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百花村,种花不种谷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love_s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闽南,提及百花村,少有人不知晓。毫不夸张地说,百花村人栽种的花木妆点着整个闽南地区。也许很难想象,区区3.5平方公里的小村庄,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实际上,这里的花农在外租种的花圃是本村面积的十多倍。闽南地区成千上万的花店都从这里进花,不少熟门熟路的人还会专程自驾前往百花村购买仙人球、盆景或多肉植物布置自家庭院或是店铺。
  车在宽阔的324国道上行驶。这条公路,从龙海九湖镇百花村到漳浦县马口花博园的一段,因两旁都是花木企业与花卉大棚,被称作漳州的百里“花卉长廊”。一路上,我揣着疑问与期待,如果仅仅是省内最大的花卉集散地,未免乏味。繁华的交易中心背后是否还能寻觅到些许传统花村的蛛丝马迹呢。未容我细想,司机师傅把车停靠在漳州花卉交易中心的岔路口上,转头告诉我“百花村到了!”
  


  眼前所见,着实与预想中的风雅花村大相径庭。宽广路面向村内延伸,16层高的花博会展馆大厦矗立道路尽头,蓝色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商务气派十足。路两侧是满满当当的花店门脸,盆花、树苗错落有序地摆放在店门口,放眼望去,深深浅浅的绿连作一片。
  始于明代的卖花营生
  如果你在百花村选购花卉时,听到哪家店主夸赞起他们祖先是从明代便开始以栽花卖花营生的,千万不要怀疑。
  


  相传在明初,朱氏的开基始祖朱茂林随父避难于百花村。他见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山坡长满奇花异草,便落地定居,之后世代以种花卖花为业。在乾隆《龙溪县志》中清清楚楚的记载着,“出郭南五里,有乡曰塘北,居人不种五谷,种花为业,花之利视谷胜之,盖地瘠,种谷不蕃,宜花故也。又能于盆中种古松及各花树枝干、扶藤,古致异常。”志书中所说的塘北,就是百花村。百花村村名的形成缘于朱德的一次南巡视察,他见这里花木葱茏,家家户户都有庭院花圃,便赞美“真是个百花村!”此前百花村叫塘北,因方言谐音又名长福。
  志书中记载的塘北“宜花”是真,但“地瘠”不宜谷则未必。种花不种谷现象的背后是自古漳州沿海地区的农业商品化程度高,加上地少人多,迫于人口的压力,这一区域从明清开始就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而粮食供给则依靠外部。所以,百花村所在的九湖镇又被称作闽南的“花木之乡”“花果之乡”,这里盛产柑橘、龙眼、荔枝,可谓四季瓜果飘香。九湖镇的圆山还是水仙花的原产地,此外与之相邻的浮宫镇出产的杨梅也享誉省内外。
  塘北所处的漳州平原,地处九龙江下游,农业条件素称优越。自宋代始,历任漳州父母官无不以兴修水利,围海造田为要务。这一点可以从当地的地名,例如“邹塘”“新塘”“琪塘”等得到映证。志书对各类水利做了详尽的区分与解释,“邑面海多卤田,抱山多磳田,地形殊而水利亦异……有利用潴者,大而为湖,小而为塘……”可见,“湖”与“塘”都是具有蓄水功能的水利工程,而他们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百花村乃至整个九龙江下游流域成为良田沃野,与漳州历史上一位叫姜谅的知府有莫大关联。姜谅守漳两任共六载,或许是因为他来自嘉兴,将江南水乡的治水经验带到了漳州,任职期间,他大兴水利,这当中就包括重浚邹塘,得益于此,地处九龙江南岸,邹塘之北的塘北村,才拥有了稳定的灌溉条件,真正成为一方宝地。
  盆景技师,从徽派到岭南派
  如果你在百花村里看到面色黝黑、头戴遮阳斗笠的农民大叔在同人畅谈盆景造型艺术,请不要惊讶,他可能的确是一名盆景技师。正如《龙溪县志》中提及的那样,清代的百花村人就“能于盆中种古松及各花树枝干、扶藤,古致异常”。盆景是百花村传统商品之一,这里制作盆景的历史悠久,如今这项传统技艺在村里传承了下来,“家家有花栽,户户养盆景”,盆景玩家也不乏其人。
  


