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墨经》中“比”的逻辑意蕴

来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希燕先生的<墨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堪称一本不可多得的墨学研究力作.有六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或写序或推荐.该书精微之言到处可见,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但是,作者对侔中'比'的解释我们不敢苟同.徐先生认为,'侔式推理是对原判断的词项相应地予以增减,从而构成一个推理.比,可以理解为两个判断齐等或相同.'我们认为,把'比'理解为'两个判断齐等或相同'似乎不妥.
其他文献
对于非法行医罪等法定犯的行为犯、情节犯而言,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认识,可以直接体现在违法性认识上,其内容应当以行为人对行政法律法规的违法性认识为前提.非法行医罪只能是
康德哲学的二重性,对早年王国维转向实证研究提供了内在的契机.当王国维运用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来审视和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时,有利有弊,但将其引入史学研究时,则形成了他
图像局部特征类型处理是对局部化特征信息的应用,通过采用分割图像区域获得关注图像的局部区域特征,再利用特征描述方法描述图像局部区域。该文分析了MSE和LMSE两种测试图像样本分类算法,对算法的二分类模型及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两种算法在指定AR数据集上的图像进行分类精度测试,LMSE算法能够通过减小噪声对接收信号的干扰来降低因搜索噪声点而产生的复杂度。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基于LMSE算法在数据分类
研究<墨辩>的辩论止谬原则和论式,有助于理解<墨辩>作为辩论工具的实用价值.文章从分析<墨辩>"诺"的表述含义入手,论证了三类"诺"的辩护特征、功能及作用.
本研究调查了湖南省部分高校技术创新工作的现状,分析了高校教师技术创新工作的障碍因素,开展了科技工作制度创新的模拟试验,提出了创新高校科技管理制度、支持教师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