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工造林苗木施用引根肥探讨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e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广东人工林施肥技术现状和不足之处。施用引根肥是现有林木追肥技术的扩展和补充,能让人工新造林地苗木快速成活生长,防止杂草遮盖苗木,提高苗木抗逆能力,使苗木顺利度过秋季干旱和冬季寒冷的恶劣环境,保证人工林成活和加快成林。从施用引根肥的作用和效果,施用引根肥比常规追肥的优势,施用引根肥的适应范围和条件几个方面探讨了人工造林苗木施用引根肥。
  关键词 人工林;引根肥;施用技术;广东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3.007
  知网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508.2150.026.html 網络出版时间:2017-5-8 21:50:00
  目前以工业人工林为主的新概念受到人们重视与认可,同时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与优化,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应用模式和发展流程[1]。人工林是通过人工种植、培育、养护形成的一种森林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全国人工林面积达6 900万hm2。广东是全国人工林面积大省之一,不仅建立了大量优质的工业用材林基地,也基本解决了木材的战略问题,也极大地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系统的功能也有着非常高的运转效率,成为华南地区大气、生物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保障。
  我国从20年代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林木施肥试验和小规模生产性施肥。随着人工丰产林面积的不断扩大、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林木施肥发展速度加快,已由经济林逐渐发展到用材林及各种生态公益林等。当前应用于我国林木施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包括:1)以植物营养机理为依据的综合营养诊断和稳态营养法。2)以田间试验、地力分级和产前定量为前提的配方施肥法。3)以林木立地生产力和营养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立地养分效应施肥模型[2]。若根据林木生长发育阶段性区分 ,施肥期可以分为幼苗期施肥、幼林施肥、中龄林施肥和近熟林施肥等[3]。上述林木施肥的研究还处于研究和推广应用的阶段,在生产上规模化应用也不很普遍,在广东人工林造林中,林木施肥采用的方式还比较粗放和单一,主要分为基肥和追肥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撒施、条施、沟施等方式。
  1 广东人工林施肥技术现状和不足之处
  1.1 现状
  在广东人工林中根据各造林类型不同,整地方式有所不同:1)采用全面砍杂火烧炼山清理。2)为了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林地清理采用环山带状清理方式(或穴状清理整地),在清理后的造林带内打明穴。株行距根据各造林类型而定,植穴规格多采用50 cm×50 cm×40 cm,把挖出的穴土放置穴的两旁,让土壤自然风化,以利于土壤的熟化和除去土壤中的虫蛹,减少土壤病虫基数,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回土时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回土时把泥块打碎,清除石块与树根。基肥要求每穴放复合肥(或生物有机肥)0.15~0.50 kg。放基肥与回穴土宜在栽植前1个月进行,下基肥后把部分表土回穴至1/4~1/3时,将基肥与穴土充分拌匀后再回土八成满穴备栽。苗木栽植后实行连续1~3 a抚育追肥,1~2次/a。其中第1次抚育追肥时间为当年9—10月,铲草、松土培土后对植株进行追肥,每株施0.1~0.2 kg复合肥,复合肥要求N、P、K含量超过30%。追肥方法为在植穴的外围开宽10 cm左右的环形浅沟,把复合肥均匀放入沟内,然后用土覆盖,以防流失。
  1.2 不足之处
  广东人工林造林苗木多采用苗高40 cm以上,经炼苗,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一级营养袋壮苗。造林在春季雨天后土壤含水量较高时进行,并保证苗木根系距基肥至少15 cm,以防肥害烧苗。造林之前已下基肥,作业设计一般也包含了抚育追肥的内容,但一般会安排在当年秋季进行,距种植时间4~5个月。造林苗木多采用经断根炼苗的营养杯袋苗,种植后容易成活和快速生根恢复生长,但广东林地土壤普遍瘦瘠,因基肥离根际有一定距离,苗木前期肥料养分供应跟不上,导致苗木营养不良而生长速度缓慢,此时由于广东的高温高湿气候杂草生长速度很快,苗木很快会被周围杂草遮盖,也会影响苗木的成活和生长,严重的将会影响到人工林造林工程项目的成败。
  2 气候对造林地林木的影响
  广东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开春早,春季气温开始回升,温暖湿润,光照加强,夏季高温多雨,非常有利于人工新造林苗木的成活和生长;但林地杂草、灌木等也适应了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生长速度非常快,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几乎达到疯长的速度,最快可在1个月内完全遮盖苗木,严重影响新造林苗木的成活和生长。秋季干旱少雨,冬季低温寒冷,环境条件较为恶劣,造成造林苗木生长较弱、成活率下降或致造林失败。
  3 引根肥的概念
  在长期的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生产实践活动中,在人工新造林苗木栽植后15日内进行第一次极少量追肥,肥料多采用易溶于水的复合肥,在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条件下,每株均匀撒施(距离植株15~20 cm土壤范围内)复合肥10~15 g;在造林后40日内进行第二次极少量追肥,方法同上。这种施肥方法可称为引根肥。
  4 广东人工林施用引根肥的重要意义
