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王见谢子《吕氏春秋·去宥》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①,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②,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吕氏春秋·去宥》)
  注释:
  ① 说:通“悦”,高兴。
  ② 悫(què):诚意。
  大意:
  东方的墨家学者谢子,将要西行来见秦惠王。秦惠王向正在秦国的墨家学者唐姑果打听谢子的情况。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而疏远自己,回答道:“谢子在东方是出了名的花言巧语,非常阴险,他将尽力游说,来骗取您的继承人的信任。”秦惠王因此怀着怒气等谢子来。谢子到秦国以后,向秦惠王陈述政治主张,秦惠王不听。谢子很不高兴,于是告辞离去。一个人要听别人的意见,总是希望从中受益,如果人家说得有道理,就算他是为了获取继任者的信任,又有什么损失?如果说得不正确,就算他不是为了取悦继任者,又有什么用呢?不因为别人有道理而诚心诚意相待,只是因为听说他想争取继位者的信任就不合心意,秦惠王因此错过了听取见解的好机会。有了这样的存心,即便白天黑夜辛苦会见访客,弄得头脑发胀,眼睛发花,也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
  【解读】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虽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炼短小,用事说理颇为生动。本篇即为一例。“宥(yòu)”通“囿”,局限。“去囿”,就是去除人为偏见。秦惠王显然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一个人怀有何种最终目的,与他此时此刻言论的正确与否,完全是两回事,应该区别对待。推及生活之中,我们评判他人的言论乃至行为,抛开先见为主或道德洁癖,将注意力集中在言行本身,或许更能做出公正的判断。(孙璞)
其他文献
与“阳春白雪”的经典诗文名句相比,“下里巴人”的俗语谚语要接地气得多。在外交舞台上,在日常生活中,俗语同样大放异彩。习近平同志曾在一次对外演讲中谈及国家发展道路问题,引用了一句饱含中国智慧的俗语——“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来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而在提醒全党同志警醒起来,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则用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足见,恰当地运用俗语
期刊
我们通常把意见不同称为意见“相左”,不说“相右”,是因为,在古代“左、右之对,人道尚右,以右为尊”,“右”隐含着正确、尊贵的意思,“左”相对于“中”“正”而言,更多表达的是偏差。汉字是象形文字,从字形可以看出,“右”字取意用右手吃饭,民以食为天,右手这是在做最重要的工作;而“左”字上为手,下为工,左手只是处于一种辅助地位。古代都以男子为右,妇人由左就是明证。中文中“左”多是“相反”“劣”的意思,带
期刊
韓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期刊
《群书治要》书名的由来  201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党校召开了“《群书治要》——古镜今鉴 为政以德”的座谈会,与会领导、学者对《群书治要》作出了高度评价。而早在2012年,“群书治要网”就已经开通,用来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重视《群书治要》这部书。  《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名臣魏徵、虞世南、褚亮、萧德言受唐太宗李世民之命编修而成的,是一部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立
期刊
汉朝建国时期的制度设计中,有一项基本的政治安排——“郡国并行”,即封国与郡县并行,“一朝两制”:既有周朝的封建制,又有秦朝的郡县制。早年有七八个异姓王国,后来又有几个同姓王国。  这种政治生态在几十年后,汉景帝即位初年,引起一场大祸。以吴国与楚国为首的诸侯王发动叛乱,提出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一时间气势汹汹。晁错是景帝为太子时的侍读老师、藩邸旧臣,力主削藩。吴楚七国之乱以诛灭晁错为借口,实质是指向
期刊
亡秦者,赵高也  “亡秦者,胡也。”這句话曾让秦始皇极度紧张,大肆征调军队防备胡人匈奴。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南公的这句预言竟被后来的事实验证了,陈胜、刘邦、项羽等楚国人造反,“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灭亡了秦。  可是,我要说,秦朝的灭亡,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赵高的“贡献”,是赵高灭亡了秦朝。  秦始皇崩驾于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国的农业生产力和农田管理水平,本来就高。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①
期刊
江出西陵(峡名,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miǎn),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张怀民,字梦得,苏轼友人)谪居齐安(黄州古称),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苏轼字子瞻)名之曰“快哉”。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风耳
期刊
1945年8月15日,发动野蛮侵略战争的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中国还直接间接参加了东南亚、欧洲、太平洋、北非等重大战役,以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滇缅作战,13万中国远征军埋骨异乡  日本于1940年9月进驻法属印度支那,直接威胁到英国的利益,同
期刊
什么是中年?不容易说得清楚,只说我暂时见到的罢。  当遥指青山是我们的归路,不免感到轻微的战栗。(或者不很轻微更是人情。)可是走得近了,空翠渐减,终于到了某一点,不见遥青,只见平淡无奇的道路树石,憧憬既已消释了,我们遂坦然长往。所谓某一点原是很难确定的,假如有,那就是中年。  我也是关怀生死颇切的人,直到近年方才渐渐淡漠起来,看看从前的文章,有些觉得已颇渺茫,有隔世之感。莫非就是中年到了的缘故么?
期刊
在我的窗外大约三百米外的地方,有一座墨绿色的高树林——树叶和树枝形成的高山,它摇来晃去,好像随时都会倾倒下来。由聚在一起的欧洲山毛榉、欧洲白桦、杨树和欧洲白蜡树构成的村子坐落在一块稍微凸起的土地上,它们的树冠都倒垂下来,摇动不息,仿佛不断颤抖的海浪。大风撼动着它们,吹打着它们,直到使它们发出怒吼声。树林左右扭动,上下弯曲,然后带着高亢的呼啸声重新挺直身躯。接着又伸展肢体,似乎要连根拔起,逃离原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