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流感病毒又一个潘多拉魔盒?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美国和荷兰的两个研究小组称,他们借助基因工程技术,使 H5N1病毒发生基因变异,产生出一种 H5N1变异病毒。这种“人造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大大增强,可以轻易在数以百万计的人群之间快速传播。消息传出,世界为之震惊。
   “人造流感病毒”研究被暂停
  说起 H5N1病毒,好多人都不会陌生,它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全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 H5N1亚型。 H5N1病毒于 1997年首次在香港发现,至今仍在飞鸟和家禽中猖獗。但到目前为止,它很少传染给人类。从 2003年至今,全世界仅有约 700人感染该病毒。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 H5N1病毒对人类具有高致命性。一旦被感染,死亡率高达 59%。
  如果变异的 H5N1病毒不慎流出实验室,那将是世界性的灾难,甚至会将整个人类社会置于毁灭的边缘。
  “人造流感病毒”的工作由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是荷兰伊拉兹马斯医学中心;另一个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他们希望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这两家世界顶尖级科学杂志,能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 2011年12月20日,美国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要求《自然》和《科学》杂志只刊登这两个研究小组的研究结论,而不公开细节,理由是“防止技术细节被生物恐怖分子掌握”。
  在外界的压力之下,今年 1月20日,两个研究小组的近 40名科学家,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声明,自愿暂停禽流》H5N1病毒。
  感病毒研究 60天。科学家们说,他们的工作对公众健康有重要的益处,但他们知道这也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害怕这种致命的病毒有可能会从实验室偶然泄漏,或有可能被恐怖分子偷窃,这就会导致灾难性的传染病大流行。在声明中,科学家们反复强调,他们以往的实验都在严格的安全监管下进行,新病毒绝无泄漏。但外界的指责声仍然一浪高过一浪,世界卫生组织甚至责备美国政府不该支持这项研究。美国国家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采取非常措施,要求研究者对部分实验数据予以保密。
  2012年第4期 总第280期 “人造流感病毒”引发争议
  对于此项研究,科学家们的意见分成了两派,一些人称赞其重要性,要求实验结果予以发表;另一些人则说,该实验太危险了,应该立刻终止。
  荷兰伊拉兹马斯研究小组负责人罗恩-佛齐奥认为,该研究成果必须发表,这有利于帮助公共卫生部门的官员提前做好防疫准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病毒学家文森特认为,实验室改造的病毒根本不可能在人类社会引起灾难。人类在鼓捣病毒时,他们通常并不知道病毒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有效地复制,也不知道病毒致病的机理,以及决定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因素。而大自然更善于生产杀人的病毒。美国过敏与传染病国家研究院院长安东尼-福西博士说:“我认为这是项很重要的研究,不单需要继续研究进行下去,还要在继续研究的基础上加大投入。”
  罗格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理查德 ·埃布赖特是反对此项研究的人员之一,他认为暂停研究是个好办法,相关部门应该提升生物安全监管的力度。流感专家、前世卫组织健康安全顾问大卫·海曼认为:“在短期内,大多数的科学家赞同停止对 H5N1变异体的研究,这是一个很好的姿态。”尽管如此,海曼以及许多科学家也认为,如果彻底终止对变异病毒和其他潜在致命病原体的研究,将是一个危险的先例。虽然添加和剪切基因片段能创造超级病毒,可将整个世界带入危险之中,但这项研究对开发新疫苗和诊断测试都有帮助;尤其是流感大流行时,快速诊断将是非常必须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染性疾病研究和政策中心的生物防御与禽流感病毒专家麦克·奥斯特霍姆教授认为,可以对这一论文进行删节,并公开发表删节版本,将一些关键的信息隐去。而那些在医学研究中确实需要它的人,可以通过申请获得这些重要的信息。
  一些科学家认为,现在所有的争论都太迟了。因为这项研究已经做完,论文也都写好了。阻止发表虽然会对增加安全性有所帮助,但是同一开始就不做此项研究相比,它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H5N1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禽流感病毒。图中的这些
  小黑点就是H5N1病毒,它们由一个手感染的人类细胞繁殖而来。世卫组织禁止公布研究结果
  2012年2月16日-1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紧急会议,目的在于解决是否应发表美国和荷兰的两个实验室关于 H5N1流感病毒致突变方法的研究成果。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反复强调,本次会议是紧张的、绝密的,属于封锁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共邀请了 22位专家参加本次会议,这些专家包括本研究的参与者,原计划发表该研究结果却被叫停的《科学》和《自然》杂志的编辑,以及禁止研究发表的美国国家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的官员。
  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做出决定,出于对公众安全的考虑,暂不允许美国、荷兰两个研究小组公布对 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变异病毒的研究结果。世卫组织称,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继续禁止各国实验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 H5N1病毒发生变异的研究,同时强调对自然界 H5N1病毒的研究不能威胁公众健康。
  但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 2012年2月23日刊登论文,认为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被大大高估”。论文作者是美国芒特西奈医学院病毒学家彼得 ·帕莱塞及其研究团队。帕莱塞的团队认为,世卫组织得出 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高达 59%,这一数据“虚高”,实际致死率可能“低于 1%”。多家媒体指出,在一些政府机构和国际机构限制荷兰和美国科研人员发表研究成果之时发表这篇论文,其时机别有深意。一些学界人士注意到,帕莱塞团队几天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已发表一篇相似论文,引用相同数据,传递相同观点。作风严谨的《科学》杂志允许“一稿多投”实属“不寻常”。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流行病学专家认为,《科学》杂志之所以刊登这篇“二手”论文,或许是为了平抑学界对变种病毒可能从实验室泄漏所产生的恐慌情绪。
