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来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误诊与死亡率。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48例CVST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结果 CVST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其确诊主要依靠CT、MRI、MRV及DSA等影像学进行分析。经抗凝、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有明显降低。48例患者中,治愈者26例(54.17%),好转者14例(29.17%),无效8例(16.66%)。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多种,发病形式多样,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最常见的临床特征。结合CT、MRI及MRV可对其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行DSA检查。早期使用抗栓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文中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叙述了基于STC89C52RC的无线遥控设计以及USB转串口PL2303的设计,从而用VB实现微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进而能够向微机发送控制信息,实现PPT
论述了速滑刀刃侧面与冰存在摩擦的客观事实及研磨刃侧面的必要性。介绍了速滑刀刃侧面研磨器的结构、功能、研磨工作原理、研磨操作方法及效果。
由于励磁涌流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给基本故障的识别造成困难,因而出现保护误动。为此对两次励磁涌流引起的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进行总结分析,阐述其危害和相应对策,以备同行
结合机械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和本科生知识结构,本文探讨《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开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验环节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
宁波市于2011年全面完成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辖区内医疗服务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共享。经过不断完善,平台趋于成熟,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
目的观察加压试验在采集大隐静脉桥血管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加压试验采集大隐静脉桥血管病例126例,男81例,
维·苏·奈保尔(1932-2018)是一个有着多重文化身份的移民作家。作为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英语作家之一。他的众多作品因表现后殖民地人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AS已被证实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慢性炎症反应参与了从AS斑块的形成、发展以及稳定性丧失到斑块破裂脱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
传统的溶剂型涂料在喷涂时需大量的快挥发有机溶剂,其在喷涂过程中挥发进入大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由于超临界CO2 具有独特的溶剂性能,并且能溶胀聚合物,可用它代替涂料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