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理论运用研究述评

来源 :总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xu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心理契约理论在企业和政府、学校的运用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些运用的研究不足进行了简短的评述,并认为将心理契约的运用拓展到导师与研究生的心理契约研究中来是以后的一个可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理契约;期望;重构
  
  1 心理契约在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对于如何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中运用心理契约来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丁荣贵、张体勤(2002)分析了团队负责人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即知识员工间的心理契约,并分析了他们的相互期望。通过对知识型员工行为特征的分析,肖缓(2003)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能,他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行为激励模型,对他们的可观察行为和绩效可控的不可观察行为实施有效激励。陈忠卫、贾培蕊(2004)从心理契约的角度设计了高层管理团队凝聚力形成的模型,并提出了应当从建立共同愿景、互补团队角色、创建有益的高层管理团队内文化入手设计相应对策的建议,以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唐翌(2004)对一个国内大型私营家电企业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企业不同层级的员工态度的改善,交易型、关系型心理契约起的作用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对于基层员工主要采用偏重物质激励的心理契约,而对于经理级别的员工,则应该偏重于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的心理契约。关培兰、张爱武(2006)通过对武汉和深圳两地8家企业160名研发人员的问卷调查,初步探索了研发人员的心理契约结构、内容和感知现状,并针对研究人员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结合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特点,朱燕、郑文哲(2006)对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契约违背是高科技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构建了高科技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模型,提出通过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文化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行为激励模型的运用来减少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失。
  一些学者也对心理契约理论在企业并购方面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倪浩(2004)运用心理契约的理论阐述了并购中的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并从缓解员工心理压力、重视沟通、鼓励员工在并购中的参与行为、做好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及重塑组织架构等方面来重建员工心理契约。李忠鹏、邝先慧(2005)在界定心理契约涵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心理契约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认知风格对于建构心理契约的影响,并根据整体型和分析型认知风格的各自特征,提出建构分析型和整体型认知风格员工心理契约的措施。
  另一些学者也对运用心理契约理论来改善劳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刘中虎(2004)提出对交易型、变动型、平衡型、关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组织期望、承诺;建立以人的能力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组织与员工间的有效沟通等方法和途径构建心理契约,改善劳动关系。在分析了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各自调整劳动关系的作用及局限性的基础上,陈微波(2005)认为只有把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有效地调整劳动关系。赵琛徽(2006)认为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必须从员工心理契约出发,与员工进行“心”的链接,进行权变式管理、过程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以构建双方共赢和良性互动的战略伙伴关系。
  
  2 心理契约在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研究
  
  在把心理契约理论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对心理契约在非营利组织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赵琛徽(2005)认为政府变革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系统思考、战略决策的同时,必须在微观层面上对公务员实行“心的管理”,从人本化管理、愿景式管理、参与式管理和激励式管理等路径来重构和维护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心理契约。
  一些学者对中小学校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契约进行了研究。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李晓(2005)通过研究分析证明中学教师心理契约中的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均分为现实责任与发展责任,并在提出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结构的基础上,对在中学实施心理契约管理的思路和策略进行了探讨。胡晓霞(2006)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契约中学校责任的维度划分及心理契约违背与其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支持感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论,田宝军、徐爱新(2006)探讨了中学教师心理契约履行的基本状况,进行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差异比较,为中学教师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
  针对高校的特殊性,一些学者也将心理契约运用到高校中。吴树雄、郑小娟(2005)通过高校教师管理中心理契约遭受破坏的原因分析,认为必须走出对心理契约概念上的认识误区,动态处理好契约双方的心理预期,并能从彼此立场看到双方的所得与所付。赵恒平、廖红梅(2006)认为高校教师聘用制的实施,使得高校组织与教师间的心理契约平衡状态受到了巨大冲击。高校和教师在对心理契约进行重构时,他们提出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遵循有效沟通、公平公正、共同发展三个原则。石若坤(2007)指出在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中将会出现教师心理契约失衡与重构的问题,讨论了通过学校组织与教师个体两方面努力实现教师心理契约重构的途径。在研究教师心理契约的基础上,石若坤(2008)又对师生间的心理契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途径来构建师生间良好的心理契约。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规范高校师生关系的旧有心理契约已经趋于崩溃。心理契约重建路径的有效探寻,建立在对心理契约主要特征的深刻洞悉基础上,王平(2008)提出用客观性制约主观性,用公开性来制约隐蔽性,用稳定性制约动态性来重建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契约。曹威麟等学者对高校师生心理契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曹威麟等(2007,2008)将高校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作为心理契约主体,开发一套能对双向心理契约进行有效测量的问卷量表。并将师生有关的期望系统分解为自我期望与对对方的期望,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师生的调查数据,验证了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解决了双向视角心理契约内容非唯一性问题。他们的后续研究也验证了师生双方履行心理契约责任的情况是显著相关的;并分析了教师履行不同维度的责任对学生社会智能自我培养很多学习行为的影响。
  
  3 展望
  
  通过以上的文献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学者对心理契约的运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与政府、学校中,对高校如何运用心理契约的履行来激励学生与老师的研究不够深入。曹威麟等学者首先从双向视角来研究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研究了高校师生的心理契约的内容及师生对心理契约的履行对双方行为的影响。不过由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进行的实证研究将着眼点只定位在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的激励效应上,以及仅从静态的角度考察和研究教师履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在我国,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呈现出失衡的现象,亟待从各个方面来改善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心理契约的运用拓展到导师与研究生间心理契约的研究中,对导师与研究生间心理契约的内容、结构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导师与研究生间的相互期望与责任,从心理契约视角提出措施来促进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改善,促进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燚,魏峰,任胜钢.组织心理契约违背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06,(5).
  [2]唐翌.层级、态度和心理契约——基于一个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6).
  [3]曹威麟,赵利娜,郭江平.高校师生相互期望与心理契约的演进与调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
其他文献
谈及雷锋,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向雷锋同志学习。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那不朽的精神,却永远影响着我们。学雷锋活动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
摘 要:在市场营销中,购买者的行为变化常常会影响到营销的效果的好坏。从营销的对象购买者的行为出发,将购买者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购买者购买行为,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购买者和购买行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消费者;购买行为;行为分析;购买类型    1 按消费者对购买目标的选定对购买行为分类    (1)全确定型。此类购买行为是指在购买商品前已有明确的购买目标,对商品名称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发展信封,出现了多种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投资信托商品,和传统的理财产品相比,
目的:比较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在生殖器疱疹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以细胞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照,分别用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
中美贸战谈判不欢而散,港股连跌两周.美国总统特朗普死咬华为不放,对贸谈有害无益.早前美国财长努钦表示,会飞往北京进行新一轮谈判,中国冷淡以对.日前CNN报道,中美双方再无
期刊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经性交及接触被污染的器物、体液传播。孕妇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性激素水平高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国际金融市场再次动荡不安。现债务危机已传染至银行业。银行业的积极稳定发展是支撑欧洲实体经济复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在经济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最具活跃的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获得了较为自由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