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须阳光管理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我国证券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私募基金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私募基金存在的空间、成长的障碍、未来的发展,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有消息称,私募基金立法已经箭在弦上,其中相关法律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私募基金规范发展的法律问题
  
  私募基金是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适应了投融资双方的需要,在发达市场很流行,并不是可以人为制造或取消的。目前在我国私募基金尚无明确的法律地位,缺乏像公募基金那样的法律规范。但我国存在私募基金却是不容争辩的客观事实。
  首先是金融机构作为管理人的私募基金,如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基金管理公司的专户资金管理等。实际上,集合的投资计划、理财计划就是基金,非公开募集就是私募。由于国内金融业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为避免跨业经营嫌疑,有关金融机构以及监管部门只能巧立名目,不称萁为私募基金。这部分私募基金是得到国家承认的,也处在监管之中,监管机构想方设法让其存在、促其发展。实践中也发生过类似金信信托乳制品计划不能按期兑现的风波,提示我们正视私募基金正名并完善规范的问题。
  其次是民间的私募基金,由一些财务、投资、咨询公司,甚至是个人的理财工作室在管理,数目与金额不断增大,质量上参差不齐,目前处于无监管状态,其在为证券市场提供巨额资金的同时也隐含着巨大风险。这部分私募基金急需规范,但短期内国家尚不会为其专门立法,因此需要主动按现行已有法制规范,争取早日取得确定的法律地位。有人建议将民间私募基金搞成民间信托,但要注意,根据我国信托法,营业信托由具有经营资格的信托公司承担,民间信托是不能以赢利为目的(收成本除外)。有的实践将民间私募基金搞成中介形式,在私募完成后将基金交由金融机构管理,这也应遵守委托代理或居间的相关规定。
  《证券投资基金法》授权对金融机构作为管理人的私募基金单独制定规范,政府也正加紧相关工作。但目前这方面立法进程中,并未特别照顾到民间私募基金。这其中有市场发育与实践基础的问题,也有认识与理论的问题,金融市场中的很多事情不发展到一定阶段就立法反而会变得很被动。民间私募基金可能会在规范与不规范之间较长期存在,但要自觉遵照执行相关规范,寻求合法合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不得触犯法律禁区。要严格与非法集资、非法经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划清界限,特别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带头大哥这样的假冒私募基金的欺诈行为。
  私募基金在发达市场是个成熟事物,但在我国,有些基本问题在理论上还是应该深入探讨,以统一认识,为规范制定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如基金的性质,不论是公募或私募,公司式或契约式,基金都应该具有信托性质。与日本将基金作为财团法人不同,在中国,基金既不是法人也不是机构,是个虚的东西,基金管理人才是实体。所以基金规范并不能简单照抄照搬。
  又如管理人的资质问题,基金管理人对基金及投资者保护至关重要。金融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已无问题,其资格规范即将明确;而民间的、非金融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也要有准入规则,以防止鱼目混珠,不给欺诈者钻空子。
  还如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资格问题,现在投资者比较混乱,很多私募基金的门槛是很低,誰都可以作为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当然问题出在管理人身上,这也是政府担心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般的小投资者是不能投资私募基金的,小投资者应投资公募基金;只有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才投资私募基金,这样就有比较大的承受能力,才不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基金本身的安全。现在金融机构管理的私募基金,已将投资门槛大大提高,这是趋势。其他私募基金也应按此办理。
  