  与广州的芳村、苏州的虎丘、南京的雨花台这些曾位于大都市郊区的百年传统花村一样,漳州百花村花卉盆景行业的兴盛,得益于明清漳州城商业的极度繁荣。那时的花农需挑着担子步行到周边村落,或乘木船渡过九龙江,到漳州城内走街串巷的叫卖。盆景不像草花那样容易枯萎,受到花期和季节的诸多限制,且欣赏价值颇高,在当时受到广泛喜爱,尤其是文人或官员的府邸园林内,多半要供設几盆欣赏。不过,相比其他花村,百花村的盆景造型出现过一次颇有趣味的转变,这是我从村里一户世代做盆景的人家口中得知的。
  朱德培家靠近村落中心。这两年村中大姓朱氏祖坟迁修,或是这一大事件牵起了木本水源的情思,几个退休老人倡议重修朱氏家谱,人们才张罗着重新收集过去的点滴。村民为重修家谱而四处找寻资料时,朱德培从家中拿出了一本旧谱。这本撰于光绪年的家谱,记载着本支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之后,由徽州婺源辗转迁徙入闽。
  如果说单凭一卷清末重修的家谱很难为百花村朱氏祖籍徽州下定论,那么在六七十年代村里的盆景仍旧保留着鲜明的徽派风格,就不得不让人讶异了。老人告诉我,如今挂靠岭南流派的百花村盆景,在半个世纪前还带着千里之外徽派盆景“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造型风格。直到盆景出口外销时才被发现,由于当时市场上岭南派盆景比较畅销,为了打开销路,朱德培专门前往广州,向当时岭南派盆景大师孔泰初学习造型技艺,之后,百花村盆景才逐渐转靠岭南派,也就是以老树桩培育出大树型的盆景风格。此后朱德培又去苏州,向苏派盆景大师朱子安求教。如今,百花村的盆景已是融合诸多流派特色于一身了。   既是盆景世家,作为对外店铺的盆景园自不可少,朱德培家的“艺芳”盆景园就在距百花村不远的美山村盆景园艺市场当中。“艺芳”这名字听来普通,其实可有些来头,据说是清代一位来园圃造访的举人即兴取下的,此后沿用至今。朱德培的儿子是盆景园的接手人,三亩大的地方摆放有大小盆景一千多盆,最奇的是一株针柏包九里香的园林盆景,九里香看起来是枯木,却又发出了几丛嫩芽,对比显得拙朴有趣。就着园内造型各异的盆景,朱先生同我介绍起盆景造型,悬崖式、丛林式、峡谷式、临水式、附石式、风吹式都各有特点,而我只能感慨盆景这行水太深,光是入门恐怕也得花上一年半载了。
  也许他们没有乡愁
  


  漳州花卉交易中心的位置相当于百花村的村尾。我从大桥路与324国道交汇处的水仙花雕塑附近,一路走到花博会展馆大楼,这半个钟里路过的花卉店铺,多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而花博会展馆大楼背面两条叉路上的门店多以批发为主。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小巧玲瓏的多肉、千态万状的仙人球、淡雅的兰花、苍劲的盆景,绿油油的小绿植,还有水培植物、嶙峋峥嵘的盆景石、各式各样的花盆、造型怪诞的根艺。
  百花村人去全国各地开花店的不在少数,而选择留居村里的人们,通常在花卉交易中心开有门店,为方便照料花圃与花店,少有人会搬去漳州市区生活。清早店铺开门后,店主将花木逐一搬出到门口排列整齐,有的店家则开始往店里拉货,如果是淡季也可以在店里喝喝茶。周边村见百花村花卉生意做得红火,光景年胜一年,也纷纷从果木种植业转行做起花卉买卖。
  直到离开百花村时,我仍无法把它与当下热议的“传统村落”联系到一起。“传统村落”概念辐射出的诸如“乡愁”“复兴”等语词,仿佛统统与百花村无关。我始终感到,这座从明代就开始专门栽培花卉的村落,如今在产业化生产的大潮中已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们对于过往留恋甚少,人们像是带着与生俱来的对花木的热忱,专注于眼前生计,栽花、做盆景、经营花店就是他们最关心与乐道的事。百花村似乎既保留着这方土地上传统农耕文化中务实守土、陶然自得的性格,又带有商业文化中顺应时势,开拓进取的精神。或许正是在这两种人文性格的共同作用下,百花村从历史中来,又快步前去,搭乘时代的快车,朝气蓬勃。
  

