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粗颗粒土腐蚀性评价的探讨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nie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002-02
  1、前言
  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普遍较为稀少,由于表聚作用,在山前洪积区、盆地边缘等地带地表土体中常常含盐量较大,部分地区粗颗粒土中形成盐结晶体,因此环境土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在吐鲁番盆地等地,由于粗颗粒土具有盐胶结现象,若根据试验结果直接进行评价,土的腐蚀性有的可达到强腐蚀。这种结果往往令勘察人员很难信服,但又无法很好的解释。
  对环境土的腐蚀性评价是岩土勘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勘察报告的分析结论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腐蚀性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对工程的质量及建造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土的易溶盐试验方法针对粗颗粒土进行试验时,由于获取的数据缺乏代表性,依据易溶盐分析试验成果直接进行腐蚀性评价时,圆砾、角砾等粗颗粒土的腐蚀性往往与实际偏差较大。
  2.土的分类标准
  土按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可分为细粒土、粗粒土、巨粒土,粗粒土是指直径0.075~60mm的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50%的土,包括粉、细、中、粗、砾砂及圆(角)砾、卵石等。
  3.土体中易溶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土的易溶盐分析试验通常是先制取浸出液,然后采用烘干法、滴定法测定浸出液中的易溶盐总含量及各离子含量。其试验方法与水质简分析试验过程相比,只是增加了浸出液的制取过程,具体的烘干、滴定方法与水质简分析试验基本相同,因此不再一一叙述。而重点说明的是土样品浸出液的制取过程,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采用自然晾晒或烘箱进行风干。
  ②碾磨后将风干的试样过2mm分析筛。
  ③称取过筛后的试样50~100g(视土中含盐量和分析项目而定)置于广口瓶中。
  ④按土水比1:5加纯水,搅拌、抽气过滤后浸泡48小时。
  ⑤过滤浸出液,浑浊时可采用离心机分离,至浸出液透明备用。
  从浸出液制取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试验过程中剔除了大于2mm的颗粒,代表性土试样并不是原来的土试样,而是经过筛分后小于2mm的砂粒、粉粘粒。
  4、粗颗粒土中的易溶盐含量的计算
  土试样中实际的易溶盐含量:
  D=M盐×100%/M总
  M盐—土试样中的易溶盐质量;
  M总—土试样总质量;
  D—土试样中易溶盐含量百分比(%);
  易溶盐分析结果中的易溶盐含量:
  D’=M盐’×100%/M2
  M盐’—试验样品中小于2mm土试样中的易溶盐质量;
  M2—试样样品中小于2mm的颗粒质量;
  D’—试验测得的土试样中易溶盐含量百分比(%),即“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中易溶盐含量百分比;
  易溶盐颗粒较小,经碾磨后易溶盐颗粒均小于2mm, 则M盐≈M盐’;
  M2=Z× M总
  Z—小于2mm的颗粒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由此可得:
  D= M盐‘×100%/ (M2/ Z)= D’×Z
  由上述推导可知,粗颗粒土试样中实际的易溶盐含量百分比(D)并不是 “土的易溶盐含量分析报告”中的易溶盐含量百分比(D’)。
  5、土的腐蚀性评价结果的对比
  本次选取了吐鲁番、若羌2个项目场地的10组代表性土样的易溶盐分析成果,通过对试验直接测定和理论推导的土体中的含盐量分析结果,分别进行土的腐蚀性评价,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四中的对比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采用理论推导后的数据进行腐蚀性评价时, 6组圆砾中有4组腐蚀性等级相应的降低了一个级别,2组圆砾的腐蚀性评价结果未发生变化;而砂类土的腐蚀性评价结果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2、采用理论推导后的数据进行盐渍土判定时,6组圆砾中有3组由盐渍土变成了非盐渍土;而砂类土的腐蚀性评价结果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6.结论
  1、砂类土颗粒直径大部分小于2mm,可直接采用“土的易溶盐含量分析报告”中的易溶盐含量分析成果进行评价,腐蚀性评价结果差异不大;而圆(角)砾、卵石等粗颗粒土中,小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比较小,因此直接采用“土的易溶盐含量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进行腐蚀性评价代表性不强,常常导致腐蚀性评价结果偏大。
  2、粗颗粒土的腐蚀性和土中小于2mm的颗粒的含量有关,对圆砾、角砾、卵石等粗颗粒土进行腐蚀性评价时,应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测定小于2mm的颗粒质量百分比,对试验直接测定的易溶盐含量进行推导反算后再进行腐蚀性评价。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仅提供了土的腐蚀性评价结果的判别标准,并未对粗颗粒土的易溶盐含量分析报告中的结果的适用性进行说明,因此在进行粗颗粒土的腐蚀性评价时不能盲目的直接采用成果报告中的试验数据。
其他文献
[摘 要]最近些年,随着我国空中交通行业的飞速进步,空中交通的流量持续提升,尽管空中交通的流量提升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可与此同时,也提升了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安全风险,无法保障空中交通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影响,本文简析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来源及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预警模式,力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 安全风险来源 预警  中图分类号:V345
