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次死亡 第三次·缢死和勒死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片段
  夏晓曦从来不在乎自己暴躁的脾气,尤其是在男朋友面前。
  她认为,男友就应该包容她的一切。
  “有你这么窝囊的男人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还是个男人吗?都二十好几了,还一事无成,你不觉得你是个loser吗?”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再次惹怒了夏晓曦,她口无遮拦地肆意辱骂着男友。
  “早知道你这么没用,我就去找李乘风了,和你在一起就只剩下窝囊事儿了。”夏晓曦越骂越带劲。
  李乘风是一直默默追求夏晓曦的男人,也就是说,他和男友是情敌。
  这一句话激怒了男友,他其实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但是“老好人”也有愤怒的时候。男友随手拿下挂在墙上的遛狗绳索,一下套住了夏晓曦的脖子。
  挣扎,无谓的挣扎。
  几分钟后,夏晓曦停止了挣扎,乌青着脸,一动不动。
  “杀人了,我真的杀人了。”男友突然冷静了下来,但是为时已晚。
  警察是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说一个叫做夏晓曦的女子在家中上吊身亡而出警到现场的。到达现场时,警察看到夏晓曦悬挂在卫生间房顶的水管上,用的是一条遛狗的绳子。
  “我下班后一回家,就看到她挂在这里了。”男友一脸沮丧,“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架,真没想到她会自杀!我对不起她啊!”
  按照规定,所有的非正常死亡都必须经过法医初步尸表检验,才能办理火化手续。法医在接到派出所警察的通知后,赶到了案发现场。
  夏晓曦的尸体被放下来后,法医首先检查了死者颈部那深深的索沟。
  “她真的是上吊的吗?”法医抬眼看了看男友。
  “是,是啊。”男友有些紧张。
  “抓起来吧。”法医朝男友身边的民警挥了挥手,“是他杀死了夏晓曦。”
  死亡剖析
  缢死和勒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死法,虽然两者的致死机制是一模一样的。这两种死法都是因为绳索类物体压迫颈部,导致呼吸道压闭,机械性窒息死亡。
  既然是机械性窒息死亡,那么两种死法的死者都会具有机械性窒息死亡的一些尸体征象,比如:指甲青紫、眼球突出、口唇青紫、心血不凝、眼睑出血点、内脏淤血、内脏表面出血点等等。
  在法医实践中,怀疑是勒死或者缢死的死者,首先要进行如下判断:
  1.通过尸表和解剖检验,排除死者系颅脑损伤、其他重要器官血管损伤引起的机械性损伤死亡。
  2.通过尸表和解剖检验,排除死者系疾病致死。
  3.通过毒物化验,排除死者系中毒致死。
  在排除上述几大类死因后,如果尸体有明显的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则要判断死者系机械性窒息死亡,而缢死和勒死是其中两种。
  首先,我们要区分缢死和勒死的区别。
  缢死,就是用自身重量作用于颈部绳索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勒死则是利用外界作用力作用,使得绳索在颈部交叉,压迫颈部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在排除其他死因的情况下,法医会首先判断死者是缢死还是勒死。有个好办法区分:缢死因为作用力是死者的自重,所以位于尸体位置最低的颈部部位就会着力较重(多见于下颌下),而较高的位置(多见于耳后的部分)就会着力较轻。因为着力不同,所以着力较重的部位就会呈现出深深的索沟,而着力较轻的位置,索沟就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这一种现象被法医称之为“提空”。法医经常会这样描述一个缢死尸体的颈部索沟:“死者颈部可见一索沟,绕颈一周。下颌下索沟较深,索沟在耳后提空。”
  勒死就不同了。勒死是运用自己或者他人的力量,使得交叉在颈部的绳索收缩,压迫颈部。既然是这个机制,那么勒死尸体整个颈周受力是均匀的,所以索沟深浅会基本一致。
  除了索沟的明显特征外,缢死和勒死还有一个明显不同的成伤机制问题,那就是用力不同。缢死是依靠死者自重,其力量可以达到一百多斤,而勒死的力量是依靠人为用力,其作用力度就会小很多。这个机制可以导致两种死法有以下几种尸体征象的区别:
  1.颈部损伤。因为缢死的巨大下垂力,可以导致颈总动脉分叉下部内膜出现横向裂伤。而勒死的作用力不是下垂力,而是环收力,所以也不会出现血管损伤。
  2.颜面和颅脑的征象。因为缢死的巨大力量会同时压闭颈部的动脉和静脉,那么血液就无法通过动脉供应上头部,这样就会出现尸体颜面苍白、脑组织缺血的征象。而勒死的力量一般只能压闭靠近体表的静脉,而无法压闭深层的动脉。那么血液还可以继续通过动脉供应上头部,但无法通过静脉回流。所以勒死的尸体会出现颜面青紫、肿胀以及脑组织淤血的情况。
  3.脊髓损伤。尤其是在突然下坠的缢死案例中,尸体可能出现颈椎脱位、脊髓撕裂的情况,而勒死则不会出现。
  除了上述索沟和力量的区别,绳索位置也会有区别。缢死的绳索一般都是沿着下颌走向的,位置较高,所以力量折断的都是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而勒死的绳索—般不会太高,都位于喉结附近,所以会导致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纵向的骨折。
  性质辨析
  为什么要分清死者究竟是缢死还是勒死呢?