  灰色地带的阳光化
  
  我们说私募基金法律地位不明确,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主要是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样一种以非公开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的投资方式则是完全合法的。从中央到地方,对其都是大力扶植的,甚至在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中参股。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明确表示,私募股权投资投资于未上市的股权,用现有的民事和公司、证券法律框架,完全可以约束其法律关系,因而其法律地位是明确无疑的。
  而对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并未作出明确规范。因此目前并无专门规范私募基金的法律、法规、规章。虽然《公司法》、《民法通则》、《合伙企业法》、《证券法》、《信托法》等可以给予私募基金一定的间接法律支撑,一些专家也认为“法无明文禁止即不违法”,虽然目前我国法律中只规范了公募基金,但现行法律也没有任何禁止私募基金的规定存在,所以不能说私募基金是违法的或非法的。但是必须承认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仍处于“灰色地带”,实际中理财工作室、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均无法律上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准生证”,处于地下的半公开状态。因此抓紧研究适合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合法形式并尽快出台是当务之急,银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实施,使信托成为目前私募基金合法化的主渠道。随着《合伙企业法》实施,有限合伙也将成为私募基金合法化的重要渠道。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对这一市场的监管应当维护和保障市场的安全和稳定,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基于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确保使其在自有规律的路径内发展,有利于其固有功能价值的实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有1、其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更大自由度和多样性的投资方式;2、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比较简单,委托代理链短,投资人与基金经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和紧密利益关系;3、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类适合于高收入富有阶层的投资方式,而不是向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开放。
  这些特点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特有的价值所在,相应的监管立法和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几点:1、限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向普通投资者吸纳资金,仅允许其向资金实力雄厚、自我保护能力较强的投资者销售;2、为了更好地发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应当在相关立法中明确界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一法律概念,获得市场的认可;3、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具体运作放松监管,充分发挥其投资灵活、激励机制作用大等优势。
  
  私募基金的法律定位
  
  对私募基金进行准确的法律定位,需辨析下列几组关系。
  私募基金不是“私人的基金”或是“私有的基金”,私募基金只是按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特定投资对象募集资金而设立的投资基金,它与财产所有权制度或私有制并无直接的紧密联系。将私募基金看做是“私人的基金”,或者认为它是“私有的基金”、“私营企业”的观点都是对私募基金的误解。
  
