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与河八王杂交后代染色体传递及河八王血缘在后代中的遗传

来源 :分子植物育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甘蔗野生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遗传情况,提高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染色体计数法及AFLP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展了甘蔗与河八王杂交的染色体传递和亲本特异位点在杂交种中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河八王组合的F1染色体传递行为有n+n和n+2n方式,BC1是n+n方式;利用AFLP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展了河八王野生基因在F1、BC1后代中的遗传分析,并利用24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河八王F1后代、9个BC1后代及其双亲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到总条带数1 77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 690条,多态性检出率为95.26%,各引物组合多态性变幅为87.04%~100%.进一步分析表明,母本桂糖05-3256的特异位点传递给F1后代的比例是63.92%~71.65%,父本广西河八王1特异位点传递给F1后代的比例是8.66%~12.85%.母本崖城94-46特异位点传递给BC1后代的比例是35.19%~48.50%,父本T6-3特异位点传递给BC1后代的比例是33.97%~59.33%;广西河八王1特异位点传递到BC1后代时,比例仅为1.12%~3.35%.另外,F1、BC1的特异位点保持了较高水平.本研究说明了河八王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过程中,其野生基因在后代中丢失严重,在BC1已处于很低水平,建议前期将河八王作为母本杂交利用,可能会聚合更多有益的河八王野生血缘,从而改良甘蔗的抗逆性.
其他文献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康克清同志会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与朱德著作和生平组全体同志时,谈到朱德生平革命实践中的一些重要情节。本刊征得文献研究室同意,刊登这次谈
外形隐身技术在国内外研究与应用领域拥有大量的实验验证与实践应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电磁波绕射原理的无限长圆柱体隐身实现方法,并对隐身效果进行讨论。综合讨论了外形
海南岛为中国油茶资源分布的最南缘,海南油茶资源丰富,特色显著.本研究以海南油茶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DNA浓度、dNTPs浓度、TqDNA聚
大多数水稻类病斑突变体会提高病程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为进一步探索类病斑突变体抗病抗逆的机制,本研究对突变体spl41的形态性状、生理、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研
“肛缘水肿”是肛门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将近年来对此病的原因和防治研究,以及防治中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述评。
WRKY转录因子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利用高粱基因组数据库(v3.1.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97个高粱WRKY基因家族成员,其CDS序列长度为423~4 965 bp,编码
肛门直肠血管神经丰富,反应敏感,局部注射麻醉药及进行各种肛肠手术或直肠内注射各种药物过程中病人发生虚脱的机会比较多见。笔者自1998年~2006年9年间7000例肛肠手术中发生5
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proteins,PRs)在植物抗病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关于其在高粱抗蚜反应中是否发挥作用还不是很明确.为探究高粱抗蚜反应中病程相
为解决肛肠病术后患者排尿困难,促进尿潴留患者自行排尿,对出现术后尿潴留的32名患者,采取“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疗法,有效率达93.7%。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
本研究以两系不育系'矮粳15S'为转育亲本,通过与高柱头外露率水稻以及含有软米基因水稻杂交及复交,再与'矮粳15S'水稻多代回交,田间对柱头高外露表型进行筛选,同时结合分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