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业发展不平衡,较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在设计农业动员程序时,必须把国家发展大局和本地区农业特点相结合。同时,必须充分研究和借鉴信息化战争研究成果,将农业动员程序的设计与之相结合,只有这样,设计的农业动员程序才科学、合理和有效。
关键词:农业动员; 程序; 设计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识码:A
农业动员程序是指农业动员的实施步骤或农业动员工作在时序上的安排。农业动员程序规定着农业动员实施的内容和重点,制约着农业动员实施的目标和方向,控制着农业动员实施的速度和强度。制定科学规范的农业动员程序,对于有效地控制动员进程,增强农业动员实力,实现快速、高效农业动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信息化战争的快节奏和高消耗要求动员能量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发,而不是缓慢释放。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动员程序,其流程必然简单而不繁锁,必要而不冗余,是捷径而不是迂回。要达到动员流程的简捷性指标,必须跟踪掌握信息化战争动员的基本规律,科学确定动员的步骤、次序和主要内容。同时,要利用先进技术,不断进行动员流程的重组、优化和再造。如国家发布农业动员决策和动员指挥开始实施的节点,各农业动员基地各自展开动员的节点,农业动员征用的节点等。保证动员节点准确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在最关键的时间把战场最需要的人员、物资等送达到位。为达到动员节点的准确性指标,应当在科学把握战争节点的基础上,精确计算或通过演练得出动员保障与战争需求的时延值,并在程序制定中尽可能使之得到完全体现。农业动员程序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战与应急一体化问题
进行农业动员程序设计时,需要考虑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和平时服务的原则,把应战和应急统一起来。战争与突发事件作用过程和机理是基本一致的,即都是在紧急的情况下,由政府统一组织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来消除自然灾害、战争以及社会突发事件,从而维持原有的安全状态。这是农业动员程序设计一体化问题的理论基础。应急是應战的前提和补充,应战是应急的延伸和目的。农业动员的应战和应急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而且应战与应急的相互关系也是党政方针所要求的,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专门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争不是每天都打,但是突发事件却时有发生,从1998年特大洪灾到后来的冰雪灾害、非典、“512”地震以及甲型H1N1流感,无不彰显平时动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农业动员程序必须着眼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某个战役,也必须把平时应急突发事件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二、部队随行保障与动员联动性问题
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演变,人类逐步认识到战争、后勤保障以及国防动员是相互协同的关系,而且现代一体化战争态势下,三者关系更加紧密。《美国联合动员条令》规定了每一个作战阶段,动员计划与工作是如何进行的。美军危机反应计划程序更为详细描述了作战阶段的详细动员工作,可见其三者关系的重要性。联动性问题至少需要我们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子问题。第一,必须加强军地两个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一体化的指挥机构,其中,职责权限分工清晰,总体要求就是军事部门提需求,动员部门搞协调,政府部门抓落实。农业物资是基本生活保障品,因此农业动员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如何建立起军队与政府快速高效、军地一体的长效机制,是各省市动员办公室和国动委进行农业动员建设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第二、联动性要求在制定农业体制和农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动员的联动性要求,同时制定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的规定。调整农业战略布局,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第三、农业动员必须融入到未来可能的战争进程中,必须将两者尽最大可能结合起来。
三、一般程序与应急程序关系问题
信息化战争和突发事件的情况瞬息万变,而且各个地区农业特点有所不同,而且农业动员任务和军事需求不同,事先制定好的一般农业动员程序不能完全适合实际动员需求,要求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变化,要有充分的估计和细致的分析,要预想有多种可能,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周到、细致、严密、全面,使主观的预想和客观实际尽量吻合和接近。首先,各地区在制定本地区的农业动员程序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实际,按照本地区农业特点,结合未来可能的农业动员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农业动员程序。再者,在实际的农业动员实施过程中,也不一定完全按照动员程序一步一步执行,根据动员需求的不同,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执行其中若干步骤,在保证顺利完成动员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程序,尽量减少农业动员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动员; 程序; 设计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识码:A
农业动员程序是指农业动员的实施步骤或农业动员工作在时序上的安排。农业动员程序规定着农业动员实施的内容和重点,制约着农业动员实施的目标和方向,控制着农业动员实施的速度和强度。制定科学规范的农业动员程序,对于有效地控制动员进程,增强农业动员实力,实现快速、高效农业动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信息化战争的快节奏和高消耗要求动员能量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发,而不是缓慢释放。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动员程序,其流程必然简单而不繁锁,必要而不冗余,是捷径而不是迂回。要达到动员流程的简捷性指标,必须跟踪掌握信息化战争动员的基本规律,科学确定动员的步骤、次序和主要内容。同时,要利用先进技术,不断进行动员流程的重组、优化和再造。如国家发布农业动员决策和动员指挥开始实施的节点,各农业动员基地各自展开动员的节点,农业动员征用的节点等。保证动员节点准确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在最关键的时间把战场最需要的人员、物资等送达到位。为达到动员节点的准确性指标,应当在科学把握战争节点的基础上,精确计算或通过演练得出动员保障与战争需求的时延值,并在程序制定中尽可能使之得到完全体现。农业动员程序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战与应急一体化问题
进行农业动员程序设计时,需要考虑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和平时服务的原则,把应战和应急统一起来。战争与突发事件作用过程和机理是基本一致的,即都是在紧急的情况下,由政府统一组织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来消除自然灾害、战争以及社会突发事件,从而维持原有的安全状态。这是农业动员程序设计一体化问题的理论基础。应急是應战的前提和补充,应战是应急的延伸和目的。农业动员的应战和应急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而且应战与应急的相互关系也是党政方针所要求的,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专门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争不是每天都打,但是突发事件却时有发生,从1998年特大洪灾到后来的冰雪灾害、非典、“512”地震以及甲型H1N1流感,无不彰显平时动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农业动员程序必须着眼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某个战役,也必须把平时应急突发事件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二、部队随行保障与动员联动性问题
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演变,人类逐步认识到战争、后勤保障以及国防动员是相互协同的关系,而且现代一体化战争态势下,三者关系更加紧密。《美国联合动员条令》规定了每一个作战阶段,动员计划与工作是如何进行的。美军危机反应计划程序更为详细描述了作战阶段的详细动员工作,可见其三者关系的重要性。联动性问题至少需要我们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子问题。第一,必须加强军地两个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一体化的指挥机构,其中,职责权限分工清晰,总体要求就是军事部门提需求,动员部门搞协调,政府部门抓落实。农业物资是基本生活保障品,因此农业动员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如何建立起军队与政府快速高效、军地一体的长效机制,是各省市动员办公室和国动委进行农业动员建设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第二、联动性要求在制定农业体制和农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动员的联动性要求,同时制定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的规定。调整农业战略布局,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第三、农业动员必须融入到未来可能的战争进程中,必须将两者尽最大可能结合起来。
三、一般程序与应急程序关系问题
信息化战争和突发事件的情况瞬息万变,而且各个地区农业特点有所不同,而且农业动员任务和军事需求不同,事先制定好的一般农业动员程序不能完全适合实际动员需求,要求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变化,要有充分的估计和细致的分析,要预想有多种可能,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周到、细致、严密、全面,使主观的预想和客观实际尽量吻合和接近。首先,各地区在制定本地区的农业动员程序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实际,按照本地区农业特点,结合未来可能的农业动员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农业动员程序。再者,在实际的农业动员实施过程中,也不一定完全按照动员程序一步一步执行,根据动员需求的不同,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执行其中若干步骤,在保证顺利完成动员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程序,尽量减少农业动员对农业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