  普遍认为有效的施肥季节为林木生长旺盛期,即春季和初夏,此时最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4]。人工新造林地普遍采用穴状清理整地、挖明穴下基肥,并采用经断根炼苗的一级营养袋壮苗进行栽植造林。施用引根肥是现有林木追肥技术的扩展和补充,能让人工新造林地苗木快速成活生长,防止杂草遮盖苗木,提高苗木抗逆能力,使苗木顺利度过秋季干旱和冬季寒冷的恶劣环境,保证人工林成活和加快成林。
  5 广东人工林施用引根肥探讨
  5.1 施用引根肥的作用和效果   據对广东常用多个造林树种苗木施用引根肥的观察,施用引根肥时间较早,第一次在造林栽植后15日内进行,第二次在造林后40日内进行,此时植穴范围内土壤疏松而暂无杂草生长,在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条件下,可以直接均匀撒施,肥料养分游离于土壤中,林木容易吸收养分,提早促发生根,加快苗木强壮生长。据初步观察,大部分苗木生长速度可提高50%以上,增强抗逆性,有效防止杂草遮盖苗木和增强抵抗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且方法简单易行,投入人力、资金成本极低。
  5.2 施用引根肥比常规追肥的优势
  引根肥比常规追肥的优势在于:施用引根肥既可使植株充分吸收养分,又可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且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据初步估算,每人每天能完成撒施1 000~1 500株树苗(折合1.00~1.33 hm2),人工成本约8元/667 m2,肥料成本约4元/667 m2,总成本约12元/667 m2。而常规抚育追肥一次的肥料成本(每株100~200 g)30~60元,人工抚育除草、松土、施肥成本约130~150元/667 m2,合计成本多在160~210元/667 m2,费用较高。常规追肥除了要先将杂草铲除和松土,还要注意既要靠近根系开挖施肥沟又不能挖得太近,否则容易切断部分侧根。
  5.3 施用引根肥的适应范围和条件
  引根肥施用适用于以下范围和情形:1)南方大部分常用造林树种,如桉树、木荷、香樟、红锥、米老排、火力楠、灰木莲、油茶等。2)经断根移植炼苗的一二年生营养杯苗造林的。3)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条件下。
  引根肥肥料要求:采用高塔造粒工艺生产,易溶于水的较高含氮量之复合肥(不宜采用复混肥料),总含量≥40%(如N25%、P7%、K8%)。
  注意应均匀撒施10~15 g/株,肥量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肥害或烧苗,效果适得其反。未经断根移植炼苗或苗木出圃时根系受伤较重的苗木,采用过大过小苗木或裸根苗造林的,均不适用施用引根肥。
  参考文献:
  [1] 梅静.人工林在我国林业建设中的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3,(6):267.
  [2] 刘辉强.林木施肥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39-141.
  [3] 陈竣,李贻铨,杨承栋.中国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现状.世界林业研究,1998,(3):58- 65.
  [4] 杨桦,詹有生,李勇,等.杉木近熟林施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2):187-190.
  (责任编辑:丁志祥)
其他文献
<正>孟俊峰(以下简称"孟"):王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从您的画面上可以看到,您的创作偏向古典写实画风,同时又有当代画家对当下的思考。您能够简要介绍一下近期的作
【正】1背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发展的"急功近利",使历史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文化关系被慢慢"肢解",遗产本身日渐成为缺少周边环境依托的"孤岛",终将导致城市空间形态的
近年来,杭州市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校地共建"合作机制,促进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资源的有机转换与融合,目前,我市已建有高校文化站21家,下沙高校文化站覆盖率100%,已累计开设免
充分考虑地域性和建筑功能,传承地域文化和安仁人文精神,通过紧扣近代川西建筑的文脉和安仁中学“仁者安仁,仁者爱人”的办学精神,来创造独特的建筑布局和形象,使安仁中学新校区充
摘 要 传统观点对农业作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经济功能上,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呼吁农业的其他功能,也就是强调农业的非传统经济价值,诸如农业生态价值、文化遗产价值或者是劳动的美感与匠人精神,等等。基于此,通过对农业作用进行重新认识,寻找吉林省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农业价值;多重作用;农业现代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本文基于参加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体会,在寻找题目、概念缘起、方案生成等设计过程中,系统分析了哈尔滨老江
1、展览2009年,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其目的是要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节点城市,核心思想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四个基本要素是世界级、现代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联密切,深刻影响着我国基础性产业——农业的发展状况。基于此,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深入探索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希望理论研究能够为开展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
清初著名画家龚贤说:“画者诗之余,诗者文之余,文者道之余”,这一见解点出了传统文人画家的艺术态度与追求,并成为文人阶层中一种极具影口向力创作理念和文化旨趣。而正是这种业余
本文分析了西藏传统建筑中的“边玛墙”的产生及演变、构造做法、功能,并针对“边玛墙”常出现的歪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