  《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近日透露,《科学》杂志将发表有关人造禽流感H5N1病毒论文的完整版本。艾伯茨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温哥华会议上发表评论:“我们的立场是全文发表,因为科学家和卫生官员需要设计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来保护广大人群”。
  科学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为了防范禽流感扩散的科研,却培养出了更危险的新病毒。但目前,人们不必为此恐慌。按照规范,这些病毒都“禁闭”在生物安全等级相当高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受过严格培训,又在严格监督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工作,病毒逃逸的可能性极小。不过,这次事件提出了新的警示:研究论文都已经投寄出去,主管部门才急急忙忙要求“有限发表”,说明对于高风险科研的监管存在漏洞。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总会碰到未知的风险。为了人类的福祉,有时候必须要放慢脚步。更理想的做法是,把高风险科研置于更透明的监管之下,不让高风险科研监管成为“马后炮”。
  (作者系淮南联合大学副教授)
其他文献
每当我们被堵塞在公路上的时候,就会幻想自己乘坐的汽车长了一对翅膀在空中翱翔。其实,这样的幻想并非遥不可及,因为已经有人开始逐步实现了飞车梦想。最近,挪威研究人员托马斯 ·罗德表示,或许 40年后飞行汽车就会像如今的轿车一样普及到千家万户。  现有飞车笨且贵  托马斯说,如今的绝大多数飞车设计还是参照了飞机的设计,甚至可以说就是可以在地上行驶的飞机。这些交通工具首先是架飞机,其次才是辆汽车,这与人们
期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作为傲霜脱俗的象征,菊花因其不畏秋寒绽放,历来深受国人的喜爱。时至今日,在生物技术的作用下,“报与桃花一处开”的梦想虽然可以实现,但在张秀海这样专业从事菊花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人员看来,改变了花期、抗性的菊花,要想从根本上达到传统菊花的品质还需时日。  奥运小菊盛夏绽放   2008年的奥运会,让北京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盛会少不了鲜
期刊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告诉我们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莎士比亚叶曾经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看来高度重视习惯的养成对于人的一生有益。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处在偏远地区的移民学生良
期刊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具有多样的形式和类型。  在
期刊
摘要:  运用启发式会计教学法,要求教师精选授课教学内容。同时应明确:学生是启发式会计教学的主体,多种启发式会计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还要做到灵活运用。  关键词:启发式;会计教学;运用  在会计教学的多种方法中,启发式教学方法是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如何运用启发式会计教学方法呢?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粗浅地探讨。  1 精选授课内容是启发式会计教学的基础  会计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能运用会计基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指情感作为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用;其信号功能即通过表情实现的交际功能,包括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切实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笔者认为,情感因素是作
期刊
年年开“两会”,今年不寻常。   2012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逢党的十八大行将召开、中国改革和发展步入历史上的重大转型期,因此,本届“两会”备受外界关注。本期“特别策划”为您奉献的是《“两会”上的科技提案》。这些提案涉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科学普及、科技体制改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个主题,而且几乎都贯穿着一条创新的主线。  我们记得,在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邓中翰提议尽快制订中华
期刊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由于作过手术,背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痕。小男孩因此很自卑,不敢在同学面前脱衣服,夏天也总是穿着长衣服。但时间久了,同学知道了后总是在背后议论他,小男孩就更加孤僻了。有一天上体育课,老师让小男孩们都脱下衣服,所有的小男孩都脱了,只有那个有伤疤的小孩脸胀得通红,一直不肯脱。一个小孩突然说:"他背上有条大虫子,很吓人!"小男孩这时头更低了,恨不得钻进地缝里。这时老师对学生
期刊
比利时列日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生严重恶性暴力事件,上百名无辜者在枪击和爆炸中伤亡。联想到 2011年以来发生的挪威惨剧、英国骚乱、法国和意大利打砸抢烧事件,人们不禁要问:原本富裕、祥和的欧洲怎么了?  人们还注意到,此前几天,应对欧债危机的欧盟峰会结束,应对全球变暖的德班气候大会闭幕。两个貌似不相干的会议反映了人类正在积极解决当前全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会议取得的成果也再次表明应
期刊
捕捉老鼠,乃其本能。那么,猫是怎样捕捉老鼠的呢?老鼠在猫面前又是啥样表现呢?我将两次亲眼所见的实况记录如下,由此可见一斑。  会抓老鼠的白猫  去年初冬的一天晚上,大约八九点钟,在乡下的四婶家,几个人坐在炕头聊家常,安静地卧在四婶旁边的那只白猫突然兴奋起来,它的眼睛瞪圆了,耳朵竖了起来,胡须也在翘动,但它静静地不出声,连站起身子都是小心翼翼的。  我不解地问:“白猫这是怎么啦?”四婶笑了笑,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