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声乐艺术传播的文化使者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期,音乐传播的技术还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对歌唱家以及歌唱艺术的欣赏了解和研究,其途径还比较单一和落后。主要依靠收听录音机播放的盒带、看录像机播放的录像带,那个时候,大家除了对国内一批老歌唱家,比如:李光曦、胡松华、郭兰英等有所了解以外,就是通过广播电视和录音机欣赏到胡晓萍、张建一、詹曼华和里迪拜尔等一批从国外获奖的青年歌唱家美妙的歌声。90年代中期,出现了相对先进方便快捷的CD、VCD和DVD——光盘,港台歌星和国外歌唱家随之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莫华伦——这位来自中国香港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了笔者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歌唱家;莫华伦;歌唱艺术成就;文化使者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8-0005-04
  一、莫华伦——功勋卓著的男高音歌唱家
  众所周知,培养出一位名副其实的男高音歌唱家,是非常难的,在声乐教学中,其成功率也相对低于其他声部。因此,声乐界也常常把男高音戏称为“难高音”。但是男高音作为声乐艺术各个声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声部,与其他声部相比,男高音以他特有的嗓音生理构造,所产生的独特而巨大的艺术魅力、所塑造的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可以毫无夸张地说,男高音集合了高远大气、金属明亮、粗狂阳刚以及优美和抒情等艺术特点于一身,其艺术创造上的诸多鲜明特性与强大优势,使得其他声部无法比拟。也正是这样的多元综合艺术特点强烈的吸引人们的审美情趣,当然也不乏使得许多研究和实践男高音的人们对于男高音既充满爱意,又充满了遗憾和纠结,感受到探索高音的艰苦卓绝的不乏其人。每每唱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要么纠结得“望高兴叹”,要么望而却步——失去信心……
  为什么男高音——高音(本文泛指美声唱法)这么难?这是一个历史沉重话题,也是中国声乐家们一直在努力学习西方唱法的优长为我所用,并结合中国语言习惯规律以及中国人的审美要求,即展开了“土”“洋”结合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从20世纪新中国成立初期直至当下,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虽然,曾有中央音乐学院的郁宜萱和沈湘、南京艺术学院的黄友葵、上海音乐学院的周小燕、四川音乐学院的郎毓秀等一批优秀的声乐教育家,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探索,他们分别把中国的京剧唱腔技巧巧妙地融入到美声唱法的教学当中,从而,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土洋结合”道路。相继培养出一批男高音歌唱家,随后,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的美声唱法,国家又公派歌唱家到西方留学。
  那个时期,林俊卿、娄权贵、藏玉炎、吴雁泽、李双江等一批歌唱家都是男高音心目中的偶像和追随者。
  改革开放之后,又出现了范竞马、程达以及戴玉强、魏松、张建一、邓小俊等一批男高音歌唱家,新时期,后起之秀薛浩垠、王传越、张英席等相继出现,为当代男高音带来一股股新鲜的血液。但是我们仅仅就数量上看,仍能够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女多男少”或者“女强男弱”的无奈现实。因此,无论是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出现一位非常成功的男高音歌唱家,对于中国大众来讲都显得是那样地弥足珍贵。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声乐文化生态之下,歌唱家——莫华伦以他漂亮宏大的高音魅力以及大气磅礴的歌唱气势、高大帅气的舞台形象、激情四射的歌唱热情,一经出现立刻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并在现代传媒技术广播、电视、光盘等的有力助推下,莫華伦的名字很快就走进中国声乐界以及大众的艺术视野。记得当年,笔者听到莫华伦的演唱之后,就曾断言:莫华伦——这颗耀眼灿烂的美声领域冉冉升起的明星,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位歌唱大家。
  果然不出笔者的预测,莫华伦以戏剧加抒情男高音的精彩登场,不仅为当时的男高音歌唱领域注入一股新鲜的活水,更为中国声乐艺术界增加新的发展动力,特别是对于后来的中国的男高音歌唱艺术产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这种影响力具备很强的辐射力,以至于今天还在延续……
