实际 创设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出现,给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十几年的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乐学”是新课改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其中“创设情境”可谓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那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呢?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融入自己的分析总结,提出几个观点,与大家探讨。
一、情境的融入,让学生陶冶情感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因此,要保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就必须融入动态的情境,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且做到自然、亲切、不露急迫,同时又有些许戏剧性,能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乐趣,有悬念感,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首先就主张教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其次重视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快乐和幸福的小女孩第三次擦亮了火柴,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我抓住“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一灵动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快乐的小天使、可爱的小精灵在对小女孩眨眼睛,你知道这眨着眼睛的小画片在对小女孩说什么悄悄话呢?”一语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是快乐王国的精灵,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遨游世界吗?”;有的说:“寂寞的小女孩,你愿意和我跳一曲舞吗?”;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这样,情境的创设唤醒了孩子们的爱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之后,我就让学生带着这种对文本的体味朗读相关段落,每一个学生用她的语言,她的眼睛,还有她的神情告诉了我,她们在用心读,读的情深,读的意浓。
二、创设渲染感人氛围情境
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运用听音乐的方法制造气氛,一首动听的歌曲或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小音乐家扬科》,在小扬科把世界上一切声音都当作音乐时,配上一段轻快的乐曲进行朗读,让学生透过音乐就能感觉出小扬科是个“音乐天才”,为后面扬科的背悲惨命运做好了铺垫;而到小扬科偷偷走进厨房时,配上低沉、压抑的音乐,让学生们的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共鸣,为小扬科担心、害怕,更为他的命运鸣不平,更痛恨那个黑暗的人吃人的社会。
三、注重媒体使用,让学生求知欲得到激发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创设精彩的教学情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一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一看栩栩如生的美的画面,欣赏品味一些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就会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景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是对教师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一切理论均来源于实践,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记忆较深,也颇感兴趣,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总之,情境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语文艺术。它便利了老师的教学,也让学生在收益良多的同时,身心、情感得到了熏陶。
参考文献:
[1]胡振席.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参考.2009(06).
[2]杨会.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1(09).
[3]金凤.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科技信息.2010(21).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牛棚镇中心学校)
编辑/赵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实际 创设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出现,给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十几年的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乐学”是新课改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其中“创设情境”可谓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那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呢?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融入自己的分析总结,提出几个观点,与大家探讨。
一、情境的融入,让学生陶冶情感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因此,要保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就必须融入动态的情境,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且做到自然、亲切、不露急迫,同时又有些许戏剧性,能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乐趣,有悬念感,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首先就主张教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其次重视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快乐和幸福的小女孩第三次擦亮了火柴,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我抓住“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一灵动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快乐的小天使、可爱的小精灵在对小女孩眨眼睛,你知道这眨着眼睛的小画片在对小女孩说什么悄悄话呢?”一语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是快乐王国的精灵,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遨游世界吗?”;有的说:“寂寞的小女孩,你愿意和我跳一曲舞吗?”;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这样,情境的创设唤醒了孩子们的爱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之后,我就让学生带着这种对文本的体味朗读相关段落,每一个学生用她的语言,她的眼睛,还有她的神情告诉了我,她们在用心读,读的情深,读的意浓。
二、创设渲染感人氛围情境
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运用听音乐的方法制造气氛,一首动听的歌曲或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小音乐家扬科》,在小扬科把世界上一切声音都当作音乐时,配上一段轻快的乐曲进行朗读,让学生透过音乐就能感觉出小扬科是个“音乐天才”,为后面扬科的背悲惨命运做好了铺垫;而到小扬科偷偷走进厨房时,配上低沉、压抑的音乐,让学生们的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共鸣,为小扬科担心、害怕,更为他的命运鸣不平,更痛恨那个黑暗的人吃人的社会。
三、注重媒体使用,让学生求知欲得到激发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创设精彩的教学情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一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一看栩栩如生的美的画面,欣赏品味一些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就会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景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是对教师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一切理论均来源于实践,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记忆较深,也颇感兴趣,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总之,情境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语文艺术。它便利了老师的教学,也让学生在收益良多的同时,身心、情感得到了熏陶。
参考文献:
[1]胡振席.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参考.2009(06).
[2]杨会.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1(09).
[3]金凤.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科技信息.2010(21).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牛棚镇中心学校)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