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高校的舆论监督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495355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最受公众瞩目的有关高校的新闻,应该首推武汉大学的腐败案。2009年10月10日,全国各大媒体、各大网站先后爆出百年学府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等涉嫌巨额受贿被批捕的消息。该案震惊全社会,至今余波未了。人们不禁要问:一向是清静之地的象牙塔,到底怎么了?为何成为滋生腐败的重灾区?高校腐败又该如何杜绝?我们怎样才能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提出的“要把那些乌七八糟的污泥浊水挡在校园以外”的指示?怎样才能把高校建设成传播知识、探求真理、培养人才、塑造文明、创造理想的圣地?笔者认为,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在高校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尽管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制约力量,但它同样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因为通过强大的舆论力量而形成的民意,会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对其被动的自律意识起到警醒作用,并促使其增强主动自律意识。修正自己的不当行为,民意也会对当事人的上级领导产生影响力,促使其妥善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努力营造反腐倡廉的校园舆论氛围,以舆论的力量来监督权力。
  
  高校校园媒体在舆论引导的同时应加强舆论监督
  
  高校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等)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想宣传、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学校的教学、科研、民主管理等各项工作。发布各种信息等重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内部的大众传媒普遍存在重舆论引导,轻舆论监督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消息和通讯类报道以宣扬成绩居多,批评类稿件明显不足;评论类稿件中涉及不良现象和行为也是避重就轻,轻描淡写:负面报道中有关学生的报道较多,有关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报道较少。这显然不利于舆论监督,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高校内部的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师生的同时,也应对各种不良现象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对各种滥用权力,有损党的形象,危害广大师生利益的不当行为旗帜鲜明地提出批评,运用强大的舆论力量,在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干预下,促使其改正。舆论监督既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又要从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和维护学校稳定出发,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
  要立足全局注意度的把握。哲学上所说的度指的是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在写监督稿件时。要讲究分寸、时机、角度,把握火候,提高引导的艺术。哪些问题需要突出报道,哪些问题暂且不报道,哪些问题需淡化处理,哪些问题要降温,都要从全局的高度去正确把握。在选择报道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帮忙不添乱,不可为追求轰动效应而进行炒作,影响校园稳定。校园媒体不仅要把群众的意见、要求、呼声及时地反映出来,而且要把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相互结合起来,使党的决策与师生的愿望得到有机统一。
  要理性分析注意深度报道。舆论监督报道要有深度需完成两个思维的过程:一是概括。根据调查采访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不仅事实真实、客观、准确,而且要讲清楚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二是升华。着眼于对事实的理性思考,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也就是说,从原来的只是回答它是什么,到深层次回答它为什么,在别人都能看到的事实之外,还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实、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联,并揭示出这一事实出现的普遍性。
  要及时全面注意客观报道。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校园媒体能否报道及时、客观、全面、有作为,是其影响力的着力点。报道得好就能广泛地赢得受众,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实践证明,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受众对媒体的关注程度就会空前提高,往往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的热点,如果校园主流媒体置若罔闻,一些不严肃的传闻很可能扭曲事实,对舆论起到先入为主的负面作用,给事件的处理带来消极影响。所以,校园媒体要形成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打主动仗,力争先声夺人,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效应,增强校园媒体的影响力。校园媒体的影响力来自其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校同媒体要进一步提高报道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贴近性,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政策优势和品牌优势,就要重视舆论监督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善于解剖新的报道课题,对其中所蕴涵的具有启迪意义的信息给予关注,对其中隐含的发展趋势与重要机遇给予必要的分析,以增强感召力和影响力。
  
  全面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刻不容缓
  
  全面推行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内部舆论监督的基本前提条件。因为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如果校务未公开,教职工对学校各项重大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一无所知,舆论监督就没有了客观对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就失去了重要的群众基础。教职工只有首先获得充分的知情权,才有可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才有可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民主机制。因此,要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除按规定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聘任和奖惩办法、经费预决算、教职工购(建)房方案、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基金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应通过多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和知晓。只有推行校务公开,才淡得上舆论监督,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加强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在高校深化校务公开制度,是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因此,一是要加强对高校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提高其对校务公开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高度来认识和落实校务公开工作,增强校务公开的主动性。二是要加强对广大教职工民主管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其参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制度,严格程序,进一步提高校务公开的规范性。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公开制度,特别是监督制度,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二是要制定详细的校务公开目录,鉴于高校的情况大同小异,建议由省委高校工委统一制定目录,对校务公开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三是规范校务公开的各项程序,进行责任分解,使校务公开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统一,既有利于操作,又能有效遏制“不公开”或“不完全公开”的现象。
  突破难点,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必须事先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方能通过。要变结果公开为过程公开,变部分公开为全面公开,变静态公开为动态公开,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模式,切实增强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使这一主要载体功能的发挥更加有力。
  改进方法,进一步突出实效。校务公开工作要注重实效,不能为公开而公开。要进一步改进公开的方式方法。及时地、多渠道地公开校务,使之真正起到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作用。为达到此目的,一是要制定一个关于公开效果的评价标准体系,二是各单位校务公开工作的考核体系中要体现效果因子。通过科学的考核和奖惩手段,引导校务公开往注重实效方向发展。
  内外结合,进一步拓展校务公开的层面。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日趋紧密,高校已不再是象牙塔,高校也不可能是世外桃源,开放式大学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以及一些具体的工作如招生政策、收费政策、为社会服务的政策等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提高学校社会地位,赢得社会各方面支持。
  建立和健全校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紀检、监察、丁会、民主党派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出击,加强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广泛搜集信息。拓宽监察视野,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要定期组织教职工代表对校务公开情况进行评估。要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就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同他们进行协商,鼓励和支持其建言献策。党内外各种民主生活会或座谈会都应定期举行,形成制度并经常检查督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内外舆论监督渠道的畅通,才能随时听到不同声音的鞭策与警示,才能密切学校党委同广大师生员工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群众基础。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之一,笔者收集了在本院2004年收住院行青光眼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4例.现报告如下:
《黑客帝国》导演的新挑战。  摄像机中出现好莱坞影星汤姆·汉克斯的脸部特写,在他的眼中,仇恨、恐惧、愤怒和怀疑相继一闪而过。这是在柏林附近的摄影棚里,拉娜·沃卓斯基和她的弟弟正在拍摄根据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云图》。  姐弟俩因为创作并导演了《黑客帝国》三部曲而闻名世界,不过当时,他们还被称为兄弟。从2003年起,开始有传闻说哥哥拉里·沃卓斯基已经接受变性手术变成了女人,不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