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冠心病

来源 :中国医药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CAD)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也迅速增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它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MI)、中风、猝死等,多见于50~60岁的男性及60~70岁的女性.过去,常通过血脂普查发现冠心病高危人群,尽管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但在美国每年要漏诊130万没有或只伴有轻度胆固醇增高的心肌梗死患者[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AR)的免疫功能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AR患者血清中Ca、Mg、Fe、Zn、Cu、Mn、Sr的含量及其检测AR患者免疫
对AMI患者,初始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可以口服,但静脉用药同样耐受良好。两项随机试验已经证明了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联合呋塞米治疗AHF的疗效;该试验还证明,应用血流动力学可耐受的最大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恤压(EH)左塞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将122例EH伴INH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三组患者
6年前发表的一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研究(ELITE试验)意外地发现,氯沙坦组的总死亡率及猝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1].这一结果曾错误地提示人们,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