  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直莫华伦的歌声在国内到处传播的时候,那个时候,笔者还在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做声乐教师,跟随我学习的一位学生叫景晓军,是一位条件非常好的男高音,其嗓音条件与莫华伦有些贴近。当时,我就给他推荐莫华伦,并要求他课余时间一定要多听莫华伦的歌,认真细致的研究莫华伦的歌唱方法和艺术风格,甚至研究莫华伦从吐字发音到声音控制以及气息运用等每一个歌唱细节。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十分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位学生在研究莫华伦的歌唱艺术的岁月里,与其他众多声乐人,伴随着莫华伦的歌声成长前行,并一同成为莫华伦的铁杆粉丝。
  时至今日,我所教授的这位男高音在声乐艺术上取得了不小艺术成绩,如今已经是洛阳声乐家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了。当他听说我要写一篇关于歌唱家——莫华伦的艺术评论文章时,非常兴奋,欣然答应与我一起整理,20世纪90年代,师生共同研究莫华伦的那段难忘的艺术经历。
  他充满激情的谈道:郭老师您还记得吗?当年,跟随恩师您学习声乐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阶段,总是在高音小字二组g上面徘徊和纠结。突然有一天,您向我推荐了一位来自香港的男高音,您说:你知道吗?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一位歌唱家,他叫莫华伦,他的声音很漂亮,高音非常方便,你应该多听、多模仿,这样对你的高音解决一定会有所帮助。按照老师的指引和教导,我立刻购买莫华伦演唱的《重归索连托》《今夜无人入睡》等作品的演唱光碟,当我听到他那美妙的歌声、看到了他帅气的外表,我有一种强烈预感,在不久的将来,我不仅能够突破高音,而且,我与这位世界级的男高音歌唱家,定能够结下艺术之缘。
  莫华伦音色浑厚,富有戏剧性的感染力,加上俊朗的外表,在国内外的歌剧舞台上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戏剧男高音。特别是当我听了他演唱的《女人善变》和《今夜无人入睡》很是激动,也备受启发。稍后,我又通过中央电视台看过他主演男主角阿尔弗莱德的歌剧《茶花女》,我深深地为他华丽的音色和精湛的演唱技巧所折服。从此以后,莫华伦这个名字就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不断地琢磨体会莫老师的演唱技巧和表演风格,尤其敬佩的是,他既有美声唱法的统一认知,又能坚持自己的风格特点,具体表现在对于多种语言的娴熟的驾驭能力,特别是对于中国歌曲的语言的准确把握和清晰自然的表达方面,更是令人难忘!我是全国莫华伦成千上万铁杆粉丝中的最牛人之一。在此后的声乐艺术道路上,我开始沿着老师的艺术轨迹,在舞台上锻炼自己,并取得一定的艺术成果,在继续探索声乐艺术的基础上,还开办了自己的声乐培训中心。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始终没有忘记仔细研究和琢磨莫华伦老师的演唱方法技巧语言和表演,并坚持运用到演唱和教学实践当中,得到了声乐同行和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的认可。   近几年,我又和洛阳的几位同仁发起成立了洛阳市声乐协会,很荣幸地担任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洛阳市声乐协会的目的也是在于提高推广和普及美声唱法在基层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广大洛阳声乐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协会还专门组织大家开展了讨论关于莫华伦老师演唱风格技巧和他作品的专题会,大家一致认为莫华伦老师技巧精湛,演唱激情四射很有生命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莫老师的身上汲取艺术营养,从而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演唱能力和艺术修养。
  这么多年过来了,我和我的声乐同仁一直默默地关注着莫老师在国内外的歌剧舞台上的每一次演出和文化交流艺术活动。我们是莫华伦——从一位年轻的歌唱者,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崇高,并成为一位大歌唱家的历史见证者。我们由衷地为莫老师感到敬佩和赞叹。
  事实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歌唱者的初期学习也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每一位歌唱家的成长都离不开模仿。比如:著名男高音普拉契多·多明戈曾到一所音乐学院学钢琴、和声和作曲,然而他始终没有正式学习声乐。很明显,他是稀有的无师自通而具有巨大成就的歌唱家之一,但别的歌唱家、音乐家对他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来追溯一下指引他走向一颗明星的发展道路吧。 [1]
