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远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远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VTA)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诊断性试验研究。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45例,年龄(59.5±12.3)岁,男33例(73.3%,33/45)。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采用活动平板时域法于术后1周内和6个月时在双心室(BiV)110次/min起搏频率下测定MTWA。VTA事件均采自程控仪调取的CRT-P或CRT-D记录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电复律(CV)或电除颤治疗的事件,随访(55.3±34.2)个月。按照有无发生VTA事件将患者分为VTA组(A组)和无VTA组(B组)。

结果

①CRT对C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MTWA的影响:a.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F较基线均明显增高[A组:(36.8%±9.8%)对(30.0%±7.1%),P=0.004;B组:(44.1%±12.7%)对(31.5%±7.6%),P<0.001];b.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MTWA(MTWA2)较基线MTWA(MTWA1)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MTWA对CRT术后远期VTA发生的预测价值:a.基线和术后6个月A组患者的MTWA值明显大于B组[MTWA1:(26.6±21.0)μV对(11.4±6.8)μV,P=0.002;MTWA2:(19.0±15.4)μV对(9.8±10.0)μV,P=0.02]。b.以22 μV和13 μV分别作为MTWA1和MTWA2的分界点,将患者分为MTWA阳性组与阴性组,基线与术后6个月MTWA阳性组患者VTA的发生率均明显大于MTWA阴性组(基线,P=0.002;术后6个月,P=0.012)。MTWA1以22 μV为最佳分界点,预测VTA事件的敏感性为47.6%,特异性为95.8%;MTWA2以13 μV为最佳分界点,预测VTA事件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75.0%。c.用Log rank法对VTA发生时间分布的差异进行检验:MTWA1阳性组、MTWA2阳性组发生VTA的时间比同组阴性组发生时间明显缩短。d.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TWA1、MTWA2与LVEF对VTA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LVEF,MTWA值对VTA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结论

MTWA对CRT患者远期VTA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州地区<5岁儿童流感相关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儿童流感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基于2011年4月至201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持续开展的前瞻性流感监测的相关数据,χ2检验比较流感相关流感样疾病(ILI)和流感相关SARI之间的临床特征,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感相关SARI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流感相关ILI 786例,流感相关SARI
目的评价不同加速康复外科(ERAS)措施依从率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12例,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实施ERAS措施,按照依从率分为3组:依从率<70%组(A组)、70%≤依从率<85%组(B组)和依从率≥85%组(C组)。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与A组(n=88)和B组(
目的:探讨理中汤加味辅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312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片及胸腺肽肠溶片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理中汤加味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3、C4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0、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理中汤加味辅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肯定,能
目的:观察降压宝蓝片治疗轻危到中危(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把72名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0 mg/次,1次/d;治疗组36例给予对照组同样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予降压宝蓝片口服治疗,2片/次,2次/d。治疗12周后,配合中医辨证施护、耳穴压豆,然后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以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PCT和D-二聚体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156例,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发生死亡将其分为生存组、死亡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共156例,其中死亡67例(42.9%),存活89例(57.1%),两组患者年龄、冠心病史、PCT、D-二聚体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采用LR法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冠心病史后显示,PCT
目的探讨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从课题组于2014年建立的已婚女性队列中,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564名CIN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一般基线资料的同时,应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分型,采用食物频数问卷调查膳食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情况,确定暴露水平,进而对研究对象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随访结束时再次取活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判
目的:探讨通脉降脂片辅助瑞舒伐他汀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8例。两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通脉降脂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脂质水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颅内血流灌注参数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相对脑血流量及相对脑血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选取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照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两组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显著,能明显增强患儿
目的近年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杂志办刊质量、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现对2006-2019年引证指标进行分析,以期评价《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方法从2006-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扩展)、《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核心)中摘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等指标,分析杂志近年办刊质量。结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行穴位按摩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53)。两组均接受基础新生儿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抚触,观察组予以穴位按摩加抚触,记录两组出生后一周内的经皮胆红素变化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前两日,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4 d,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5~7 d,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