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定位与达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综合性学习,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一样,它也有它的教学目标,教师该教的、学生该学的一样不能少。吃透教材,定准目标,才能保证教学的方向和落脚点不偏不倚。
  《中华传统节日》是统编教材为学生安排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的人文主题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围绕主题教材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外加一个语文园地。与人教版教材传统单元相比,本单元明显少了口语交际与习作两大板块。但细细研读这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你会发现,看似缺席的两大板块实则都融合在综合性学习里,比如“写一写过节的过程”:“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就是我们平时的习作训练板块,内容很明确,写一个传统节日的过节过程。再看“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好”,这里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最真实的交际情境,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战训练的最佳时机。
  除了这两项在综合性学习里提出的学习要求外,教材还前后两次以“活动提示”的方式提出了阶段活动要求,第一次活动: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第二次活动: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再商量商量,打算怎样展示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补充哪些资料。
  将以上学习要求整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学生要学的绝不是做一张手抄报这么简单,他们需要达成这些目标:(1)和小伙伴组建活动小组,学会组内分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收集资料,学习用表格记录信息;(2)和小组成员讨论补充资料,商量成果展示的方式并对成果展示的成员进行评价;(3)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印象深刻的故事;(4)在合作探究中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激发爱国情感。
  二、综合性学习,学生怎样到达那里?
  确立了教学目标就好比驾车中设定好了导航,目的地已经很清楚,接下来就是选择哪条路、怎么去的问题了。教学目标中第一条里的“组建活动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收集资料”“用表格记录信息”,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我们要在关键的地方适时点拨,借力教材提供的资源,用好“活动提示”“泡泡语”,帮助学生高效实现学习目标,助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活动中能得到整体发展。
  1.指导分组,合理分工。综合性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合作探索,这是学生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也是学生第一次在活动中建立学习小组,这种小组有别于我们课上常用来交流讨论的前后四人小组。
  对于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选择了解的节日来组建小组,选择同一个节日的学生可以围绕一个节日,小组内分工,从节日饮食、节日传统活动、节日故事、节日歌曲等不同角度去了解它,以5~8人为宜。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居住范围来分小组,家住在一个小区的组成一组,便于平时联络,小组内成员可以一人选择一个节日开展学习,研究的节日不同,但方法相通。无论以哪种方式组成小组,都要注意组内分工合理,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要有合作,又要有分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推选出一个能力相对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召集协调。当然,在组建小组时还要关注班上一些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将他们分散到不同小组内,让其他组员带动他们参与探索,使小組合作达到最优化。
  2.围绕要素,串起任务。教材安排的第一次“活动提示”出现在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后,三首古诗分别是《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应了正月初一、清明、重阳三个传统节日,当学生还沉浸于古诗描写的节日情景中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发布第一个活动任务: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习俗,你还了解哪些传统节日习俗?可以和同学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带着任务,学习阵地由课内转向课外。因为是第一次活动,教师需要稍做指导,在学生阅读“活动提示”后,请学生将第一次活动的任务圈画标注,排出先后顺序,一共可以分为五个小任务:(1)自由组成小组;(2)商量确定节日;(3)选择收集方法;(4)学习表格记录;(5)围绕所选节日开展活动。(3)(4)两项任务,学生前期没有学习基础,无经验可借鉴,教材以“泡泡语”的形式提供了方法支架,提示收集资料可以问问长辈,再去查资料,对于获得的信息,可以采用表格记录法。课上还可以请学生观察表格样例,发现表格记录的方法,这样学生设计、填写起来会更有抓手。
  第二次“活动提示”出现在《纸的发明》后,从时间跨度上看,与第一个活动间隔大概两天的时间,是在确保大部分学生第一个活动任务已经完成后提出的。“活动提示”中有对第一次活动内容的反馈,如,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节日?也有对后期活动的规划,如,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再商量商量,打算怎样展示活动成果,还可以补充哪些资料。为了保证小组交流的实效,教材同样以“泡泡语”的形式提供了支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四篇课文都学完后,教材才将“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正式推出,和学生见面。有了前期的准备做铺垫,这里选择不同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可以写春联,可以讲讲包粽子、做花灯的方法;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小组成员集体展示;可以口述,也可以动笔写下来。
  展示是否成功取决于前期的准备是否充分,所以,教师要紧扣“活动提示”,用好“泡泡语”,将前后的大小任务一一串起,在不同时段明确不同阶段的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分解落实,小步前进,在与同伴的合作探索中不断接近活动目标。
  三、综合性学习,怎么来确定学生是否到达那里?
