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年龄特点 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具有游戏与学习的统一,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教师根据教育意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幼儿的活动施加影响,支持、促进、帮助幼儿顺利活动的过程。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区域活动强调更多的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方式、活动伙伴,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活动环境、材料等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幼儿年龄、个人的经验不同,各年龄班对区域活动场地、活动内容、材料的投放及教师指导都存在不同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凸显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根据年龄班特点创设区域活动场地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需求、自我控制、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年龄应创设不同区角活动的环境。
  小班幼儿能力表现差、需求问题较多、自我控制能力也差、班级人数多无法照顾到全面,幼儿在教师身边有更多的安全感,因此我们对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场地创设的原则是在老师视线范围内,便于教师观察和照顾幼儿。
  中班幼儿能力表现比小班幼儿明显增强、需求问题也相对减少、自我控制能力有所进步,遇到问题不会表现害怕或马上放弃,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遇到问题开始会尝试解决,但解决的方式差,一旦不成功马上选择放弃,转向其他活动,我们根据园舍的特点,修建小阁楼并注意教师的观望角度,充分利用活动室的走廊增设活动区域,教室与走廊用钢化玻璃进行分隔,根据活动内容需要还提供高于幼儿视线的屏风。
  大班幼儿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能自己协调解决需求问题了,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发展,独立性也相对增强,也喜欢有独立的空间,特别是增设阅读区、表演区后,也要求有相对独立的环境,根据园舍特点,我们在活动室修建个小阁楼,充分利用楼梯下、阁楼旁、阳台上、卧室间、走廊外等多余空间,将这些场地创设成为区域活动的场所,同时将大型玩具柜分割成便于幼儿取放玩具的小矮柜,矮柜的高度低于幼儿的身高,既便于幼儿自我管理、收放玩具,又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活动分开,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开放的、自由的活动区。
  二、根据年龄班特点选择区域活动的内容
  幼儿年龄不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兴趣点与关注点、发展目标定位等也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区域活动内容时要从年龄班的特点出发关注内容的适宜性。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关注事物的外在特点,具有好模仿的特点。我们把教育目标锁定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学习简单的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持续对区域活动的关注,坚持做好一份工作、物归原位等)方面,内容不宜多。我们在小班常设区有娃娃家、生活操作区,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与培养孩子物归原位为主线。在娃娃家我们开设有《叮叮的家》《■■的家》《咚咚的家》,每个家的装饰以小班教学目标中“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为背景,提供可爱的娃娃和精美的锅、勺、碗、盘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美工区、数学操作区、玩具区、自然角作为流动开放的区域,根据每个月的活动目标为主线,结合本班幼儿特点来调整不同的区域内容与提供不同的玩具材料。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区角活动的经验,初步养成了较好的活动习惯,能做到物归原位,对事物的关注时间有所增加,但坚持性不强。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在小班目标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孩子活动的质量,发展活动的内容与情节,开始在区域活动中增加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活动内容。娃娃家、生活操作区的内容相应减少,常设区中加入阅读区,在美工区、数学操作区、玩具区、自然角的基础上,增设科学区与表演区,作为流动的区域内容随着目标内容、孩子兴趣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如:《娃娃家》中小宝宝哭了,让孩子们讨论“宝宝为什么哭了?”“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办?”引导“爸爸、妈妈”带小宝宝到公园玩,到医院看病等等,增加角色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在中班我们开设阅读区将语言活动的内容儿歌或儿童诗《拍手歌》《圆圆的春天》图谱、续编故事结尾《恐龙妈妈藏蛋》或故事连环画放入阅读区让孩子独立阅读,孩子们对有所熟悉的读本特别感兴趣,在阅读区常常有许多孩子独自津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念儿歌。
  大班经过中小班的培养,幼儿独立性大大增强,求知欲与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开放的区域活动的内容也相对增加,活动内容、层次性也不断地增进,学习性区域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在大班我们将目标锁定在养成幼儿独立思考与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区域活动的内容与主题活动的有机整合。
  三、根据年龄班特点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的材料承载着教师的期望和智慧,是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本班幼儿操作需要是区域活动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小班幼儿具有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喜欢模仿,材料是否有趣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有直接关系。这时期的幼儿注意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材料过多过杂也是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给小班幼儿的材料色彩鲜艳,形体可爱,目标指向单一又便于孩子操作的材料。而且,小班幼儿交往能力较弱,比较自我,不善于合作,我们给小班幼儿提供材料尽量采用一个托盘放置一份材料的办法,同时材料放置在固定的地方并一一对应,养成孩子良好的区域活动的习惯。
  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思维的有意性增强了,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伸手去拿、去摸,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外界的干扰也有所减弱,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因此,我们在给中班幼儿提供材料时要注意物品的操作性,提供些低结构化的材料让孩子们听、摸、动,通过积极动手参与活动,探索材料中所含的教育因素,初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动手区中的玩“夹食物喂小动物”游戏,我们提供给幼儿不同大小、形状、软硬的“食物”,幼儿一开始出现的是重复夹、喂的动作,然后孩子们通过不断地与材料互动,探索出材料中的不同,后来把一筐食品全倒入“小猪”的口中,从不同角度将大小、形状、软硬不同的食物夹出来,并分置于不同的小盘中。
  大班幼儿思维的有意性明显增加,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1 1=2”,不但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在操作中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玩法,而是能对几种材料的综合使用或在前一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拓展出不同的玩法。我们更多地为幼儿提供一物多用、低结构化的材料满足幼儿创造性探索活动的要求。我们设置大班科學区域活动“会亮的电珠”时,刚开始,投放了电池、电珠,让幼儿想办法将电珠变亮;结合主题“钟表店”我又在科学区里投放了许多钟,有机械钟、有电子钟,让孩子想办法将这些不走动的秒针和分针动起来,孩子在进行操作时,刚开始非常盲目地将电池装进电子钟的后盖,而不知道在装电池时要分清正负两极,于是在集体活动“时钟的秘密”,当幼儿提到:有的钟不会停,一直会走;而有的钟每天都要用手拨才不会停下来,这里我除了让孩子区分机械钟和电子钟以外,又非常随机地让孩子想办法给电子钟装上电池,并教给幼儿区分正负两极的方法,同时引导小朋友在科学区尝试,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乐市吴航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如果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也强调数学学习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而使学生从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充分激发
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个体学习为主,很少有合作行为的发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改的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
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教师要重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浅议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如何使幼儿的语言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呢?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  一、在非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学习玩具创设环境,让幼儿自愿自由地进行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单靠教师“教”是难以掌握的。而教育的非正式活动正是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学生观,尊重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每一个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城管系
高中数学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课堂的教学管理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中学数学教师只有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对教学过程和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课堂管理,
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方式: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而质疑要有事实和思考的根据,并不是虚无主义地怀疑一切……总之,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创新精神。面临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知识更新的时代,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结合近年来从事教学的实践,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