期刊
[摘 要]耐火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耐火材料物理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耐火材料;物理检测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Q17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387-01  前言:耐火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是随着耐火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之发展起来的。耐火材料检测技术有化学性质检
期刊
[摘 要]煤炭、岩石巷道的掘进,锚喷作业中的喷浆料均易形成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各类粉尘,其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实际矿井生产中,通过粉尘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粉尘测点的粉尘浓度,并针对性的分析,方可采用最佳的煤尘防治措施,从产生煤尘的各环节降低煤尘的产生,随后根据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数据,远程控制各类除尘设施的开启消除悬浮粉尘,方能有效的降低粉尘危害,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关键词]粉
期刊
[摘 要]J6重卡驾驶室前风窗装配采用先进的粘接方式,其牢固性与密封性是体现产品高质量的两个关键特性,本文从装配方式入手,重点研究操作与设备相结合。先进的设备离不开高标准的操作,产品设计的先进性其重点环节是通过操作来保证的。通过对现状的改进、效果的验证、经验的积累,体现出装配过程中标准作业的重要性。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总结,不断完善作业的标准。  [关键词]J6重卡 前风窗粘接 标准作业 淋雨密封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电力事业逐步得到蓬勃向上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整个电网运行的基本保障。本文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与优化进行了分析,并浅谈电网调度系统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与优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389-01  电力体制的改善使得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設逐步得到发展,在市
期刊
[摘 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引起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对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措施,对监测数据能够进行有效分析,它能够全面的反应出环境质量状况,因此数据的准确性非常的重要,所以要不断地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高质量数据的收集。本文以雾霾现象为出发点,分析了雾霾天气的成因,探讨了我国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提
期刊
[摘 要]加热炉是常减压装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直接影响到整个装置最终的减压效果。 加热炉的能耗决定了最终的排烟量。所以想要发挥这个装置的作用,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加热炉的效率,控制好其排烟量的大小。本文就针对提高加热炉热效率途径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加热炉 热效率 途径  中图分类号:T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393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国内液压支架设计工作现状,对现阶段液压支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液压支架 设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 D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384-01  我国迄今为止的液压支架设计系统,大多数都只围绕四连杆长度、梁端距和一些结构的运动学参数进行,缺少对占支架重量85%以上的主要结构件在满足外载工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了智能电网的模式,在这种运行模式之下,电气二次弱电控制也在不断的发展。值班人员对于电网管理工作的重点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以往的倒闸操作会逐渐转变成状态管理,这样一来会使得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量会逐渐的减小。该技术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电网模式下的电气二次弱电控制发展趋势,以供参考和借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单点登录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了使用CAS协议的两种单点登录技术的实现机制,结合北京工商大学门户系统的系统集成建设实践,设计与实现了基于CAS协议的单点登录系统集成。  [关键词]CAS;单点登录 ;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397-02  伴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事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