其他文献
近日,“清新福建”台湾旅游服务中心牵手台湾平潭同乡会及海峡友谊旅行社, 特别推出街头快闪“清新福建 Fun假趣”活动。活动以青少年聚集的台北西门町作为宣传场地,现场伴随持续不断的“欢迎到福建旅游”“欢迎到平潭旅游”的宣传口号,将围观的群众带進活动的高潮,气氛嗨到最高点。通过手举牌快闪活动等台湾年轻人喜欢的活动方式,传递福建省欢迎更多台湾同胞来闽旅游的热情和期待,进一步树立“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在台湾
期刊
近日,泰宁1537房车营地项目开工仪式在上清溪景区上游——崇际村举行,预计年底营地可实现对外使用。泰宁房车营地项目,是上青乡特色文化旅游与现代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之一。1537中国自驾游营地定位于旅游地產和泛旅游业的领先企业,是一个集景区、休闲度假、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营地为汽车自驾游爱好者提供住宿、露营、越野、休闲、汽车租赁等一体化服务。
期刊
武夷山跨越赣闽,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18日,江西省铅山县、福建省武夷山市签署框架协议,宣告两地携手共同呵护“同一个武夷,同一个遗产”。波兰當地时间7月9日,武夷山边界调整项目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至此,位于江西省一侧的北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北武夷山由此前的遗产地缓冲区成为遗产区,是对世界遗产武夷山边界的扩展。
期刊
暑退九霄凈,秋澄万景清。海悦山庄酒店“悦色怡人”系列月饼,甄选拥有几十年历史的香港荣华月饼经典配方,传承红白莲蓉蛋黄经典口味,增加冰皮香芋、流心红酒蔓越莓奶黄口味,带来视觉与味觉新体验。酒店还推出月饼礼券丰富兑换选择,客人除了选择领取月饼,还可以选择兑换自助餐、BBQ晚餐或下午茶。购买热线:0592-5023333 。
期刊
福建是中国生态最优的清新地,是全国最绿的省份,森林覆盖率高达65.95%,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在福建秀丽的山川中,海丝的古韵、雄伟的世遗风光、多样的宗教文化、清新的茶文化,以及丰富的休闲度假区,构成了摄影爱好者拍出“清新福建”的五大主题。  海丝古韵    福建是中国“海丝之路”最早的起锚地。早在唐代中期,泉州港(刺桐港)就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到了宋元时期,则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因此成为中国海上
期刊
八月盛夏来袭,酷暑难抵寡然的胃口。乐美中餐厅应时推出夏季新品。武夷山大红袍炒虾仁,精选本港新鲜虾仁,以茶入馔,佐以鲜嫩芦笋,沁人心脾的茶香之中,平添了幾分清雅。京葱云耳捞咸肘子,肘子肉用花椒葱段水煮切薄片,与木耳,香葱、料酒拌匀,佐以炸过的意大利面,香脆可口,咸香开胃,实属夏日里难得的一道爽口下饭的佳肴。预定电话:0592-7709178。
期刊
為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由福建省旅发委、省体育局、省老区办等单位主办的环中央苏区 “骑聚红土地·重走长征路”2017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在风景秀美的宁化县圆满落幕 。来自广东、江西、台湾等16省市600名骑手到场参加。
期刊
7月中旬,100个手持不同秘密道具的哆啦A梦惊现厦门思明区,萌翻了的蓝胖子们登上了厦门世貿海峡大厦观光厅“云上厦门”55F,1300平米的云上厦门幻变成蓝色的梦幻世界。此次活动,是为哆啦A梦诞生前100周年举办的特别活动,特展时间7月15日至8月31日。“100哆啦A梦秘密道具博览”为目前最大规模的哆啦A梦系列展览,除了神秘道具外,本次特展也带来大量哆啦A梦正版周边商品,有限量发行的“100周年礼
期刊
北京時间7月8日23:10,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以符合世界遗产第2条和第4条标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和现代生活品质。
期刊
和国内其他从事自然教育的学校或机构不同,来自云南的“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有着“在地”这样一个朴素的名字,他们用了五年时间,让自己成长为一家把“在地化”和“生活化”做到极致的自然学校,将自然教育课程化,也让自然教育更贴近社区和人们的生活。“在地”二字正是他们对于自然教育最好的诠释。    2012年的秋天,四个平均年龄 29 岁的姑娘——蚂蚁、茉莉、海螺和榆钱儿,出于对自然的热爱、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走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