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旅游服务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m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肇庆作为广东省传统的旅游城市,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是打造肇庆东融西进枢纽门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增强肇庆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肇庆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的优势条件、实践成效分析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肇庆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的战略构想、主要路径选择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端旅游服务业;发展战略;路径选择;肇庆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5.003
  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今后我国发展旅游业不但要转变发展方式,还要提升发展质量,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肇庆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加速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既是建设省级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城市的需要,也是建设东融西连枢纽门户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特色现代服务业的需要,更是建设旅游强市的内在要求。肇庆旅游资源很丰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加快,肇庆旅游市场发展增速明显。但肇庆旅游服务发展还存在服务模式单一化、品牌意识模糊化、服务产品低层化等问题,旅游市场发展与区域旅游需求矛盾突出,大力发展高端旅游服务势在必行。
  1 肇庆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的优势条件
  1.1 旅游资源丰富
  肇庆作为广东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山水旅游资源富集之地。截至2015年,肇庆下辖五区一市四县,已开放的旅游景区(点)共计52处,其中4A级景区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农家乐32个、休闲观光庄园7个。肇庆坐拥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的天然优势和发展潜力。
  1.2 区位优势明显
  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是粤连接桂、黔、滇等我国西南各大城市门户城市。肇庆辖区内复合式、立体化的便捷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广佛肇城际交通、肇顺南城际交通已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了广佛肇“一小时经济圈”,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资源奠定了基础。同时,已完成的贵广、南广、柳肇铁路,以及广梧高速、广贺高速、广佛肇高速等交通项目不但增强了肇庆市中心城区对山区板块的经济带动作用,同时也对开发高端旅游服务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交通保障。
  1.3 实践效果好
  肇庆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和沉淀,已积累了很多成熟的宝贵经验。近年来,肇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原则,积极发展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和乡村旅游,不断推进区域内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及相关产业业转型升级。“悠游肇庆”宣传口号诠释了肇庆旅游业的品牌形象。同时,肇庆在“食、宿、行、游、购、娱、厕”旅游业七要素产业链构建上注重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2 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肇庆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成绩显著,但肇庆发展高端旅游业还需要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星湖”的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山水肇庆是广东旅游的名片之一,“星湖”是山水肇庆的精华。“星湖”品牌效应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除了宣传不到位,还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经营管理体制过于僵化,无法满足现代高端旅游高品质、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肇庆旅游优势资源整合度不够,产业化融合度不高。高端旅游服务业需要旅游业产业链高度融合,才能达到客源广、久留、消费高的效益。肇庆旅游业“门票经济”现象严重,过度依赖传统旅游资源轻文化内涵挖掘的思维和观念还没有得到很好转变。“旅游+”产业链体系还没有构建起来。农、工、商贸和旅游服务业融合度不高,这直接制约着高端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区域内的旅游接待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旅游区域和景区内的交通、指示标识、市政配套等功能还不够完善人性化;二是购物、住房等配套设施较滞后,市辖区星级酒店、商业街较少并且缺乏特色;三是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元素融入不够,智慧旅游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
  第四,旅游市场开拓不够,专业人才缺乏。随着广佛肇经济圈形成及肇庆枢纽门户城市建设逐步推进,肇庆面临的旅游竞争也日益激烈。肇庆在旅游推广的影响力比较微弱。同时,肇庆高端旅游服务业管理及推广人才比较缺乏,高端旅游队伍建设比较乏力。
  3 肇庆高端旅游服务业的战略构想
  肇庆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肇庆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是“大旅游、大产业”、“ 休闲旅游城市”、“ 全域旅游目的地”。高端旅游业不等同于传统的旅游服务,所以肇庆发展高端旅游业要基于当前肇庆集优资源,把握当前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发展战略定位要集中在特色、文化、环境、品质这四个方面。同时,肇庆要打造珠三角高端旅游服务业的龙头,发挥高端旅游服务业的辐射及示范带动效应,使旅游业真正成为肇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肇庆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枢纽门户城市提供核心动力。
  肇庆高端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战略平台的打造。肇庆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为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夯實移动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珠三角智慧旅游体验平台。同时,肇庆旅游业以大旺高新开发区为依托,激活人才引进机制,共享珠三角科技人才资源,着力打造发展现代化旅游产业园。旅游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于:一是旅游目的地;二是旅游装备制造产品孵化与研发;三是旅游产品交易聚集地;四是旅游企业创客空间。
  4 肇庆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的主要路径选择
  4.1 整合资源,着力打造高端旅游服务产品体系
  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是旅游产品。高端旅游服务产品的出现被业内成为是旅游业发展的第3次浪潮。肇庆高端旅游服务业发展要整合旅游和服务资源,丰富肇庆高端旅游产品供给。以肇庆千里旅游走廊为纽带,以星湖为核心,深挖并创新发展肇庆旅游产品。要不断强化核心旅游产品深度式、优质式、生态式开发,真正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整合肇庆旅游资源,打造全域旅游产品,分区指引,努力做到区区有品牌,县县有文化,乡乡有特色。另外,要不断深挖旅游产品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开发互动式、时尚性的旅游产品。   4.2 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旅游+”旅游新业态
  紧跟旅游服务业发展规律,实时优化肇庆产业布局。政府部门要依托社会团体智库,重点研究布局开发“旅游+”新业态,重点推进发展旅游业同文化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教育培训业、生产性服务业、体育产业、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高端旅游新模式。依托肇庆农业和古村落优势,着力发展“旅游+农业”深度体验式旅游产品体系,和珠三角旅游资源错位发展。同时,创新发展生产及新型工业,释放肇庆国家高新区产业新活力,打造珠三角“旅游+工业”高端旅游新地标。
  4.3 创新营销模式,打造高端旅游服务核心品牌
  高端旅游服务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崇尚品位和时尚。肇庆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要创新营销宣传方式,继续完善并塑造一个“岭南古郡,活力山水”形象,努力打造高端旅游服务品牌,避免出现由于肇庆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而产生的“虹吸效应”,吸引不住优质客源及市场。创新宣传方式不仅要融合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新媒介,还要在方法及模式上创新。肇庆制定高端旅游营销战略时格局要大、眼界要高,整合广西、贵州、珠三角等肇庆周边优质旅游资源制定并实施系列化、一体化宣传方案。打造高端旅游服务核心品牌要“品在文化,牌在特色”,还要提炼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宣传口号。