  当记着问道多明戈:在声乐技巧方面你还接受了任何其他的影响吗?他说道:卡鲁索的唱片对我影响很大,那种音质,不可估量的声音力量。我常常听他的各种唱片。我可能会一味地模仿他而学成不三不四的样子,但我没有试着模仿卡鲁索,我只试着探索他是怎么唱的。一天,当我录音时,我在高音上仍然困难,我试着模仿他,忽然间我发现可以随意自如地唱起来了。就在那一天我独自走到钢琴前,一下子唱了20个咏叹调,因为我意识到这卡鲁索的方法是建立在老的技术基础之上的。那种方法是不浪费气息的歌唱,而那也是蒂塔·鲁福的歌唱方法。”[2]
  显然,多明戈虽然没有跟他的前辈卡鲁索学过声乐,但是却深刻地受到了前辈卡鲁索歌唱艺术的影响。可以说,模仿奠定了多明戈后来取得举世瞩目歌唱艺术成就的基础。那么,莫华伦——这位留学美国的歌唱家,在高校音乐学院美声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是否受到了诸如卡鲁索、多明戈、帕瓦罗蒂等歌唱大师的影响?是否模仿过世界著名男高音的演唱?当下,究竟又有多少歌唱者(粉丝)在学习和模仿莫华伦的演唱?笔者虽然不敢妄加推断其答案,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统计,但是,艺术文化传承规律已经清楚地回答了我们: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要进步,就少不了相互借鉴;要发展,就少不了相互模仿,声乐艺术也无例外,这是艺术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内在动力。
  二、中外声乐艺术传播的文化使者
  莫华伦,作为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几十年来,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为世人瞩目。不仅如此,笔者以为,莫华伦既是一位歌唱家,又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中外声乐艺术传播的文化使者。我们可以循着他的艺术轨迹,清晰地探寻到这一点。
  莫华伦自1987年,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的欧洲首演后, 这位世界盛名的香港男高音便曾于国际顶尖的歌剧院献唱, 包括法国巴黎歌剧院、意大利罗马歌剧院、澳洲悉尼歌剧院,意大利慱洛尼亚市立歌剧院、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意大利巴勒摩歌剧院、法国尼斯歌剧院、法国里昂歌剧院、阿根廷科隆剧院、荷兰国家歌剧院、德国莱比锡歌剧院、皇家丹麦歌剧院、葡萄牙国家圣卡罗剧院、西雅图歌剧院、俄罗斯大剧院、波兰华沙国家大剧院、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剧院、西班牙毕尔巴欧歌剧院、马罗卡的帕玛歌剧院、法国南西歌剧院、挪威伯根歌剧院、拉托维亚国家歌剧院、立陶宛国家歌剧、夏威夷歌剧院、佛罗里达歌剧院、纽约卡奈基音乐厅、伦敦皇家亚伯特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爱乐厅、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劇院、韩国首尔艺术中心、布拉格、苏黎士等地献艺。
  莫华伦还经常在各类重要的国际艺术节表演,包括意大利普契尼音乐节、维也纳艺术节、德国威斯巴登艺术节、法兰萨翁林纳歌剧节、希腊艺术节、意大利马提那凡卡艺术节、法国马丁艺术节、里加歌剧艺术节、立陶宛艺术节、首尔艺中心歌剧节、北京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新加坡艺术节、香港艺术节、台湾艺术节等。莫华伦有一副优美特殊的戏剧性抒情男高音(1yrica1-spintotenor)的优势、他所演唱过的歌剧角色超过60位。
  最值得我们称道的是,他致力为古典注入现代时尚文化元素,近几年间,他除了担任演唱之外,亦从事歌剧制作, 获得高度赞扬, 他也是上海歌剧院、 上海交响乐团及中央歌剧院的顾问, 曾于上海国际艺术节及北京国际音乐节参与演出及制作《罗密欧与菜丽叶》《卡门》《波希米亚生涯》《魔笛》《茶花女》《蝴蝶夫人》《杜兰多》。2004年, 莫华伦与内地著名音乐公司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和资深演出公司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推出中国首张古典跨界双专辑《双峰对山寺二水分流》,并在同年获得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最佳美声男演员奖。随后推出合共7张个人专辑,包括《满江红》《星光灿烂》《莫先生》及台湾版的流行歌曲等。
  莫华伦作为一名男高音歌唱家,在歌剧创作演出中创造出令人羡慕的艺术成果。他在系统学习西方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借鉴诸多歌唱家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大气磅礴的戏剧表达还是细腻柔和的抒情,他都能够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他几乎塑造和表演了西方大多数常演不衰的经典歌剧人物形象,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为一位亚洲歌唱家,扮演西方歌剧人物,即,用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既要讲好西方故事,又要准确的诠释西方人物的情感、形象以及心理等方面,其难度可想而知。事实证明,莫华伦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西方!这种征服是靠高超的演技和歌唱技术来实现的。