  这有着非常重要的法医学意义。那就是判断死者是自杀、意外还是他杀!
  请注意以下用词:
  缢死,多见于意外和自杀,罕见于他杀。
  勒死,多见于他杀,少见于自杀。
  有了上面两句话,大家知道区别两种死因的重要意义了吧。
  尤其是在法医判断死者是缢死死因的情况下,结合现场勘查和调查,基本就可以判断死者死于意外或自杀。
  为什么缢死罕见他杀呢?用缢死的方式杀人,真的那么难吗?
  如图A,这样的身高差距是极为罕见的。如图B,这样的做法势必造成死者背部损伤,可以被法医发现。即便是采用了上述两种做法缢死了别人,再伪装自缢的现场,势必在死者颈部形成两条走向不同的索沟,一样会被法医发现端倪。另外,那个被你缢死的大活人,不知道反抗吗?反抗被你制服了,没伤吗?
  有人说了,不能把人弄晕了再缢死?理论上说确实可以,但是别忘记了警方的常规毒物化验。有人说,那打晕!打晕的话,头部会有损伤被发现。
  又有人说了,我先把人弄死,再伪装一个自缢现场。看过我的书的同学都知道,有个名词叫做“生活反应”(详见《逝者证言:跟着法医去探案》)。颈部索沟有无生活反应,可以直接判断缢吊行为是在生前进行的,还是在死后进行的。而且,你先把人弄死,总要有个死因吧!你觉得哪种死因不会被法医发现?
  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医科学是可以轻松解决此类案件的死因和死亡方式的。
  然后,还要加注一句:缢死的力量来源于死者的“全部体重”或“部分体重”都可以。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典型的缢死都是我们常说的“上吊”:踩个凳子用绳子挂住脖子,然后蹬掉凳子。但也有很多非典型缢死,比如半蹲位、坐位、跪位、趴位,其实都是可以导致缢死的。
  在很多小学生意外缢死的案例中,上述的体位都时常出现。
  很多孩子都喜欢跳绳及红领巾玩绕颈子的游戏,现在看起来,那该有多么危险啊!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各行业的顶尖人才被迅速汇聚到了一起。电子专家们开发出雷达来应对德国轰炸机,保证“不列颠空战”的最终胜利;医生与化学家们研究出青霉素与毒气弹;逃难到美国的欧洲物理学家与美国“土鳖”科学家一起,组成了一个近万人的团队并实施“曼哈顿计划”,惊天—爆震动地球;哪怕是那些与晦涩难懂的符号为伍的数学家们,都被军方安排到一块儿来破译敌军电码。  在这所有项目中,有我们极为熟悉的名字,奥
期刊
每天,总是有数不清的运动少年迎着阳光挥洒自己的汗水和青春。运动场原本就是能最好地展现无尽活力和绰约身姿的地方。而那些偶像们的出现,更是让运动场的温度一升再升。托尼·帕克、凯文·杜兰特、约翰·沃尔还有克里斯·保罗……一连串的大牌球星们踏上神州大地,也让篮球毫无疑问地占据着体育报纸的头条。  在球迷们看来,这些球员们都太过高大了:不管是身高还是能力还是技术,他们都高大得难以接近。可是事实却是,如今的篮
期刊
位于胶东半岛中部的莱阳曾经是恐龙的乐园。莱阳的白垩系地层发育完整,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和昆虫化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同时共生富集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地方。从大约1亿年到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时期,是恐龙灭绝前的最后纪元,莱阳的化石记录,就再现了恐龙这最后一段繁盛的岁月。  平原上的峡谷  说起莱阳的白垩系地层,最典型的化石暴露区域不是科考队员们徒手挖掘的,而是在大自然
期刊
纽约第五大道与第89街路口拐角,正对中央公园的地方,矗立着一座名为“古根海姆”的博物馆。它在建立之初曾饱受争议,但时过境迁,今天的博物馆已经成为纽约的标志性建筑物,受到世界建筑界同行的广泛认可,奉其为全球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这就是倡导“有机建筑”风格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杰作。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1867年~1959年建筑师、教育家、作家与室内设计师等标签都贴到一个人身上难免产生违
