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2ka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能力;兴趣;观察能力;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又是一种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但教学实践表明,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使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认识不足。就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考分较高的学生)他们也只能在纸上或试卷上做实验,当他们走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效果就很不理想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措施,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改进演示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而相当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实验现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并往往同时出现,且有些实验现象表现的时间短,有些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观察到或只部分观察到了某些实验现象,也有些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一些表现明显的现象,而忽略一些重要的而现象不突出的实验现象。如,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只观察到了铜丝继续红热及产生了大量棕黄色的烟,而忽略了铜丝不断熔落以及生成的固体物质的颜色。又如、纳和钾与水的反应、只注意了钠、钾浮在水面上不断游动,并使滴有酚酞的水呈红色,但忽略了钠、钾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和生成气体及为什么闪亮的小球不停游动。为培养学生系统性、整体性的观察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在每次的演示实验中注意做到: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如何全面、细致、整体性观察?结论是什么?等问题一一列出,使学生在实验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全面认真观察创造条件,
  2.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规范操作,并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准确观察。
  3.教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必须有足够的准备
  4.实验完毕后,认真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并做好课堂笔记。
  实践证明,重视演示实验、改进演示方法,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
  
  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目的的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让同学们参与到实验中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课堂中一些试剂用量少,仪器简单,易于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改为前后桌四人小组实验,如:原电池工作原理实验,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映实验,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三氧化二铝、氢氧化铝的两性证明实验等等。这些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按步骤地完成实验操作,通过他们自己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现象,通过分析、讨论、总结都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这样做,教师虽然有些费时费力,但提高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依托实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谓“一箭三雕”。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外,教师必须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可以将课本中一些理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边做、边看、边想,再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概念。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如在学习《酸的性质》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实验:氧化铜加水,再稍加热,不溶解;氧化铜中加稀释H2SO4,再稍加热,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溶液,通过这一小实验,学生能准确得到氧化铜不与水反应而能与酸反应的正确结论。
  此外,也可选择一些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潜能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如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33页中的《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布置给学生自行设计鉴别方案,当全体学生确定了自己的方案后,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证明自己设计的实验原理、方法的正确性。又如,我在实验复习中,布置了这样一具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你掌握的有关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一个趣味实验,然后集中表演,看谁设计的趣味实验最完美,最精彩。学生们接受任务后,到处查阅并收集资料,他们设计了:可溶性铁盐与硫氰化钾为试剂的“刀子流血”;用70%的酒精和手帕为道具的“不着火的手帕”;以铁粉和碘粉为试剂(水做催化剂)的“滴水生烟”;以过氧化钠,棉花为试剂的“滴水生火”;以三氯化铁、硫氰化钾、苯酚等为试剂的“喷雾作画”;以浓硫酸和蔗糖为试剂,制作“黑色面包”;以氨气和滴有酚酞的水为试剂的“玫瑰喷泉”等一个个精彩的趣味实验。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趣味实验的设计和表演,及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保持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而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组织环保小组测定水体污染等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创新的意识,可
  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娜.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化学教学.2007第4期
  [2]姚秋平.帮助学生形成实验能力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6第4期
  [3]龚龙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反思.[J].化学教育.2005第11期[4]http://www.teachercn.com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地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正】 根据现行商标立法,商标近似是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之一。但如何判断商标近似呢? 一商标近似的概念及法律特征一般以为,商标近似是指在指定商品范围内使用与他人注册商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城镇化”建设的探索。杨凌区借助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殊政策支持,在“城镇化”建设中摸索出一条可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就业指导将成为高校一项关乎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高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进行综合、长效的管理和服务.而建立科学、高效的就
新年的钟声奏响,2005年已经向我们挥手告别。我们满怀豪情,迎来了更加生机勃发、更加充满希望的2006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这辞旧迎新、充满喜庆的日子里
期刊
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各地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是十七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主要就是学习宣
期刊
“七一”前夕,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探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和指导性.系统提出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坦言:“我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在这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问题解决得更好。”笔者听之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精神损害可以用物质财产给予赔偿。随着这一制度的确立,在处理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刑事被害人要求赔偿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的新情况。对此,有人认为,尽管民法通则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