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马多复合托烷司琼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并发寒战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后并发寒战患者采用曲马多复合托烷司琼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期间收治的ASA(美国麻醉医学会)I~II级且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保温治疗后疗效不佳或者未起效,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曲马多,B组给予曲马多复合托烷司琼,C组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观察并记录3组用药前寒战分级、用药后寒战停止时间、复发例数、恶心呕吐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B、C组3 min寒战停止例数明显多于A组,B、C组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C两组(P<0.05),A、B、C三组治疗前后MAP、HR、SpO2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7例嗜睡症状。结论:曲马多复合托烷司琼或者氟哌利多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并发寒战疗效十分显著,对曲马多治疗后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具有极好的预防作用,但是托烷司琼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氟哌利多,疗效确切,具有极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 曲马多; 托烷司琼; 腰-硬联合麻醉; 寒战; 疗效
  腰-硬联合麻醉(CSEA)可导致患者体温下降,比较容易出现寒战,静脉注射曲马多能有效地减少麻醉中和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以及程度,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还具有协同镇痛作用,是临床常用的疗效较好的一种治疗麻醉后或者术中合并寒战的药物。但是其治疗后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较多[1]。本研究采用曲马多复合托烷司琼以及氟哌利多两种药物治疗CSEA后合并寒战,观察其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112年12期间收治的ASA(美国麻醉医学会)I~II级[2]且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2~63岁,体重46~85 kg,手术时间为1.5~3.2 h,其中普外科手术46例:胆囊切除术12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21例、阑尾切除术13例;妇科手术32例:子宫切除术9例,子宫肌瘤切除7,卵巢囊肿切除11例、宫颈癌根治术5例;泌尿手术42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9例、精索静脉曲张切除术8例、睾丸鞘膜切除术12例、阴茎或者睾丸肿瘤切除术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未应用术前药物,手术室的温度保持21~24 ℃,术中输入液体温度和室温相同,并记录输液以及输血的情况。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排除标准 入选病例均不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近期未服用抗抑郁或者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术前不合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
  1.3 麻醉方法 患者在进入手术后对其BP、MAP、HR、SpO2等进行检测,建立静脉通路之后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间隙为L2~3或者L3~4,待硬膜外穿刺成功之后将彻底消毒的腰麻针置入[3],见有脑脊液回流后注入2~3 ml(2 ml 0.75%布比卡因+1 ml 10%葡萄糖液)比重局麻药,随后拔出腰麻针,向头侧经硬膜外导管置入3~4 cm,平面固定稳妥后进行手术。
  1.4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A组给予曲马多(静脉注射,1.5 mg/kg),B组给予曲马多复合托烷司琼(曲马多采用静脉注射,剂量1.5 mg/kg+5 mg托烷司琼),C组给予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曲马多采用静脉注射,剂量1.5 mg/kg+1.25 mg氟哌利多),对于再次发生寒战患者剂量为0.75 mg/kg,本研究所用曲马多均稀释至5 ml后缓慢注射。观察并记录3组用药前寒战分级、用药后寒战停止时间、复发例数、恶心呕吐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 用药前寒战分级标准:无寒战为0级;面部或者颈部存在轻微肌肉抖动为1级;一个及以上肌群见明显抖动为2级;全身大部分肌肉发生抖动为3级[4]。用药后3、5、10 min寒战停止例数以及再发生寒战率(再发生例数/本组总例数)。恶心呕吐评分标准:无恶心呕吐为0分;偶有恶心呕吐为1分;2 h内出现一次呕吐为2分;2 h内出现至少2次呕吐为3分[5]。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前A组寒战分级:0和1级0例、16例为2级、24例为3级;B组:0级0例、4例为1级、15例为2级、21例为3级;C组:0级0例、2例为1级、16例为2级、22例为3级,3组用药治疗前寒战分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3 min寒战停止例数明显多于A组,B、C组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1。
  2.2 A、B、C三组治疗前后MAP、HR、SpO2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A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组发生率  3 讨论
  腰-硬麻醉具有硬膜外麻醉和脊髓麻醉的优点,起效快且能经过硬膜外导管及时追加药物延长麻醉时间,但是其寒战发生率较高可能和其起效快且阻滞完善有着一定的关系[6]。腰-硬麻醉会导致患者中心体温下降,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导致机体热量损失加大,同时机体热量向四周分布,该作用机制在麻醉后30~60 min达到顶峰,中心温度下降1~2 ℃,患者发生寒战与其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年龄越大的患者阻滞平面越大,体温下降的幅度也相应增加[7];手术室内热量散失,室内的温度相对较低,输液的温度和输血的温度较低,患者长时间暴露且面积较大等因素也会导致发生寒战;患者术中精神紧张,应激反应增强,寒战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患者的代谢升高,剧烈寒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缺氧,部分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寒战,但是其皮肤苍白、肌肉紧张等现象可以说明其代谢增强[8]。   曲马多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非麻醉性中枢镇痛药物,其镇痛作用相对较微弱,安全性高,治疗的剂量不会对患者呼吸产生抑制作用,且不会影响其心血管。其具有激动a片受体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HT再摄取的双重功效,增加脊髓水平突触小体的NE和5-TH浓度。患者发生寒战时中心体位和皮肤温度开始逐渐上升,当达到一个阈值时则开始出汗,随后体温开始下降,又达到阈值时开始收缩血管,此时患者发生寒战。曲马多能降低阈值进而减少寒战的发生,但是其具有剂量依赖性,还能作用于外周神经中枢和末梢疼痛触发的受体进而引起患者出现恶习呕吐等不良反应[9-10]。
  托烷司琼单次注射可以有效地治疗恶心呕吐,氟哌利多也具有止吐的功效,由此常和曲马多配伍治疗术中寒战以及恶心呕吐并发症,但是,氟哌利多不管剂量多少均可产生过度镇静以及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应用曲马多引起的恶心呕吐治疗中,托烷司琼具有更好的止吐作用且维持时间长[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组发生率低于C组(P<0.05),本组中就出现了7例嗜睡症状。
  综上所述,曲马多复合托烷司琼或者氟哌利多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并发寒战疗效十分显著,对曲马多治疗后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具有极好的预防作用,但是托烷司琼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氟哌利多,疗效确切,具有极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孔雪.曲马多复合托烷司琼对腰-硬联合麻醉并发寒战的治疗效果[D].中国医科大学,2010.