  可以毫无夸张地说,莫华伦在歌剧表演艺术方面实现了超越时空、超越地域;突破自我、突破历史的一个崭新高度!
  事实上,歌唱者对人物的情感很难做到像生活中表达自己心情时那样,显示出一种贴切、准确、自然、平常。[3]然而。莫华伦在运用发挥娴熟演唱和表演技巧的前提下,每一部歌剧都将自己全身心地融入每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融入所塑造的人物之中,从而创造出与其相互贴近的人物真实的生活再现之中,形成剧中真实、自然以及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最佳表演状态。莫华伦以扎实、高超的声乐艺术功力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塑造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歌剧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和难忘的印象。   歌剧的表演,歌剧人物感情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声乐来完成的,声乐的演唱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剧中人物感情表达得准确与否。一个歌剧演员倘若表演水平很高,声乐水平却跟不上,仍是无法成功地塑造人物。事实上,成功地塑造歌剧人物形象需要高水平的声乐体现,而声乐技巧是高水平体现所不可缺少的。[4]
  由于莫华伦长期演唱外国歌剧,积累了丰富的歌剧艺术表演艺术经验,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这种艺术经验很好地转换运用到演唱外国艺术歌曲、中国歌剧、艺术歌曲以及民歌方面,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和大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尤其是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特别是演唱地道的地方民歌方面,可以说,艺术水准和艺术造诣几近完美,均达到了非比寻常的高度。
  按理说,有他这样丰厚的艺术资历和艺术成就,本可以吃吃老本——坐享其成,像一些歌唱家一样,到各地办声乐大师班,讲讲课,享享清福啦。然而不然,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我们看到,近几年,莫华伦和戴玉强、魏松组成了中国“三大男高音”声乐团队,依然活跃在中国的声乐舞台,在全国许多地区巡回举办独唱音乐会,并深入到抗战纪念地、工厂、学校举办抗战歌曲专题音乐会和歌唱工人专题歌曲音乐会以及中国民歌专场音乐会。每到一处,都受到观众热情欢迎。其艺术探索精神和艺术气魄实属难能可贵,可圈可赞啊!特别是三大男高音演唱会,在致力于推广和普及美声唱法,传播中国民歌等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鲜为人知的是,在演出任务那样繁重的情况下,莫华伦还兼任香港、澳门、福建等大剧院的艺术总监,并亲力亲为策划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出事宜,以及导演中外歌剧作品。
  让我们再看一下莫华伦的各种艺术兼职情况:
  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福建大剧院艺术总监、连续担任13届澳门国际音乐节的艺术总监(2000年至2013年) ,也是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委任首位华人艺术总监,现任是艺术顾问。 他在2003年创办了香港歌剧院并担任艺术总监至今。
  近几年,莫华伦并出任福建大剧院艺术总监,为《托斯卡》《卡门》《波希米亚生涯》等引进国际艺术家及布景制作,2017年《波希米亚生涯》担任导演。他也引荐福建交响乐团来港演出,为大型歌剧及音乐会等为国际歌唱家伴唱,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合作。
  莫华伦的足迹几乎走遍世界著名歌剧院,饰演超过60歌剧角色。
  2007年,自北京国家大剧院落成及正式运营以来, 他多次与之合作演出。同时, 自首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举办至今, 他一直担任其艺术委员会委员, 并在多届北京国际音乐艺术节中登台演唱 。
  2007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内地著名歌唱家刘欢、廖昌永与莫华伦合作献上的“三大美声震撼、道遥音乐会”,受到广大观众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2009年,他在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大型观景歌剧《图兰朵》中担任男主角,演出盛况空前,中国元素与现代科技的巧妙融合更为歌剧创作开辟了新的空间。
