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一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基础性学科,是一门为学生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的学科。而德育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在语文这门语言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之后便着重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渗透
  一、 引言
  学生基本的知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均是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获得的,而他们的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效用。因此,在当下的小学阶段中,在语文这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便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也是新课改下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便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进行简要讨论。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良好个性的塑造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的形成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日后的学习与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无论是优秀的古典诗词还是缅怀抗战时期先辈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优秀作品都可以向学生传递出正确的思想教育。因此,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渗透德育可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并不成熟,但是却更易接受新知识与教导。因此,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便能帮助他们塑造良好个性,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 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道德观念逐渐被弱化,仁、义、礼、信等也逐渐被人们抛弃。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逐渐认识世界的重要时期,如若他们受到任何的不良引導都将导致他们误入歧途。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干学科,其对学生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便能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来逐步形成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能让他们通过文章来深刻理解儒家所推崇的仁、义、礼、信,最终将自身培养成能为社会贡献一分力量的优秀人才。
  三、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不仅内容丰富且图文并茂,这主要是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编排的。因此,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便可以充分借助语文教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教材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符合现实且多样化的德育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比如说,在讲解歌颂祖国的美文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讲解描述自然风光的美文时,教师可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解介绍先进科技的美文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教师发现有些语文教学内容其德育教育的性质较于隐秘时,教师便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词汇、语句的方式来让他们感受到德育教育内容,如此方可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 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这类教学手段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不难看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良好的、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阶段,他们“爱发问”,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极高探索价值或极具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学生便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课文内容所预定的情景中,继而更快更好地理解内容。此时,德育教育也能随之进行。
  以“热爱祖国”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充分运用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借助其他直观的演示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种愉悦而又有趣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对伟大的祖国产生初步的认识、理解,之后教师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教学,继而让学生懂得要热爱祖国。比如说,教师在进行韵母“ao”的教学时,可以先借助课件来播放奥运五环图和我国得奖情况的图片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比赛视频。之后向学生提问图片的内容,再引导学生懂得好成绩的获得必须通过刻苦学习。如此一来,在韵母“ao”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懂得了要热爱祖国,也懂得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者的主导性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一直是当下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要想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便可以通过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发挥其自身主体地位的充足空间。这主要是因为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增强学生对德育的理解程度,提升对德育的认知度,首先要做的便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麻雀》这一文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让学生设想如若自己是文中的老麻雀,自己会怎么选择,理由又是什么?之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老麻雀为什么会那么做。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学生便能够自主地理解老麻雀为他们所带来的“勇敢”和“爱”的内涵。尽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展示的价值取向未必都正确,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师生间平等对话的方式来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继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将其渗透到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有着积极的效用。然而,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争取将德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更有效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李伯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J].课外语文,2015(14):248.
  [2]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2):73-74.
  [3]李春晖.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9):125.
  作者简介:
  黄赐先,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三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直以来,习作教学总是令人担忧。作文如做人,但很多老师教学时只重外在的“文”本身,“人文分离”,忽视学生内在需要和情感的表达,学生兴趣不高,能力提升力度不大。习作教学要能够把“人文”结合起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作文的人格,重视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习作的策略,从而达到有效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人文结合;习作教学;能力;训练  一、 作文需
摘 要:初中时期的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可以巩固和充实中学阶段简单的写作技巧。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阶段对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同时还需要夯实写作基本功,以便為下一阶段写作打好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整改策略。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问题;策略  初中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
小学阶段的学习,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而在小学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基础阶段.所谓的语文表达能力,实际上它不仅包括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
摘 要: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学习文字就是一种有效了解民族文化的途径和过程。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是汉字,同时也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对我国汉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学生进行汉字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习汉字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语文
摘 要:随着微课程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微课程在使用的过程中虽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相关兴趣,优化教学结构,但是也不断地出现新的争执点,造成微课程的使用处于摇摆状态,不能有效地在农村中学铺开使用。笔者在微课教育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提出了自己在实际课堂应用中微课堂对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观点,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为帮助农村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提供一条借鉴的信息化教学模版。  关键词:微课程;构建;农村语文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学科教学目标,结合语文学科内容特点可知,其学科内容蕴含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因此,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修养。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修养培养的起点时期,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渗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教育;小学教育  一、 浅析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语文教
摘 要:信息技术在当下已经广泛应用于高中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在不同的学科中,信息技术为其带来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变化,有好的,也有坏的,有变化大的,也有变化小的。而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来说,信息技术无疑是把语文丰富的内涵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了出来,为语文课堂带来新的模式和内容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语文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变,它改变了我们的
本文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最重要的优良自交系之一“东46”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点。结合“东46”的选育提出了玉米自交系选育的近缘杂交广基重组法,其特点为:近缘
摘 要: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主体性教育  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应注重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改
使用纯度低或真实性差的杂交种子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然而杂交种子的纯度无法单纯从种子形态上鉴别.本文首次采用RAPD特异扩增谱带做为分子标记对水稻杂交种纯度进行了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