  私募基金不是“乱集 资”、“非法集资”。乱集资概念比较含糊,没有确定的法律含义;而“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的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和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利益等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给予回报的行为。非法集资从一开始就是不合法的,投资者不但自我保护能力弱,且在运作过程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极易受到资金管理者的损害与欺骗,并且非法集资的运作不透明、不规范,风险极大,极易引起信任危机甚至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我国目前的私募基金是市场自我创新的产物,虽然它还没有取得法律上的承认,但可以预见这将是为期不远的事。而且从运作上看,目前我国私募基金的运作大多参照公募基金的相关规定,一些私募基金运作规范程度丝毫不让公募基金,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规模较大的私募基金已开始运用美国的相关市场规则和公司管理章程。从集资对象来看,私募基金是向有一定经济实力、一定投资经验、有能力进行自我保护的特定群体。而非法集资的对象为社会不特定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受其知識经验的限制而有所欠缺。
  私募基金不是“非法基金”。有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的私募基金是非法基金,其理由是其没有法律依据。笔者认为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的;而“非法基金”是从合法性角度,从基金的设立、运作等方面是否合法对基金所作的一种分类。事实上,法律的制定客观是具有一定滞后性的。按照“法无明文禁止即不违法”这一法治原则,虽然目前我国法律中只规范了公募基金,但现行法律也没有任何禁止私募基金的规定存在,所以不能说私募基金是违法的或非法的。
  私募基金有别于“地下基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有的“私募基金”并不是真正的私募基金,实质上是“地下基金”。它们的出现是市场的一种自发行为,这类基金的存在一种情况是无法可依形成的,另一种情况是执法不严造成的。它们往往建立在个人信誉之上,一般多以实业公司、投资公司、咨询公司、顾问公司甚至某个专用账户的形式存在,反映了一种潜在的市场需求。笔者认为地下基金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其法律含义较难确定。如果“地下”的概念仅仅是指未公开宣传或未被监管主管部门所掌握的话,其外延应当比法律意义上的私募基金的外延为广。
其他文献
2019年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落下帷幕。中国摄影师鲍永清凭借作品《生死对决》,从100多个国家的48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冠军。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张照片是用了3个月时间才拍摄出来的。  《生死对决》拍摄的是藏狐抓捕土拨鼠的瞬间,完美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伦敦自然博物馆馆长说:“这一引人注目的画面捕捉到大自然的终极挑战——为生存而战。”评审主席也说:“这是一个完美的时机,
一个人认真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95后的蔡叶昭,从小就生活在安徽芜湖的一个小村庄,和大多数青少年一样,8年前刚初中毕业时,面对未知的未来他内心一片茫然。但他至少明白一件事,继续求学对自己来说难度太大了。农村家庭的生活压力,让蔡叶昭迫切地想要成长,比起升学,他更想去外面的世界学习一技之长。  蔡叶昭的父母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决定尊重儿子的选择,他们以为儿子要去学习机械和理发之类的技艺,虽然不忍
美国女作家伊迪丝说:“有两种传播光线的方法,做蜡烛或反射它的镜子。”你已经是一个集天赋、技能、经验和个性于一身非常优秀的人了。问题是,许多女性过于自我批评和自我贬低,如果你这样对待自己,你将很难客观地评估自己。学会积极地思考你是谁,从而充分利用你的每一个特点和才能,能够发挥你最大的能力,并对结果真正感到满意。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比喻男人和女人是来自不同星球的动物,来说明男人和女
编者按:3月1日,《艾滋病防治条例》正式实施,中国艾滋病立法迈出了第一步。艾滋病的危险不只是在疾病本身,它是牵动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的综合性的“症候群”,将艾滋病防控纳入法制轨道迫在眉睫。  感动中国的“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告诉本刊:诈骗比歧视更可怕!  自2003年以来,社会上的骗子更是“特技”五花八门,不但医药系统行骗,而“特技骗子”多以“艾滋救星”为名,设陷阱者何其多,而他们也真发了
非典、矿难、井喷、洪水……一次次曾经的突发事件,让人心有余悸。正因如此,6月24日,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提请审议,意味着我国在继续加强经济立法的同时,也加快了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进程。”有专家这样评价。    四大问题催生突发事件应对法    一个个无情的数字牵动着人们的心: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540
一个人亲戚太少了,会很寂寞,就像晋人李密那样,“既无叔伯,终鲜兄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可是亲戚太多也未必就是好事,特别是对于身居高位的官员来说,争相来扰,烦不胜烦。读到一则旧闻,海南省委书记、省长卫留成就曾为自己“亲戚越来越多”而颇感无奈。  为了澄清越来越多的“七姑八姨”,卫留成专门向参加该省经济工作会议的与会人员详细谈了自己的家属情况。他无奈地表示,官越做越大,亲戚也越来越多,当省长时
一个应该为老弱病残服务的民政局社会福利干部,本应当代表国家对那些急需国家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扶贫济困的职责,为了一己私欲,不择手段,疯狂敛财,不仅使这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众丧失了接受国家救助的最后一线期望,反而因此不仅要遭受百般刁难,生活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他给我办的大病补助我都给了他”    赵沪光,1963年出生,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市闸北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原科长。因涉嫌贪
新闻事件  据《南方都市报》,2007年9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恽小华教授在浙江大学校内被残忍杀害。犯罪嫌疑人王超已被杭州警方逮捕。王超系恽小华的合作方,浙江中微科电子集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出资人。据分析,矛盾的最终激化应与双方之间的性格差异和理念分歧有关。    一个鲜活的生命在阳光下被扼杀、被撕裂,死者留给生者的将是怎样的震惊和痛楚?恽小华教授的悲剧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繁华而明亮的
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上海正日益感受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老年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上海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对此,加强和构建上海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让老人共享改革发展和现代城市文明发展成果,成为上海各级政府关心的一大实事项目。  近年来,上海金山区人民法院针对该区农村老年人涉诉涉访现象增多,把助老服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不仅使涉诉涉访的农村老年人获得了法律的帮
故事的开始很美好,意大利贵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和中国侨民友好往来,中国侨民在他的公司里工作,他又是呵护,又是关心。但故事的结局则是以这位意大利贵族疯狂诈骗中国侨民的钱财被西班牙司法部门起诉而告终。    发现义乌    十年前,这个意大利贵族经营着一家坐落在巴塞罗那北郊的日用品仓库,生意也算红红火火。一次,他在整理从中国进口来的产品中,偶然发现了一张浙江义乌的报纸,报纸上的中国字他看不懂,但报纸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