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瓢!你站住!我要把你带回家!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瓢背面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圆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这就是“吞口”。 “乡村人家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什么灾难,总要在门楣上挂一个吞口瓢画,用来辟邪。”人们认为,那怪兽的血盆大口,可以把一切妖魔鬼怪、灾祸病疫吞掉,从而给家庭带来吉祥。
  一度失传的技艺
  云南瓢画曾入选上世纪90年代中小学美术教材,其创作者便是昆明民间艺术家陆光才。他将脸谱、图腾、人物、动物或神怪的形象绘在木瓢上,作品图案抽象,线条大胆,色彩明艳且对比强烈,在原始、神秘中洋溢着奇幻和天真,极富趣味。
  陆老的新居在西山区广福路上,装修是古典的中式风格,枣红色的太师椅上方,嵌着透出现代气息的木质装饰窗棂。陆老说平时书房也是他的画室,里面挂满了大大小小色泽艳丽、形态迥然的瓢画。如果有访客前来,他便会提前把它们拿到会客厅。
  陆老曾对云南民间脸谱、面具、吞口造型艺术进行过系统学习、研究和探索。
  他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便产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观念,对大自然赋予的利弊,人们并未真正理解,总以为有善神在施利,有恶鬼在作祟,出于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只有祈求善神的庇护和保佑,并仰仗其威严驱逐作祟的瘟神恶鬼。
  上世纪50年代,昆明民间吞口瓢画技艺一度失传;80年代,陆老苦心钻研,让这门民间艺术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传承至今。
  吞口瓢画的来源
  昆明地区的民族民间造型艺术瓢画,又被称为“兽瓢”或“虎头瓢”,西南一带叫“避邪瓢”,或叫“鬼脸”。它是在木瓢背面作画,通常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愣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吞口”因此而来。
  瓢是一种用途广泛、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
  最早的瓢不是用木头制作的,是用葫芦制成的。人们将葫芦从中间一剖为二即成可以舀水的瓢。后来,逐渐发展为用木头制作。因木头更结实耐用,而且可以制出更长的柄,人握柄打水可以不湿手,使用更为方便。
  瓢作为吞口瓢画的独特载体,所蕴含的意义其实就是葫芦。
  世间常有“宝葫芦”之说,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葫芦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远古的先民认为葫芦是一种神圣的东西,是地位崇高的图腾。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许多民族的先民都崇拜葫芦,如汉、彝、怒、白、哈尼、纳西、拉祜、基诺等民族,他们都有关于葫芦的传说。苗、瑶、壮、彝、傣、白、哈尼、傈僳、拉祜、佤等少数民族的神话,都有人是从葫芦中出来的说法。
  显然,吞口瓢画采用瓢做材质,不是一种随意性的举动,而蕴含着深意。
  吞口瓢画的主题——怪兽狰狞的面目尽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脱胎于虎头。人们历来把虎看作“百兽之王”,在许多民族中,虎是一种图腾崇拜之物。经过闻一多、潘光旦的考证可以得知,伏羲既是葫芦,又是老虎。由此看来,虎与葫芦的结合是理所当然的,这不是随意而无目的的搭配,而是先民们图腾崇拜意识的表现。
  画瓢之“怪才”
  陆老的母亲擅长剪纸和刺绣,还能剪花样,其中有花围腰头、有围腰飘带、小娃娃的虎头帽、妇女绣花鞋的虎头。这些简朴的绣花、剪纸艺术,给幼年时期的陆老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曾偷偷地在地上、墙壁上、报纸上仿效和胡乱涂鸦,从中取乐。
  中学时代的陆光才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美术小组,成为其中的活跃成员。到古镇练习写生,“神龛、佛像、雕粱画栋、虎贲饕餮及哼哈二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造型,线条明快,粗犷又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当时就被迷住了。”
  当地的金刚塔、孔子楼、土主庙都成了陆光才观摩木雕、神像、壁画的好地方。休息时,他便去临摹这些古迹上的图案,日积月累,临摹的稿纸堆起来足有一尺多高,他也因此落下个“画痴”的雅号。后来当知青时,他也常常留意观察和临摹一些当地的图腾和雕像,积累了经验。
  “过去村里有几个能画镇邪牌、瓢画的老人,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会常常一起去看画瓢。”
  钟爱瓢画的陆光才探索着画了第一个瓢画作品:它与陆老现在大多数彩色瓢画不同,是用锅烟粉、紫土、丙稀为原料画的,如今,在照片中已经有些显现出烟灰色。然而也是这只“近乎平常,与一般的舀水瓢并无多大区别”的瓢画,却被云南画院副院长高金龙所收藏,这让陆老倍受激励。画院几位艺术家评价,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巫楚文化的痕迹,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特点。随之,陆老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土洋结合”调颜料
  陆老在龙、虎图案的基础上,还在作品中融合了京剧脸谱、八卦图形等元素。每个图案都是自己构思的,绝无雷同。
  “思绪清晰时,从构思图案到下笔、绘画这一步骤一天就能完成。不过,由于瓢画的制作完全依靠手工,有几十道工序,一幅木瓢画至少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制作完成。”
  他畫瓢所用的木材,大多从州市村子里或四川等地定制而来,必须耐潮、经泡且不易开裂才行。“一般选用水冬瓜木,因为材质比较柔软细腻。除非是有特殊设计,一般不能疤疖太多。”遇到合适的木材,陆老便动手“刨”几个木瓢雏形出来,干“木匠”的活计。
  “挖瓢是制作瓢画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画出好的瓢画。”
  找到适合的木材,先进行初步的粗加工,然后按照图纸制成木瓢,再用砂纸打磨光滑。瓢的外形不拘一格,有圆形、长条形、树形等,图样又富于变化,多姿多彩。最后就是按照木瓢的纹理和形状作画。最重要的就是作完画后,要喷漆保护瓢画的色彩。
  陆老所创作的吞口瓢画,用色以红、黑、蓝、白为主与紫土、锅烟灰、丙稀“土洋结合”。
  上完底色后填色,用黑色或者白色勾线装饰。有时先白描后涂色,有时涂色后再勾线,也可索性不勾线。作品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意念在画笔上驰骋点染,贯注神气,神韵相济。