  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不能单一地去看他获得的某些学科知识,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他在活动中的表现。因此,对《中华传统节日》这个综合性学习,我们在评价时既要关注展示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展示之前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评价,也要有合作伙伴之间的评价,当然,还可以有家长的评价。针对这一次学习,我们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置这样的评价表。
  《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评价表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学习方式’,从目的上来说是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领悟教材编者意图,整体设计、策划,全程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必要的时间、重要的节点给予指导,让综合性学习真实发生,切不可让这一活动流于形式。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实施研究》(C-b/2018/02/0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即让学生凭借已有学习经验理解思想不太深奥、表达形式较为常规的文言文。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能继承古代先贤的思想精华,更能帮助他们提升语文素养。近年来,文言文试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以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为例,近5年来,文言文试题的总分值都在13分左右。  如何解决初中学生文言文教学的困境?笔者认为,“
期刊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人们曾经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赞誉他这篇童话作品为“完美之作”。这篇童话的结构很清晰:“巨人外出,孩子嬉戏,花园美丽”—“巨人回来,赶走孩子,花园入冬”—“巨人醒悟,孩子共玩,春回花园”。读者不难读出这篇童话的立意:自私永远是孤独的,分享才会带来快乐。《巨人的花园》是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中篇幅最短,却最具戏剧化也最富有诗意的一篇。让我们走进课文,好好品味童
期刊
学生对写现代诗感兴趣吗?可以写出好诗吗?  作为指导学生进行现代诗创作的倡导者,笔者现代诗的写作经历为学生学写现代诗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经验。这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中的现代诗歌除了标明学生作品外,都是笔者的创作。  一、学着用现代诗歌写生活  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雪莱的《致云雀》,请同学们读《每一单,你们都懂为什么出发》,并写下
期刊
一、明确单元编排,紧扣核心目标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作为教材的延续,四下第五单元是“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习作单元。根据陈先云主编的说明,这种全新的单元形式的设计意图,在于“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这是习作单元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明确定位。因此,了解和把握构成习作
期刊
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活动设置为“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三个环节。通常,课内活动主要是交流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讨论成长纪念册的制作,课外活动是学生自主制作成长纪念册。  我将这个综合性学习的预习周期拉长:从开学第一周就布置,贯穿整个学期,直至毕业。我没有按照惯例布置学生们必须阅读整个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我觉得,小学的难忘生活,可以有各自的记忆。  
期刊
前不久的一个早晨,我遇见了从业第一年时的同事陈永厚老师——1981年9月,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吕良公社双岗学校任教初一语文。  陈老师皮肤黝黑,戴深度近视眼镜,身材偏瘦,笑口一开,看上去精神矍铄……三四十年过去了,已七十六岁的他形象与气质好像就没怎么变。  相互打了招呼,没说几句,陈老师就问我:“记得你那年给我们做书法讲座,讲到一个字,提手旁,右边是‘厌烦’的‘厌’,怎么读啊?”  我一时愣住了:所
期刊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内容的主线,围绕“阅读”和“表达”安排训练内容,并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的编排,从纵向层面看,突出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从横向层面看,突出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针对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做到整体把握,使用教材时,要从整体入手。  一、把默读与疏通文义多种方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不知不觉已经走过20年的路程,有一些老师开始写起回忆的作品。前一阵子山东师大曹明海老师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要组织编写一套《名家论语文》,约我写一本,我因健康的原因无法承担,而且看看这套书的名称,我实在不敢滥竽充数。曹老师知道我健康状况不佳,对此表示理解,便不再劝说。后来,山东教育出版社周红心编辑又来反复动员,表示可以出力帮我收集处理文稿。当时我的身体情况颇为糟糕,不能久坐,也不能久站
期刊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堂问题初现  统编教材将“略读课文”变为“自读课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利用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自主、独立地阅读。在自读课文教学研究领域,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玉燕老师的“批注法”将自读课文的阅读指导分为批作者及写作背景、批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批章法手法、批思想文化四个步骤;李柃熤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法”以问题为核心,借助题目中的形容词、
期刊
统编教材在原有习作训练编排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殊的习作单元,一改习作教学隐性、模糊、单一,无处落地、无法可循、无序可教的面貌,可谓用心良苦,需要教师用心研读,加以落实。本文就三年级习作训练编排的解读与思考,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精妙的创意让学生乐于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