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镜下电凝电切胃肠道息肉110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敖智容(1964.10-),女,大学本科,重庆丰都,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摘要】目的:总结內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消化科于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在胃肠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110例,切除息肉165颗,总有效率100%;结果:本组110例均1次摘除息肉,术中圈套切除息肉后,残基创面少许渗血5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液后血止,1例乙状结肠息肉切除后拒绝住院,回家出现解黑便,经静滴垂体后叶素血止,其他104例无需处理均自行止血,所有病例无穿孔;结论:內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是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內镜;检查;消化系统;胃肠息肉
  【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34-02
  息肉是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1〗,而不管他的大小、形状及其组织学类型。根据病理形态常将胃肠道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四类,大多无临床症状,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黑便。內镜下切除息肉方法较多,有电凝、电切、微波、激光等。目前最常应用系电凝电切术。我科內镜室自2003年7月到2010年7月在內镜下电凝电切胃肠道息肉共110例,切除息肉165颗,总有效率100%。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110例,男60例,女50例,年龄21~80岁,平均61岁。单发息肉88例,多发息肉22例,其中食管息肉3颗,胃窦息肉24颗,胃体6颗,贲门1颗,十二指肠息肉22颗,直肠息肉26颗,乙状结肠息肉51颗,降結肠息肉18颗,横结肠息肉10颗,升结肠息肉4颗,息肉大小在0.2~3cm。
  1.2 治疗方法:胃镜(OLYMPUS GIF-V70)、肠镜(PENTAXEC-3802F)、EREBICC200高频电发生器和圈套器进行治疗。对直径小于0.5cm的采取电凝烧灼或钳取,直径大于0.5cm息肉采取电凝电切术。术前准备:术前行血常规、心电图、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检查,住院并签手术同意书。上消化道息肉检查前空腹8小时;结肠息肉结肠镜检查当日早晨口服番泻叶水1000ml,1小时内服完,然后饮50%硫酸镁100ml,再饮白开水1000ml。上消化道息肉切除后,禁食、卧床休息6h,对食道息肉禁食24小时,流质饮食1~3天,常规予抑酸剂、粘膜保护剂2~4周〖2〗。结肠息肉治疗后,用抗生素3天,不必严格禁食,术后保持大便通畅2周。所有患者均住院观察3~5天。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腺瘤性息肉46颗,其中管状腺瘤24颗,绒毛状腺瘤16颗,混合性腺瘤6颗;炎性息肉78颗;增生性息肉41颗。
  2.2 息肉摘除率:110例均一次摘除息肉,总有效率为100%。
  2.3 并发症与处理:术中圈套摘除息肉后,残基创面少许渗血5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液后血止,1例乙状结肠息肉切除拒绝住院观察,自行回家出现解黑便,予静脉滴垂体后叶素,局部去甲肾上腺素灌肠血止,有3例胃息肉切除后出现腹痛,加强抑酸后腹痛缓解,所有病例无穿孔,随访3月无不适。
  3 讨论
  3.1 治疗特点:內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病人痛苦轻,治疗效果突出,适应范围广,已成为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形态的息肉治疗,一次可切除多个息肉,易于掌握切除组织的多少,对有蒂息肉效果更佳。其主要并发症:出血多见,穿孔次之,有文献报道出血率0.2~0.3%,穿孔率为0.5~3%③。本组110例(165颗息肉)患者均一次性切除息肉,出血1例,无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0.9%;1例出血患者系乙状结肠息肉,且息肉较大,切除后患者拒绝住院治疗,由于早期活动所致。
  3.2 治疗体会
  3.2.1 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和腺瘤、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分布散在数目较少可行电切除〖4〗
  3.2.2 完善术前准备:本组內镜下高频电切除胃肠道息肉110例,无穿孔发生,仅1例早发出血,5例残基创面少许渗血,经过处理很快血止。对并发症可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包括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等多方面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发生并发症,內镜下尽量将息肉调整到6点钟位置,以便于操作。
  3.2.3 有蒂息肉在距基底部约0.3~0.5cm处进行圈套或电凝适当牵拉或抬起,使视野清楚,先凝后切,多次电凝电切,每次时间1~2s.对广基底亚蒂不能圈套的息肉选择高频电灼治疗,电灼1/2后可自行结痂脱落,对较大息肉圈套无法全部套住,可分次、分块电凝电切,对于多发息肉可分次切除,遵循先大息肉后小息肉,对于结肠息肉,以先近端后远端的原则。在使用圈套器时要做到收缩力量不能过大、过猛,套扎力度要轻、稳、准,不可接触肠壁及正常粘膜,防灼伤及机械切割。
  3.2.4 息肉切除后,观察3~5分钟,无出血后,边吸气边退镜。术后嘱患者禁食6~24h,进食流质饮食3天,上消化道息肉常规予抑酸剂2~4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2周。
  综上所述,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操作上细心,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60
  [2] 刘远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內镜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
  [3] 张世洋.內镜治疗结肠息肉378例〖J〗.《中国內镜杂志》.2005.11(5):23
  [4] 刘远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內镜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
其他文献
【中圖分类号】R9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38-01  肩胛骨合并同侧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者被称为浮肩损伤(floatingshoulder injury,FSI),它是一种肩部的高能量不稳定的骨折, 虽然锁骨是全身骨骼中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但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近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达, 肩部的高能量损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54-01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尤其是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使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越来越受限制,为了配合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将对我院20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和检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13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2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纳洛酮治疗。分别记录疗效,然后对比分析。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与纳洛酮疗效相当。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作为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之一。  【关键词】酒精中毒;急性;醒脑静;纳洛酮;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突眼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我院确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性突眼的36例72眼患者进行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观察分析甲状腺眼病性突眼的治疗情况。结果:36例72眼在治疗前眼球突出度平均为20.1mm,治疗后眼球突出度平均为15.8mm,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充血水肿及自觉症状变化情况:患者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浮肿及畏光、流泪、眼胀、眼痛等症状体
期刊
张健撰写的论文《目标分步实施法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经《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10月、第20卷、综合5、第13页录用并已出刊,没有英文摘要。现更正为:  【Abstract】Objective goals step by step metho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quality of care in the operating roo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0例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及心电图疗效、血脂水平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心绞痛;血府逐瘀汤
期刊
【摘要】本文从“慎独”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在临床带教中,如何培养护生的“慎独”精神,临床中应选择护理品德高尚,业务强的护士,首先让护生在思想上领会“慎独”的意义所在,然后言传身教,使护生提高认识,努力达到“慎独”境界。  【关键词】临床带教;护生;慎独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09-01  慎独是伦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19-01  一次性3L袋在综合ICU及大手术术后为了增加病人营养及增强患者抵抗力是必备用物,每日用量不少,操作时每次配完药后一次性3L袋的开关均置于医用垃圾袋内丢弃。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发现,一次性3L袋開关可用于临床无止水夹胃管、造瘘管的夹闭,以代替无止水夹或血管钳,现介绍如下:  方法:配完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24-01  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科利用胸腔镜两孔或三孔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3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30例均为青年男性军人,年龄19-32岁,平均年龄24岁,其中左侧自发性气胸12例,右侧气胸18例。导致原因:武装越野8例,器械训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28-01  拇指掌指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手法整复常遇困难。我们2002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刘寿山正骨经验》刘老所介绍的摘法整复拇指掌指关节脱位,在腕关节阻滞麻醉下复位,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35岁,平均24例,右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