期刊
人与机器,孰优孰劣?  “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值班,不用吃饭不用睡觉,拥有强大的火力、良好的机动性能。”这是《机械战警》中机械战警的“生产商”——OCP(Omni ConsumeProducts,泛消费公司)为解决泛滥的犯罪行为而提出的全自动机械警察ED209的设计理念。  ED209是完全的人造产物,它的智能实际上只是计算机程序对人工预设的逻辑命令的运用,并没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是纯粹的机器人。在
期刊
有时候,生活的经验可以证明我们并不孤单。事情是这样的:我带了一个桃子到单位,由于桌面脏乱差,就顺手放在了电脑主机的后面,然后等我再见到它时……已经是两个星期后的事情了。这时候的桃子已经不叫桃子了,而是叫做霉菌的家。看到这个景象,我不由得赞叹道,霉菌为什么长得这么漂亮呢?确实如此,蓝绿色的部分犹如玉石翡翠,鲜明而不张扬;橙色的部分犹如晶莹果冻,让人馋涎欲滴;白色的部分毛绒绒,看起来煞是可爱;黑色的部
期刊
1963年1月13日,法兰西领导人夏尔·戴高乐在一次公开讲话中宣布,英法联合研制的超音速客机将被命名为“协和”。其潜台词就是,这种“比声音还快”的巅峰动力技术在民用领域大幅度拓展的趋势已经极其明显。除了媒体记者与民众之外,还有一个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跳加速,此公便是当时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就在一年多前的1961年4月12日,在他领导之下的苏联完成了世界上首
期刊
在亚洲国家中,折纸是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内容之一。每个人总有一段时间会沉迷于折纸带来的乐趣,无论是漫天乱舞的纸飞机,还是静静漂浮的小船,或是算命工具东南西北,都曾经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童年记忆。不过,或许你未曾想到,看似简单的折纸却也是数学达人的玩具。  折纸的历史  折纸的起源众说纷纭,由于中国在西汉时期,率先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张,同时中国也拥有自己的折纸传统,因此很多人认为折纸起源于中国。但在折纸的
期刊
本刊在“折折生辉”中已经探讨了,折纸这活儿是学前教育的内容之一……  猫哥在边上搭话说:哎,我长到这么大岁数,现在唯一会折的就只有纸飞机。  事实上,折纸这个活儿要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捣鼓纸张,但要说不难,相信你阅读完“折折生辉”之后一定会扶额并产生眩晕感。不就是折个纸,怎么欧几米德与《几何原本》都跑出来了。所以,本刊在这个版面给大家呈现一下玫瑰花球纸艺,如果你认为很小Case的话,不妨自己折一
期刊
1982年,一部叫做《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的好莱坞电影横空出世。这部电影在今天看起来可真是情节简单、特技粗陋,甚至可谓“惨不忍睹”,但它首次把“人可以通过电脑程序在虚拟世界中打架”这个概念搬上了大银幕。虽然该片在上映后引发追捧,但当时的观众对它的感觉更像是“不明觉厉”,因为当时在民众面前提起计算机,他们会认为你在说计算器。  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说《神经浪游者》(Neurom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