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立法改革的新思维

来源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en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修正案(九)》是我国为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变化进行的一次重大刑法修正,其目的是为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完善反腐败的相关规定;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要求,做好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法律衔接。本次刑法修正呈现出鲜明的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审慎性。
  首先,立法的民主性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和体现,也是此次修法的重要特点。主要包括:立法公开,立法过程的全程公开开放,立法机关场所和立法会议对社会公众开放;扩大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重视社会各界对刑法立法的参与;草案临时新增条款日益受到关注。
  其次,刑法立法的科学性既应体现为立法内容的科学性,也应体现为立法方法的科学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修九》修法的指导思想,也是衡量《修九》立法科学性的重要标准。问题意识要求刑法立法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切实解决社会需要其解决的问题。
  再次,《修九》是一次创新性刑法立法。刑法理念更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的刑法功能观、法益保护前置以及重视维护社会核心价值观。刑法制度创新主要是指终身监禁制度的设立。刑法的立法技术革新包括两点:一是首次在刑法典的条文上“开天窗”,二是开始注重取消死刑罪名的技术革新。
  最后,刑法立法的审慎是刑法理性的基本要求。《修九》经过了长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严谨论证和深入讨论,立法过程严谨而审慎,立法内容亦力求理性和科学。审慎回应社会关切、坚持适度犯罪化标志着我国刑法立法理性的进一步发展。
  (摘自《法学》,2015年第10期,第17-23页。)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100875]
其他文献
摘 要: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新模式应找准服务切入点,并将预防与查办案件、社会服务等相结合,立足“早预防”和“出实招”,切实提升预防效果,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纵深发展。  关键词:职务犯罪 社会化 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应创新模式,找准服务切入点,才能取得实效。自十八大以来,咸阳两级检察机关一改过去“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的传统做法,积极探索开展“三心”、“四结合”、“五进”预防职务犯罪服务活动,帮助
期刊
摘 要:作为启动刑事诉讼侦查活动的第一道工序,举报线索事关检察机关追诉职务犯罪的公正和效率。线索管理不科学,可能导致整个刑事诉讼在程序入口处就发生偏差和延误。分析《G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线索管理工作规定(试行)》的实施状况,可以发现线索管理中存在立法脱节、程序空转、信息化滞后等问题,有效性、规范度和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务犯罪 举报线索管理 监督制约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
期刊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推进,刑事审判将实现庭审的实质化转变,独立而有效的辩护制度也将随之建构起来,直接言词原则将在庭审中得到严格遵守,这无疑会对审前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提出更高标准,也对公诉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  审前控辩对抗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模式的内在要求,是提升特定案件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准确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检测的必然选择。惟有在检察环节建构体现控辩对抗特征
期刊
摘 要: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当今的经济格局和社会生活,如何利用好“天网”、强化“天算”、形成“天智”,并应用于司法办案,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亟需掀起“头脑风暴”,让公诉办案充满智慧。  关键词:大数据 公诉审查 出庭一体化 电子卷宗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四川省资阳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甚至引入人工智能概念等现代科技与检察工作的深度
期刊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结构以及第1编总则关于基本原则和管辖、回避、辩护、证据、强制措施等制度的规定,均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不符,需要加以理性研判與因应调整。  第一,就《刑事诉讼法》规定基本原则的体例来看,主要条款围绕三机关职权的自主性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展开,未能体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应删除《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1款关于三机关职权的规定,删除第5条关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
期刊
“两高一部”出台的《电子数据证据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指导、规范刑事案件中电子数据取证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该《规定》中,还存在某些规范不够严谨,一些重要的法律界限不清晰等问题。  第一,《规定》未注意区分电子数据取证活动中的强制侦查措施与非强制侦查措施,收集、提取电子数据与技术侦查的关系不清,实践中可能规避相关法律程序。对网络在线提取电子数据的数据监控,如不明确设置技术侦查程序,其法律规制也
期刊
摘要:行政机关不行使职权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地限制,主要原因是行政检察监督体系的不健全。本文从研究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现状和实践困境出发,主要针对行政检察监督权行使的不规范、易受干预、现实行使对象模糊等问题展开研究。同时,分析国外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优劣点,从法理的高度加以判断吸收,提出关于完善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行政违法 行政检察监督 行政执法  一、我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监
期刊
摘要:引渡制度是国际司法协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引渡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国的引渡立法也经历了早期实践、中期发展和近期完善的历程。本文通过中韩引渡立法的比较,对中国引渡立法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制度特征 立法比较 完善建议  引渡制度对遏制国际犯罪,保障世界和平,维护世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犯罪与跨国性犯罪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催化下呈现多元化、趋重
期刊
摘要:检察人才队伍建设是检察工作发展的基石。深入研究检察人才的相关问题,对检察队伍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检察人才应当具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理性思考、具备检察官资格年限等“四要素”;单位要从工作实绩、各类竞赛评比、理论刊物发表论文、竞争上岗、各种会议(包括工作汇报)发言等途径善于发现检察人才;单位(部门)要通过组织其参加相关评审活动、承担重点课题研究、组织参加重大、
期刊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今天第十一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在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绿城南宁隆重召开了,我谨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曹建明检察长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检察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同仁们、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检察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以及承办此次论坛的国家检察官学院广西分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论坛以党的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