  2011年,莫华伦参与演出包括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蝙蝠》及原创歌剧《赵氏孤儿》、福州大剧院的原创歌剧《土楼》、香港歌剧院的原创歌剧《中山·逸仙》,出演孙中山一角, 并由他统筹制作。2012年3月,莫华伦更为香港歌剧院引进中国国家大剧院著名原创歌剧 《赵氏孤儿》参与演出,为香港与内地艺术文化交流更趋成熟。
  2011年,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魏松组成“中国三大男高音”,并以“北京旅游形象大使”身份赴国内外举办多场演出,包括2011年底于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江山如此多娇”——中国三大男高音全球巡演北京音乐会、 江山如此多娇——北京旅游新年音乐会; 2012年在美国林肯中心启动的全球巡演、同年底英国皇家娱乐综艺晩会100周年纪念盛典中的演出等在国内外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和良好声誉,包括受到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内在的多国首脑和政要的接见 。
  由于莫华伦对港澳地区各方面情况非常了解, 了解华人心态及喜好, 由他担任音乐节的艺术总监使音乐节进一步走近澳门市民,达到艺术普及化的效果。他既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古典艺术家和歌剧,也引进了音乐剧、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世界音乐、实践音乐、爵士乐等多元化的元素融入国际音乐节里边,真正做到了雅俗共享,让音乐节成功地走向世界,把澳门的国际形象推向高峰。在澳门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他能够把演出帯到不同的世界遗产的地点演出, 让观众能够更享受和体会到澳门国际音乐节的独特之处和比起邻近地区的优越性。
  澳门国际音乐节到现在已有27届,他担任了其中13届总监, 经历了音乐节过半的历程, 对音乐节有巨大的贡献和了解, 对邻近地区、 国内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结合与内地的共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把音乐节的项目和内地多个音乐节联合在一 起,做成一个巡演,这样就可以把成本降低。他充分利用他的国际国内的网络,把做好的、最适合的节目带到澳门国际音乐节, 而且用最好的预算来支配整个节目安排。 因为他有丰富的管理和舞台制作经验, 音乐节在世界上的声誉是众所周知 。
  澳门国际音乐节在保证节目质量的高品位和高规格的基础上,在融贯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国家和民族等方面作出更深层的开拓,莫华伦做为艺术总监不论是宏大辉煌的歌剧、歌咏真善美的大合唱, 还是轻巧精美的室内乐、 大众熟悉喜爱的流行曲目, 都是经过精心选取的上乘之作。
  作为制作人,莫华伦在排练《塞尔维亚理发师》及《奥赛罗》时,与罗马歌剧院合作,布景服装道具等均由意大利船运来港, 歌剧制作费更达700万港币。积极为社会服务,他自2015年起获委任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及珠海市政协委员, 促进两地与香港交流发展。
  近年来,除歌剧表演与创作外,他更加注重与内地的音乐交流及合作,并在音乐教学方面投入巨大精力。他是北京市文艺志愿者,经常参加基层的慰问演出。
  祖国大陆地区古典音乐事业蒸蒸日上, 以及国内外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与多元化,更激发了莫华伦参与到祖国音乐艺术国际化发展事业中的热情与灵感。他尽最大之力将祖国的音乐艺术成就与蓬勃发展的艺术成果带出国门,向世界推广, 同时带回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作品与创作经验,在音乐创作、演出、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推动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因此,莫华伦获得了包括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法国艺术骑士勋章、世界杰出华人奖(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京华奖”等几十个重要奖项。还兼任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福建大剧院艺术总监、澳门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珠海华发大剧院艺术总监、北京国际音乐节顾问、中央歌剧院顾问、上海歌剧院顾问、广州大剧院顾问、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客席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客席教授、西南大学客席音乐教授、香港特区政府港台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等职。