  [2] 于建波.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曲马多和托烷司琼治疗产妇寒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116-117.
  [3] 全伟斌,劳诚毅,朱云峰,等.硫酸镁和曲马多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术中寒战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23):52-53.
  [4] 马德祥.布托啡诺、曲马多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寒战的疗效观察和比较[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194-195.
  [5] 张瑞平,王乃平,王小桃,等.不同剂量曲马多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寒战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0):1489-1491.
  [6] 肖永,李元涛,陈桂珊,等.阿扎司琼等预防全麻妇科腹腔镜术后寒战100例对比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72-75.
  [7]王嵘巍.布托啡诺硬膜外预先给药对麻醉后寒战发生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60-61.
  [8]王会敏.针灸复合诺扬治疗麻醉后寒战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43-44.
  [9] 赵冬梅,吴向荣.曲马多与布托啡诺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疗效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24.
  [10] 龚小芳,赵翔,李昊,等.长托宁与曲马多预防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寒战反应的效果比较[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1):35-37,45.
  [11] 王晓宁,刘丽,汪润,等.低剂量曲马多预处理对剖宫产术麻醉后寒战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2,7(12):1578-1580.
  [12] 洪道先,郑孝振.地佐辛预防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寒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12,7(9):1179.
  (收稿日期:2013-03-19)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制备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大鼠模型,探讨其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体质量为240~290 g的8周龄、SPF级近交系雄性SD大鼠85只,分为2组:DCM组(n=65)、正常对照组(n=20)。DCM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构建DCM模型;正常对照组则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第10周对两组大鼠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T细胞亚群间的相关性。方法:抽提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人淋巴细胞基因组DNA,采用整体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T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分别对80例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检测发现,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百分率为(15.37±3.28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在使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失败的原因,积极寻找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3年5月-2012年7月期间使用输尿管硬镜行钬激光碎石,其中108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进镜和碎石困难临床资料。结果:10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35例是由于输尿管开口异常(包括输尿管开口和壁内段狭窄32例、开口囊肿3例),23例结石被息肉包裹,2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结石下方输尿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于围生期血液高凝状态的预防效果及使用安全性评估。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68例,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低分子肝素组101例,对照组仅给予气压治疗,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同时填写治疗效果调查表,评估孕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结果: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孕妇中,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序列、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在诊断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无颅脑疾病者及28例经CT或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2例各种类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并评价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选本研究的患者术前经CT检查的诊断后,肠腔堵塞、肠壁受压和肠壁病变的检查符合率分别为71.4%、72.0%和72.7%,腹膜后血肿符合率为3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方法:针对性地采用相对的方法进行测量,采用间接选择的电极法测量Cl-、K+;采用速率法测量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双缩脲的终点法测量总蛋白(TP);采用溴甲酚绿显示终点法测量白蛋白(Alb);采用酶法测量肌酐(Cr)、采用脲酶紫外速率法测量尿素氮(BUN);采用尿酸酶法测量尿酸(UA);按照不确定度(U%)公式U%=2CV%计算结果。结果:Cl-、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对侧辅助切口结合岛状鼻中隔软骨瓣矫正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1例复杂性鼻中隔偏曲患者,均采用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纵切口,同时右侧鼻底行小横切口,首先剥离双侧鼻底部黏膜,而后剥离鼻中隔黏膜,使二者在棘突尖端“会师”,彻底松解双侧黏膜后矫正骨性偏曲。软骨四周进行减张制作岛状鼻中隔软骨瓣矫正软骨部偏曲。结果:21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外观居中,通气良好,无1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活血消肿药物对踝部骨折早期肿胀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门诊以及住院收治的200例踝部骨折早期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中药外洗组、七叶皂苷钠组、中药外洗加七叶皂苷钠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以及疼痛情况。结果:中药外洗组加七叶皂苷钠组在用药3 d后肢体消肿情况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血糖基础的血液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血液病患者按OGTT分组为糖调节正常(NGT)、糖耐量异常(IGT)和糖尿病(DM)三组,观察各组患者使用GC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特点。 结果:GC治疗后所有患者日平均血糖升高,且餐后血糖升高明显,GC治疗后三组间三餐前后各点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