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地区公路路域防护植物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320国道云南境内从曲靖到大量的旧线公路路域的防护植物作了初步的调查,在不同路龄的路上选择了26个样方,统计了其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并对其中11例样方做了生物量测定。结果初步表明路龄的长短、路域坡度及周围植被状况对路域植被的恢复和植物组成均有影响,但哪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以及各因素的互作情况仍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分析路域植被的物种组成情况和生长状况,发现了18种多度的比较高,适应性较强的路域广
其他文献
详细阐述了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指出旱地子系统是该区问题最多而又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子系统。通过分析旱地聚土免耕法的功能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
根据中国东部山地古泥石流沉积记录 ,推断在地形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泥石流形成经过了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物质积累和间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水动力作用过程 ,二者在时间
根据农户调查资料和有关的统计数据对西藏达孜县农户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农户的投资主要以直接投资为主,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较低;在直接投资中,又以家庭经营
从福建建瓯、尤溪、南靖三区近41年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三区自然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区近41年NPP平均为18 t/hm2@a-1,呈略为
通过GAME-Tibet野外工作前期所得的土壤温度资料,初步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地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这种特征形成的原因。认为这可能与降雪、反照率、长波辐射、凝结
《山地学报》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被多种文摘收录,曾获全国、中国科学院、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山地学报》是目前我
本研究旨在为坡坎资源的开发利用寻求理论和实践依据 ,以川中丘陵区为典型调查区域 ,从地层岩性、地面坡度、坡长、坡向及土壤侵蚀等特征入手 ,探讨了区域坡坎的地理过程特征。
陕西翠华山山崩主要由水湫池(天池)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天池)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的形成主要由内因素及
根据饱和砂土地层地震液化现象及饱和砂土动力学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本文从砂粒~孔隙水两相介质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饱和砂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液化过程和机制.研究结果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被誉为"中国山崩奇观”,该山崩遗迹成因特殊、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在分析了山崩产生的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条件的基础上探讨