  几分努力,几分收获,无论是各种沉甸甸的奖项还是各种艺术兼职,那是实至名归、令人仰慕。让我们为莫华伦喝彩!让我们为莫华伦祝福!祝福他在舞台上引吭高歌,大放异彩,永葆艺术青春!
  [参 考 文 献]
  [1][美]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87.
  [2][美]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89.
  [3]刘庆苏.音乐戏剧艺术——歌剧[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0:400.
  [4]郭建民,赵世兰.声、 字 、情 、表 、形 、真、境——歌唱与表演理论审美延展[J].当代音乐,2016(10):14.
其他文献
伊犁女孩
期刊
弦樂四重奏
期刊
跟愛一起走
期刊
木管二重奏
期刊
2017年5月22日、23日,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特邀吉林艺术学院钢琴系主任唐明顺教授、长春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尹达老师走进吉林市,开展“文艺扶贫奔小康”系列活动之“手拉手”吉林省音乐志愿者走进吉林市音乐公益教学活动。  唐明顺教授就钢琴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钢琴演奏技巧形成的要素等内容进行了翔实生动的讲解,对钢琴演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深刻剖析,并现场对十余名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示范,无私地与大家
期刊
[摘要]作曲家秦文琛的两首古筝独奏曲《吹响的经幡》和《风中的圣咏》(2010)是其民乐创作领域审美上的拓展,他跳出了传统古筝的演奏和表达韵味,体现出作曲家创作思路的独特性; 陆培的小提琴作品用非常小提琴化的专业性的体现,在民歌或民歌旋律音调基础上用小提琴HYPERLINK"http://www.emus.cn/?mygroup-14.html""_blank"这样一件外来乐器表达了中国气质,这无论
期刊
[摘要]广大音乐教师理应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路径,明确学习的主体和目标,给学生营造出自由、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舒缓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起学生优秀的个人素养和良好的情操。本文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背景,分析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初中英语教学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核心素养;以美施教,以乐育人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在群星闪耀的当代乐坛,有这样一位音乐家,他不仅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钢琴演奏家,还是一位融入民族与现代元素的多元作曲家,他就是土耳其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法佐·赛伊。  [关键词]多元融合;复风格创作;理性与激情的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8-0051-03  作为当代音乐盛坛的新生代人物,土耳其作曲家兼钢琴家法佐·赛依(Fazi
期刊
[摘要]高校器乐专业教学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基于这种特殊性形成了类似于传统师徒教学中的同门师兄弟关系。这种关系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占据了较大的分量。本文讨论并寻求影响这一关系的重要因素,认为同门师兄弟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作为公共空间的琴房和良好的琴房人际关系,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同门师兄弟;器乐专业;交流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艺术指导专业是一个有别于钢琴独奏专业的新领域,需要独特的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去培养学生。本文对比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在这个专业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看中国音乐学院近五年来的发展成果,详细阐述了艺术指导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具体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艺术指导;钢琴伴奏;专业发展;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