  4.4 优化发展生态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就是要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不断深度优化市场软硬两个环境。逐步推进建设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行业自律的旅游服务诚信体系;制定相关旅游服务企业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一是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企业的准入标准,规范行业管理,严把准入关;二是构建先进的高端旅游服务公共服务规范和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打造覆盖肇庆市的高端旅游服务于指挥平台,实施“智慧景区”、“智慧旅游”;推进高端旅游服务安全、环境卫生、旅游管理等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预防、应急处理等安全快速反应系统。
  5 肇庆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的保障措施
  肇庆高端旅游服务业要取得持久健康发展,需要必要的保障措施。一是要强化相关组织领导,深化高端旅游服务业发展意识。肇庆旅游业发展已有多年,但高端旅游发展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要使高端旅游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统一意识、统一领导。二是创新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不但要树立大旅游观念,还要构建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建立政府、企业、协会协调机制,引导高端旅游服务业发展方向。同时,发挥市场作用,要逐步完善高端旅游服务投融资环境,加快形成各项服务标准化。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保障高端旅游人才需求。高端旅游业发展离不开高端旅游服务业人才队伍。一方面,肇庆要依托高校共同探索高端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行定点培养,依托肇庆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着力引进智慧旅游、高端旅游管理、旅游产品设计、会展服务等高端人才。同时,还要构建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开拓视野,强化高端旅游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Michael·G·Scantlebmy.Cruise Ship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817818.
  [2]肖光明. 肇慶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若干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15,(1):510.
  [3]王清荣,唐庆林.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与建设广西旅游强区——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例[J].传承,2015,(5):49.
  [4]郭光明. 肇庆上半年旅游收入122.5亿元[N].中国旅游报,2016-08-01(3).
  [5]魏小安.高端旅游的特点与分展[N].中国旅游报,2005-1130.
  [6]杜海艺. 我国高端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9539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国务院支持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的环境下,孵化器平台主要以“天使+孵化”模式进行运作。基于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及数据分析,从孵化器平台和天使投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创业企业投资的风险,并且与原来的孵化器平台进行比较,这对当前孵化器平台以及创业企业的稳定持久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天使+孵化”;众创空间;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以《工程財务管理》作为实践课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设计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践效果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工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
期刊
摘 要:据相关资料调查,在南京、扬州地区,大学生家教逐步成为课外辅导行业主力军。教育市场模式创新发展缓慢,急需新兴力量开拓市场。由此,创办亦师亦友型第二课堂,创新性提出“21天计划”,设置线上线下长期跟踪服务,更多地从心理方面关心孩子,实施“人格教育”,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针对南京、扬州的家教市场,进行了SWOT可行性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亦师亦友型第二课堂的运行模式和营销方式。  关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实训中心建设中物流全过程管理的问题,设计了智能物流实训系统,包括柔性生产物流实训子系统,智能配送中心子系统,智能运输子系统,并以RFID编码子系统为基础,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物品跟踪管理和信息实时传递等功能,并介绍了各子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关键词:智能物流;实训体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
期刊
摘 要:目前在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中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粹、理论学习不到位等问题,亟需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加强高校党思想建设的要求与高校思政课的要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从完善授课内容、关注授课对象、改进教学方法三方面加强二者整体关联性,同时更好发挥思政课教学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在增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明确青年责任、共筑中国梦三方面的高层次协同效用。
期刊
摘 要: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关注,依据蚌埠市PM2.5的各项监测数据,参照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标准和要求,对蚌埠市对空气中各污染物的相关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PM2.5与PM10,氮氧化物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检验,建立PM2.5 与CO、SO2、NO2、PM10等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建立高斯扩散模型,刻画出蚌埠市空气中PM2.5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该地区进行污染
期刊
摘 要:《民法总则》关于个人信息的规定意味着个人信息权首次成为独立人格权,这也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奠定基础。以《民法总则》第111条为基点,通过探讨个人信息保护所涉及的价值冲突,研究个人信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保护界限,寻求个人权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  关键词:个人信息;公平;效率;价值冲突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
期刊
摘 要:产融结合是产业经济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其发展延长企业的产业链,扩大企业的规模,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为此,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具体分析产融结合怎样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的。通过对产融结合与经营业绩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找出产融结合影响经营业绩的途径。根据其影响途径来具体分析产融结合怎样影响海航集团的经营业绩的,并找出其在产融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他相关企业在产融结合中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技术与旅游业的结合,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满足了新时代的需求。通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河北省生态旅游资源持续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互联网+”;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5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消费市场频频出现“国内产品积压,国外产品被爆买”的尴尬现象,供需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从供给侧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掌握有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改革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以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分析对象,重点剖析了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科技企业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和障碍,结合河南实际,指出了供给侧改革环境下河南省科技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