  “一只吊睛白额虎头,怒目圆睁,炯炯闪光;血红的嘴露出锋锐的长牙,金黄的胡须微微抖动,天蓝色的鼻子喷着响鼻;额头上方,一个猩红的‘王’字,下巴上一幅红黄两色太极图,活脱脱、雄赳赳一个兽中之王!”曾有人这样形容陆老的经典作品。
其他文献
旅游+文化 聚变新力量  云南,既是旅游大省,又是民族文化大省。如何加强旅游与文化融合互动,实现两者的互融共进,一直是摆在云南省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推进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已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角度作出将旅游和文化产业合二为一,列为全省八大重点产业之一的产业强滇战略新决策。  大理床单厂 发现另一处大理  大理床单厂艺术区吸引了 40多个工作室、艺术家和
期刊
8月13日上午,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颁奖仪式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7号展馆顺利举行。曲靖宣威市文兴乡着期村等10个村镇获得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荣誉称号。另有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拖古村等5个村寨荣获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提名奖。  “云南十大刺绣名村”助力云南刺绣产业发展  云南刺绣产业的发展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有着形态各异的花样针法和丰富多姿的图案设计,近年来,云南省确立了“金、木、
期刊
由小朋友和长辈们创作出的刺绣作品,  洋溢着孩童世界的稚趣与天真,  刺绣技艺此刻成为美育课堂的良好介质,  也成为孩子们与传统文化的链接点。  今日(13日)上午,创意云南2016文博会期间,首届昆明市“大手牵小手”亲子刺绣大赛决赛暨颁奖仪式于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入围决赛的30位亲子选手现场比拼,通过刺绣专家评审打分,评选出2对一等奖、5对二等奖获奖及若干对三等奖选手。  现场:亲子手作传达童
期刊
今日(13日)上午,首届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全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七号馆隆重举行。此次大赛的指导单位是云南省文产办和云南省文化厅,主办单位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和云南省博物馆,由云南报业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大观周刊》承办。  大赛共收到1474件参赛作品,其中106件作品突出重围,入围决赛。以牛虎铜案为灵感设计的《牛虎和香》夺魁,获得三万元奖金。作者郭亚鑫专程赶到昆明国际会展
期刊
今日(13日)上午,入围首届“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大赛的40位选手,在7号馆内展开了一场针尖上的“巅峰对决”。他们现场以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的Logo为一个创作元素,并植入自己的刺绣作品,运用高超的刺绣技艺,进行限时竞技,绣出心中绚丽多彩的文博会Logo。  通过激烈角逐,李云晨、唐琳、李文秀、王美连、李济雁、曹押娣、张翠莲、李美江、普琼仙、普发珍、石玛丁、杨文焕、刘丽湖、李红桃、张凤仙、波巴、玉
期刊
日前,经来自云南省文产办、云南报业传媒(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等多位专家评议后,最终从全省44个村镇中评选出曲靖宣威市文兴乡着期村、文山州文山市永通社区大龙潭村民小组等10个村寨入選第三届“十大云南刺绣名村”,5个村寨获得云南刺绣名村提名奖。  去年举办的第二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的评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吸引了云南14 个州市、共44 个村寨报名参加。评选出的刺绣名村在当
期刊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全球文创设计大赛终评结束  上千岁的文物也能“萌萌哒” 万元大奖尘埃落定  今日,经来自云南省文创领域的专家评审团两轮投票评选,最终从106件入围作品中选出一等奖《牛虎和香》、二等奖《喵呼呼酱系列》、《羊角钮编钟计时器和相片夹》,三等奖《U盘》、《“猎首”开瓶器》、《立牛铜葫芦笙氛围灯》,设计者分别将获得3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不菲奖金。  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无
期刊
近日,首届“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评选活动初评及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评选活动于云南日报集团报业大厦举行。来自全省的150多位选手报名参加本届“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评选活动,其中40位入围决赛。10座村寨入选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5座获得提名奖。  首届“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评选入围选手名单  两项刺繡赛事评委会由云南省文产办、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三家指导单位相
期刊
2017年6月16日——18日,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将展开“木艺云南·合作共赢——2017木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系列活动”,16日为论坛,不对外开放;17日至18日为公众开放日,将举办“百名名匠”木雕作品展和“草根拍卖会”。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云南省文产办、云南省文化厅指导,由昆明市文产办、昆明经开区文创办支持,云南省木雕协会主办。  系列活動中,6月16日,以“木文化产业的创
期刊
今年28岁的段美山投身弓箭手工制作至今已是第8个年头。他在家中开辟了一间十平方米的半开放式工作室,各式各样的工具、材料、弓箭、弩在不算宽敞的空间中有序安放着。  传家宝——牛角战弓  “我的童年是在昆明龙头街的麦地村度过的,那时起便与传统弓箭结下了不解之缘。”戴着一副银边眼镜的段美山,一束标志性的长发系在脑后,语调沉稳而精练。  历史上,龙头街是一个交通要地,“村中还曾聚集着蒙古族人的后裔。”段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